第四章:第一次見信王朱由檢(1 / 2)

北京城裏的天氣漸漸轉涼,轉眼間快到八月十五中秋節了。李洋不知不覺已經在信王府快兩個月了,王府最近都在忙碌著中秋佳節的宴席。李洋還是站在門口當值,心裏重重的歎了一口氣!當真是每當佳節倍思親!不知道在另一時空的家人現在過的怎麼樣?沒有兒子在身邊估計也過的不好,老媽的腰椎病不知道有沒有發作,老爸是不是又蹲在門口一根接這一根抽著煙。想家了,隻能默默的祈禱著家人幸福安康。苦笑的自言自語道:李洋啊李洋何故這般小女人姿態,隻要自己過的好就對得起生養自己的父母。

籲~~~嘹亮的馬夫趕車聲和馬車的吱呀聲讓李洋回過神來,轉頭卻見一輛平凡到不能平凡的馬車停在王府門前,趕馬的車夫連忙下來撩起車簾拿起墊腳板凳輕輕的放在馬車邊。李洋猜想能來王府的一般都是非富即貴,卻見走下來的是一位身穿淺色絲綢長袍,雙肩印有花紋,頭戴淺藍色方巾腰配一枚晶瑩剔透而不失光澤的玉佩。李洋匆匆的從玉階下來,抱拳詢問道:請問您是何人?有事嗎?旁邊一名隨從客氣的回答道:這位是朝廷的禮部侍郎麻煩通報一聲說禮部侍郎周延儒周大人求見信王爺。

好的請大人稍等片刻,說完李洋轉身快步走進府裏。本來是想要向上級稟報,可問了當值的太監卻說管事不在說是出去采辦去了,沒辦法李洋隻能硬著頭皮走進內院卻在內院門口被侍衛擋住,兵甲充滿警惕道:你不懂規矩嗎?前院護衛不能隨便進入內院,何事說吧!有什麼大不了的李洋撇了撇嘴道:我是有向當值管事去稟報了,公公說他出去外麵采辦去了所以我才自個走過來的,又道:外麵有個叫周延儒的大人說要見咱們家王爺,煩請你去通報吧!兵甲道:在這等著我進去稟報,別給我胡亂跑。說完狠狠的盯了李洋一眼。

王府內院翠蔚居是信王朱由檢會客的地方,此時朱由檢正和周王妃在商討八月十五要上京城哪裏遊玩!哎,你說愛妃我們中秋節去哪裏遊玩?周王妃也是一臉興奮可隨即又苦著臉,咱們哪有什麼地方遊玩啊!咱們中秋節肯定要進宮陪皇上過的,你還想著上哪遊玩?王爺我看今年算了吧,辛苦點咱們今年就去陪皇上一起過。您不是很久都沒見到皇上了嗎?正好您和他說說看看能不能改下藩地,那魏閹老狗這不是擺明的要對付你嗎?派到登州去,那又沒有糧稅,荒郊野外的日子可苦著呢。說完周王妃泫然欲泣,朱由檢不免勃然大怒道:好啦!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顯然是魏忠賢那狗奴才下的套!再說如果我要有這樣的想法萬一魏閹同黨都知道了怎麼辦?少不了又要彈劾於我。行了!皇兄怎麼說,本王就怎麼做,難道還會虧待你不成?周王妃一下子就被堵住嘴不知道該如何說出口,正在這時內院侍衛進來稟報禮部侍郎周延儒周大人求見。朱由檢和周王妃不約而同的對視一眼,朱由檢道:快快有請。不,本王親自出去。

李洋還在那低頭等待著士兵甲的回複,突然內院大門吱呀一聲打斷他的思緒,卻見信王朱由檢走在前頭一身蟒袍,李洋心裏立刻激動起來!哇,曆史名人啊,大明王朝最有骨氣的崇禎皇帝,刹那間想起史書上所寫還有電視翻拍的場景,尤其是他那封血書寫道:“朕自登極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麵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麵,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自十七歲登基伊始求治心切,很想有所作為。但因矛盾叢集、積弊深重,無法在短期內使政局根本好轉。他增加賦稅,增調重兵全力防範雄居東北的後金政權和鎮壓李自成、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軍。因對外廷大臣不滿,朱由檢在清除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後,又重用另一批宦官。給予宦官行使監軍和提督京營大權。大批宦官被派往地方重鎮,淩駕於地方督撫之上。甚至派宦官總理戶、工二部,而將戶、工部尚書擱置一旁,致使宦官權力日益膨脹,統治集團矛盾日益加劇。無奈中,他不斷反省,四下罪己詔,減膳撤樂,但最終無法挽救明王朝於危亡。最後吊死在煤山上!李洋心裏是萬千思緒,很想告訴朱由檢我是穿越過來的!我知道明年你會登基為帝再過一十八年後你會吊死在煤山上,可是現實告訴李洋如果真這樣說,死的不是朱由檢而是他李洋!任何正常人都不會相信李洋的糊話!就這樣直勾勾的看著這個大明最後一個皇帝朱由檢。本來朱由檢和自己愛妃鬧了點脾氣心情不佳又被這奇怪眼神直視的渾身上下都起雞皮疙瘩,就從李洋的身邊停下!你叫什麼名字?為何直視本王?一點規矩都不懂!難道陳校尉是這樣教導手下的嗎?朱由檢臉色不善語氣冰冷的責問道。站在旁邊的士兵甲則是幸災樂禍的看著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