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分兵會議(1 / 2)

由於要等待新兵集結,席銘在京城又盤桓了數日。這期間他猶豫多次,還是決定去拜訪一下侯恂,畢竟好容易形成的關係網不能斷絕。

侯恂對席銘的來訪依舊態度熱情,他早已收到左良玉的回信,信中對席銘的評價並不好,認為他桀驁不馴,不好相處

原來左良玉利用席銘所部對付河南匪軍。被席銘識破後,京營便不聽調遣,直接趕往湖北追剿張獻忠。左良玉認為自己在席銘危難之時資助過他,如今他卻不報恩,反而自行行動。實則席銘此時代理京營統領,與左良玉幾乎同級,左良玉並無命令京營統領的權利,況且席銘還是幫他在河南打了數仗的。

侯恂卻不為所動,認為這隻是一麵之詞,畢竟席銘在他麵前還是非常謙恭有禮的。兩人言談甚歡,席銘從侯恂那得到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王樸並沒有受到責罰,而是重新恢複官職,繼續擔任總兵職務。

據侯恂所說,王樸的後台是成國公朱純臣,成國公在朝內根基極深,而崇禎又是個極看重皇親貴胄情麵的皇帝,此次聽從成國公的建言,認定王樸報國心切,思慮不周,誤中敵人奸計。但其忠心可嘉,而且素有官聲,於是便嚴加訓誡,不予追究了。

席銘心中暗歎:在這個王朝,象曹文詔這樣勇冠三軍的傑出將領因為戰略收縮,結果背了黑鍋,被降職處分。而王樸這種資質一般,闖下彌天大禍的庸才,反而什麼事都沒有,真是蒼天無眼,毫無公平可言。

幾日後,八千新兵在京郊集結完畢。席銘知會曹文詔一同出發,趕往大同與大部隊會合。曹文詔卻言:請席銘率部先行,自己隨後趕來。席銘也不強求,親自率領八千新軍,帶著調撥的物資先行上路。

席銘趕到大同幾日後,曹文詔也回到大同。他走的時候還是總兵,回來時卻成了參將,心中感慨自不必言。曹變蛟在大同等的心急火燎,現在見叔叔平安歸來,雖說被降職,但並無其他處罰,算是個不錯的結局。

京營目前兵馬充足,物資齊備,即刻便要趕赴中原剿匪。在開拔前夕,還有一個工作要做,便是席銘承諾的分兵:將京營兩萬人馬拆成兩部,席銘與曹文詔各自統領一部。

對於這個決定,趙泉與欒雄持反對態度。他們雖對曹文詔也很尊敬,但畢竟席銘才是他們的領頭人,京營目前一切都乃席銘率領大夥拚命換來的。要知道,京營自從在河南被匪軍衝散之後,是席銘的第六營穩住陣腳,既而轉戰河南,追擊河北,後又血戰大同,換來了京營目前中興的局麵。

曹文詔乃是被處罰,降職而到京營之中,憑什麼給他如此優厚待遇。況且此人一貫孤傲,倘若給其獨立指揮之權,必定不聽調遣,任意為之。那一但戰事不利,算誰的責任呢?

席銘平日對這兩個得力助手的意見很是看重,但這次態度堅決,沒有理會趙泉、欒雄的意見。他的內心想法是:曹文詔乃大明不可多得的將才,絕不能讓這等人才就此消沉湮沒,當然他還存有一絲私心:萬一曹文詔最終能為我所用呢?

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名將乃軍隊靈魂,即便如後金騎兵這樣的天下精騎,如果沒有多爾袞、多鐸、阿濟格、嶽托、薩哈廉、豪格、鼇拜等一幹名將統領,那戰鬥力也會大打折扣。

另外,如果始終是小本經營,目前席銘手下將領,如趙泉、欒雄、周普、何翔,再加上闊合台、張嵩,也算夠用了,但日後如果期望統領大軍征伐天下,那得力將領隻是太少,絕不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