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氣象諺語(3 / 3)

選種沒有巧,棵大穗圓粒子飽。

選種要巧,穗大粒飽。

穀三千,麥六十,高粱八百是好的。

穀三千,麥六十,好豌豆,八個籽。

麥打短稈,豆打長秸。

麥收短稈,豆收長穗。

好穀不見穗,好麥不見葉。

選棒子,腰插槍。

丟兩頭,種中間,玉米棒子沒空尖。

高粱選尖尖,玉米要中間。

稻子墒大穗,粒粒滾滾圓。

種子田,好經驗,忙一時,甜一年。

種子隔年留,播種時節不用愁。

穀子黃,選種藏。

包穀種不曬,一冬必得壞。

寧要一鬥種,不要一鬥金。

5.看雲測天氣

因為古代並沒有可以預報天氣的先進科技,所以古人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對雲的觀察,總結出了很多的諺語,用以預測天氣的變化。從雲的形狀、顏色、高低、薄厚、動向等很多方麵都可以預測出天氣的變化。

諺語

如古人雲“雲往東,一場空;雲往西,水淒淒;雲往南,雨成潭;雲往北,好曬穀”,其中“雲往東,一場空”的意思就是指,當雲往東或東南移動的時候,高空中吹的是西風或者是西北風。“雲往西,水淒淒”,多指在春夏交接之際,雲從東或東南往西或西北伸展過去,常會有台風侵襲的現象。“雲往南,雨成潭”,是指當雲向南移的時候,因為冷空氣會南下使冷、暖氣團交彙,而形成冷鋒過境後的雨水降臨。“雲往北,好曬穀”,是說當雲向北移的時候,該地區受單一暖氣團控製,是豔陽的好天氣,可以放心的在穀場裏曬穀子了。

也可以從雲層的排列來看出天氣的變化,如果天空雲層上下一致,那麼就會是晴朗的好天氣。如果雲層的高低和移向不一致,天氣就會出現的劇烈、複雜變化。這正對應了“天上亂雲交,地上雨傾盆”的諺語。

各形雲

那麼天上到底都有些什麼雲呢?讓我們了解一下吧!

當天空上出現的雲呈現薄弱、輕盈、悠遠的姿態,像一塊潔淨的菱紗的時候,一般都是卷雲。一般出現卷雲的時候,陽光是可以透過雲層照到地麵上與地上的樹木等物體形成清晰影子的。如果幹淨的卷雲像微風輕撫的波光粼粼的湖麵,唯美至極的時候,卷雲也就成了卷積雲。高高在上的積雲與卷積雲,一般都因為所處的極高又缺水的位置而不會帶來降水。而像棉花一樣的白雲就是積雲了,積雲要比卷雲和卷積雲低一些,一般在兩千米左右的高空。午後的積雲,會在天空散發出迷人的金光,是美不勝收的景致。如果幸運的話,我們還可以在晴朗的天幕看到高積雲,高積雲是成群的扁球狀的雲塊,排列很勻稱,遠遠看去像極了可愛的綿羊一樣成群結隊的排列在天空。

當卷雲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天空還會出現一層白色綢布一樣的薄雲,這種雲卷層雲。當卷層雲慢慢前進的時候,天氣也就要轉陰,會有連綿的雨雪來臨。當卷層雲越來越低,越來越厚,把太陽或月亮遮住看起來就像被磨砂過一樣的時候,卷層雲就變成了高層雲。高層雲出現幾個小時後就會有雨雪追隨而來。當雲層壓低、積厚到太陽和月亮都躲而不見的時候,高層雲就變成了雨層雲,它的出現會讓雨雪從天而將。

在夏天,如果積雲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雲山,高聳爭鋒,就變成了積雨雲,積雨雲越長越高,雲層會慢慢變黑漸漸模糊,在你不經意的倏忽間,雲山就會如萬馬千軍一樣彌漫天空,就此閃電雷鳴轟然而至,頃刻間風雨大作。

各色雲

除了雲層的排列可以明顯的看出天氣的變化之外,還可以從雲的色彩變化明辨天氣的變化。當雲呈烏灰色、火燒的紅色、黃色等都可能是大雨來臨的預兆,所以會有“烏雲塊塊疊,雷雨眼麵前”、“火燒烏雲蓋,有雨來得快”、“日出紅雲升,勸君莫出門”、“傍晚黃胖雲,明朝大雨淋”、“人黃有病,天黃有雨”等這樣的諺語,同時也說明古人對雲的顏色細致入微的觀察。

大家經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在太陽和月亮的周圍會出現一種暈染美麗的七彩光圈,通常裏紅外紫,這種光圈叫做“暈”。日暈和月暈的出現經常會發生在卷層雲上,卷層雲後麵的大片高層雲和雨層雲,是大風雨的征兆。諺語所謂的“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說的就是這種現象。

另有一種彩色的光環比“暈”要小一些,叫做“華”。和“暈”的顏色排列剛好相反,“華”的光圈顏色是裏紫外紅。日華和月華大多產生在高積雲的邊緣部分。如果華環由小變大,說明天氣會漸漸變好。如果華環由大變小,說明陰雨天氣可能要來。

夏天,雨過天晴後,大家經常可以看到天幕上掛著一條彩色的圓弧,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彩虹。但的虹的方向不同,它表明的天氣也就不同。諺語說的“東虹轟隆,西虹雨”,意思就是說,虹出現在東麵,就隻是打雷不會下雨,但是虹出現在西麵,就會有大雨降臨。大家就要做好防雨的準備。

經常出現在清晨或傍晚並能被太陽照成紅色的雲彩,叫做霞。“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裏”,也就是說,如果朝霞在西麵,就表明陰雨天氣到來,大家最後不要遠行。如果晚霞在東麵,就表示未來的幾天裏都的天高氣爽,大家可以毫無顧忌的出門了。

6.觀風測天氣

因為天氣興雲致雨的首要條件是水汽,而水汽是靠風來輸送的,所以觀察風向可以預知天氣的變化。在古代除了有大量關於看雲側天的諺語之外,還有很多是看風測天氣的諺語。這些諺語至今還有很多的現實意義。比如古人說“東風送濕,西風幹,南風送暖,北風寒”,這就是風對天氣影響很好的總結。

古人雲“西北風,開天鎖,雨消雲散天轉晴”,也就是說如果吹西北風,就表示當地已受幹冷氣團控製,預示著天氣將要轉晴。而“逆風行雲,天要變”也就是說,如果風的方向和雲的方向是相反的,天氣也就要變了。因為大氣高、低層風向不一致,易引起空氣上下對流,產生雷雨等對流性天氣。然而“東北風,雨祖宗”則會出現爭議,因為一般是情況下吹了偏東風,1~2天內就會出現陰雨天氣,但是夏季吹偏東風,就不易下雨,尤其不易出現雷陣雨。所以大家要知道的是,風向所反映的天氣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正如諺語“一年三季東風雨,唯有夏季東風晴”所說明的那樣。

對於風的變化真的很難讓人琢磨不透,因為它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幹擾,隨著各類變化,風的預示也會有不同的意義。這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積累才能讓人理清頭緒,但是我們的老祖宗們,還是以他們的智慧看透了神秘莫測的風。有太多的諺語可以表明他們的智慧所在,大家可以嚐試著記住一些,也許會有意外的用處。

俗語“南風吹到底,北風來還禮。”說的是冷空氣南下到達當地之前,一直盛行的是偏南風,等到冷空氣到達時,就會轉為偏北風,但是風向轉變前後,天氣也會轉為陰雨天氣。“風三風三,一刮三天”說的是春季有北方強冷空氣到來時,就會刮起長時間的風。一般大風過去,還會不斷有小股冷空氣的風到來,大風、小風都要刮上兩三天才罷休。“回頭風,特別大”是說如果風本來是朝著一定方向刮,卻會突然逆向而來,肯定會因為有鋒麵過境,而引起很大的風暴到來。“伏裏東風不下雨”,盡管其他地方刮東風的話,可能會有大雨到來,但是因為伏裏的東風或東南風,一般都是來自海上沒有冷氣流抬升的暖濕氣流,一般不能成雲致雨。

大家再看一下下麵的諺語有說明了什麼狀況。“久晴西風雨,久雨西風晴”也就是說在天氣久晴的情況下,如果有西風的話就可能會有陰雨的天氣到來。如果長時間的陰雨天氣,突然有西風的光臨,那麼離放晴的日子也就不遠了。其中“久晴西風雨”是因為一般都是來自海洋的暖濕空氣,但是不經冷空氣抬升,就不易降雨。若此時有西風帶來的冷空氣,暖濕的空氣一受抬升,就很容易帶來雨水的降臨。而“久雨西風晴”是因為在久雨的情況下,如果有西北風吹來,就會把當地的暖濕空氣驅除出境,所以天氣就會很快轉晴。

而諺語中的“風刮一大片,雹打一條線”又是什麼意思呢?因為風是可以流動的大氣,所以它所涉及的範圍和麵積很大是毋庸置疑的事情。那麼“雹打一條線”又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裏的“雹”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冰雹。因為冰雹是由水汽凝凍成的冰晶體,隨著無數次的升降,冰晶體會變得越來越大,當上升氣流再也不勝其重的時候,它就會從天而降。但是由於雲中擾動強度是不均勻的,而且能形成冰雹的強擾動雲層寬度也不大,一般隻有三、五公裏,但其移動路徑卻可延伸較遠,使冰雹的降落區行成一帶狀。所以才有了“雹打一條線”的說法。

風諺語

“熱生風,冷生雨”

“東風急,備鬥笠”

“南風轉北,拿繩勒屋”

“南風撩北性,刮起來要人命”

“春季南風是雨娘,夏季南風幹禾秧;秋季南風當日雨,冬季南風雪茫茫”

7.生活中測天氣的諺語

許多關於天氣的預測的通過看日曆裏的關鍵日期來測定的。有關按照日曆裏的具體時間來測定天氣的諺語。如“上看初二三,下看十五六”、“壞了初二三,半月不得幹”、“要知未來癱不癱(雨),就看農曆二十三”、“月逢初四雨,一月晴九天”、“大旱難逃五月十三”、“六月六曬龍袍,淋破龍袍反曬四十五天”等。那麼古人們又是怎麼按照日曆裏的關鍵日總結出那麼多的諺語呢?

原來古人們經過長時間的觀測總結發現,冷暖氣團經常會在農曆的一些固定日期出現。農曆與月相的變化有密切的聯係,月亮的朔、望和大氣、海洋的引潮力周期性變化密切相關,冷暖氣團會在農曆的某些固定日期相對活躍,進而使天氣也發生變化。

3個月韻律測氣候

氣象學上把在相距一定的時間兩種天氣氣候之間存在的變化聯係叫做韻律。其實,許多預測天氣的諺語就是屬於韻律性質的。

一般3個月的韻律表現為季節之間的聯係,例如:

1.“春雨貴如油,夏雨遍地流”、“發盡桃花水,必是旱黃梅”

2.“大暑不雨,秋天旱”、“夏寒秋長”

3.“秋水紛紛,冬雪滿天”、“秋有旱,冬有冰”

4.“寒水枯,春水多”、“打冬雷,落春雨”

5.“春雪百日雨”、“春季無大風,夏季雨水窮”

這些諺語就反映了各季節氣候之間一些特定的聯係,氣象工作者一般在利用這些諺語作氣候預測之前,會對它們進行大量的考證工作,然後再以此作為氣候預報的一種判據。

5個月韻律測氣候

還有很多的天氣諺語反映的是5個月的天氣氣候變化和聯係,也就是大約相隔一個季節。例如:

1.“不得春風,難得秋雨”、“春有幾次大風,秋有幾次大雨”、“九裏一場風,伏裏一場雨”

2.“三九欠東風,黃梅無大雨”、“九九南風伏裏旱”、“四九南風伏裏旱”。

從以上諺語可以看出,人們可以根據冬春的天氣活動來預測5個月之後的的降水天氣。有人曾專門對天氣諺語進行過驗證,通過對1月份冷空氣活動的觀察記錄,來預測6月份的降水情況,結果預測的準確率高達88%。以此判斷,用5個月韻律預測氣候變化的準確性還是很高的。

看雨測天

人們還發現,雨、雪天氣出現的早晚、強度及方位,都可以反映出一定的天氣形勢,因而人們也能通過對雨雪情況的判斷來推測天氣的變化情況。

如人們通過對下雨的大小總結出的諺語“雨前毛毛沒大雨,雨後毛毛沒晴天”,就是指如果一開始就降的是毛毛小雨,那麼著一場雨就不會下大,但是如果剛剛還降大雨,最後卻轉成了毛毛小雨,那麼在接下來的幾天可能還會繼續下雨,不會那麼容易就轉晴。

還有一些是通過下雨的時間總結出的諺語“開門雨,下一指;閉門雨,下一丈”、“早落雨,晚砍柴;晚落雨,穿雨鞋”,也就是說如果是清晨開始下雨,那麼它的降雨時間會很短,雨量也會很小,如果是傍晚前後下雨,那麼它的降雨時間就會很長,雨量也會很大。諺語“雨下中,兩頭空”,是指如果是在中午下的雷雨,那麼它才的時間很很短,而且在它之前的早上和之後的晚上都是晴天。“久雨傍晚晴,一定轉晴天”,說的是如果長時間的陰雨天氣在傍晚前後停止轉晴,那麼陰雨天氣就會馬上過去,在下來的時間裏會是一段晴天。

聞雷測天

人們還可以通過雨前的雷聲來預測天氣狀況,如諺語“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就是說,如果在沒下雨之前就已經是雷聲隆隆了,那麼接下來的雨就不會下大。因為這樣的雨一般是由於局部地區受熱不均勻等熱力原因形成的熱雷雨,一般都不會有太大的雨量,時間也會很短,局部性很強,所以經常出現“夏雨隔條河,這邊下雨,那邊曬日頭”的現象。

有一些是根據打雷和下雨的先後時間來判斷的,如“先雨後雷下大雨,不緊不慢連陰雨”,是指如果是先下雨後打雷,就預示著有暴雨要來臨,但是雷聲在下雨的過程中不緊不慢、打打停停,就會出現連續的陰雨天氣。

而根據雷聲的方位和大小也可以判斷出雨的大小,如諺語“西南雷轟隆,大雨往下衝”,是指如果雷暴慢速的起於西南方位,接下來就會有勢猛、長時的大雨。“西北雷聲響,霎時雨滴滴”,是指如果西北方雷雨來得很快,風力大,有紅雲時還會降冰雹。還有諸如“東北方響雷,雨量不大”、“東南雷聲響,不見雨下來”,也都是根據打雷的方位和大小來判定雨量大小的。

看霧測天

人們會經常看到大霧天氣現象,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出現也會預示著要會什麼樣的天氣。特別是冬春,在晴朗微風的夜晚,地表附近氣層裏水汽含量較多,水汽凝結成霧,或是冷氣團移向暖濕的地麵時,也會形成霧。

其實我們可以通過霧的顏色來推測接下來的天氣,如諺語“白茫茫霧晴,灰沉沉霧雨”,就是指如果天空出現的是白茫茫的霧,那麼接下來就會是晴天的出現,如果大霧是灰沉沉的顏色,就預示著有雨天要來。和“久晴西風雨,久雨西風晴”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諺語還有“久晴大霧雨,久雨大霧晴”,也就是說如果是久晴之後出現大霧的天氣,就會有陰雨的天氣要到來,而如果是連綿的陰雨天氣之後出現了大霧的天氣,那麼接下來天氣就會轉晴。因為當空氣中水氣較少時,就不易形成大霧,如有大霧出現,表明有暖濕空氣移來,北方冷空氣影響時,會轉陰雨。而久雨之後,當地已被冷空氣所控製,如果早晨出現大霧,就說明有暖空氣到來,陰雨就會很快的結束轉晴。

而不同季節出現的大霧,所預示的天氣也是不一樣的。如諺語“春霧雨,夏霧熱,秋霧涼風,冬霧雪”,就是指如果是在春天出現大霧,天就會轉陰雨;如果是夏天出現大霧,那麼等消散後天氣就會晴熱;如果是秋天有霧,就說明有冷空氣的到來,會出現連續有雨;而如果是冬天有大霧,就表明最近要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