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洲和歐洲的戰場上,出現了相當詭異的狀況。俄軍、奧軍、葡軍,以及日本仆從軍的新兵們,源源不斷的填入這個戰場,協約國一方也是同樣的,雙方都在透支國家潛力不顧一切的爭取優勢,希望盡快結束這場大戰。然而在雙方拚命的擴軍下,戰場上卻依舊是僵持狀態。
雙方在狹窄的區域內不斷進行著拉鋸戰,而這種僵持狀態的代價就是雙方每天都要付出至少十萬人陣亡的代價。這是一個黑洞,不斷消耗著參戰各方的國力,這也是個絞肉機,不斷吞噬著各國士兵的生命,仿佛永遠也無法填滿一般。
為了減少傷亡,同盟國一方在新漢軍派出的軍事觀察員指導下,利用新漢帝國提供的軍用物資,很快建立起了塹壕和鐵絲網陣地,極大遲滯了協約國軍隊的進攻速度。
協約國軍隊幾次進攻未果,甚至被同盟國軍隊的反衝鋒打得措手不及,最終也無奈走上了陣地戰的道路。雙方提前於後世兩百多年,首先開啟了類似於一戰的陣地戰模式。
在亞洲方麵,戰鬥同樣是一部高效的絞肉機,區別是歐洲的絞肉機在吞噬雙方的生命,亞洲這台絞肉機隻是在吞噬奧斯曼士兵的生命。新漢軍並不主動進攻,隻是不斷以火力優勢日複一日的炮擊奧斯曼人的陣地。
依靠著國內強大的生產能力和密布的鐵路線,彈藥得以源源不斷的輸送到戰場上,讓新漢軍能以持續的火力優勢,不斷收割奧斯曼士兵的生命。
這樣慘烈的戰鬥中,奧斯曼帝國的穆斯林士兵尚有信仰支撐,暫時沒有崩潰,卻是歐洲各國中戰鬥烈度最低的葡萄牙首先承受不住了。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各民族熱情奔放,本就是不是善戰的民族,盡管有愛爾蘭軍隊和日本仆從軍的幫助,又有比利牛斯山脈的地利,他們還是打得很艱難。短短兩個月內,沃邦元帥的法軍損失近八萬人,葡軍也損失了差不多的數量。
如今的葡萄牙王國隻有伊比利亞半島的領土,人口不超過一千五百萬人,八萬人的損失實在太大了,布魯諾立刻派出表哥維克多為大使,出使新漢帝國向劉磊求情,希望能得到援助盡快打破僵局。
帶著布魯諾的囑托,葡萄牙國務大臣維克多依靠新漢帝國的海上和空中航線,很快來到了新漢帝國的首都求見。對於這位老朋友,同時也是榮妃塞西莉亞的表哥,劉磊當然不會拒絕,他甚至直接在北海以私人身份接見了維克多。
對於劉磊的親近,維克多十分感動,隻是這次他不是來走親戚的,一見麵還是開門見山的談到了國事。維克多將國內的情況說了一遍歎氣道:“葡萄牙王國本就是個小國,人口數量與英法沒得比。我們的戰爭準備不足,又成為了法國人的主要進攻方向,這樣下去就算我們能守住比利牛斯山脈的防線,國內經濟也會崩潰的。”
劉磊歎氣道:“你也該知道,新漢軍同樣在作戰。我們在美洲與英法殖民地軍隊戰鬥,也在亞洲與奧斯曼帝國激戰。這兩個方麵的戰鬥,牽製了我國許多精力,盡管如此我們還是派出了兩百多萬日本仆從軍,填充到歐洲的各處戰場中,這已經是我們最大限度的幫助了。除非奧斯曼帝國被打敗,否則我國的軍隊無法介入到歐洲的戰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