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歐洲的大戰不同,亞洲的大戰很快便分出了勝負。在丟失了大量土地之後,法佐勉強重新掌握了政權。他寄希望於荒蕪幹旱的西亞荒漠帶,能極大限製新漢軍的後勤補給,減緩對方的進攻速度,給他爭取重新整備軍隊的時間。
然而法佐沒有想到,如今的新漢軍已經不是天然地形能夠阻礙的了。在新漢軍分成幾個攻擊方向,分頭進攻奧斯曼帝國在亞洲的最後領土之時,從國內征集的大量民用飛艇被調集到這裏,分批投入到為軍隊空運物資的行動中來。
與此同時,新漢軍中新進配備的大量卡車和摩托車發揮了效力,它們攜帶大量糧食彈藥,乃至是淡水和油料,讓新漢軍輕鬆通過了幹旱區,直接逼向奧斯曼帝國最精華的安納托利亞半島。
新漢軍多個方向同時進攻,10月13日突破了法佐匆匆組建起來的克孜勒河防線。先頭部隊迅速翻越了克爾奧盧山,切斷奧斯曼軍的後撤路線,安納托利亞半島已經有五分之三落入新漢帝國手中。
麵對這種情況,協約國集團已經坐不住了。聯軍在覆滅了奧地利大公國之後,主力部隊就進入了波蘭境內作戰,企圖摧毀俄軍主力。然而在一百五十萬日本仆從軍的協助下,俄軍作戰異常堅挺,給聯軍造成的重大傷亡。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東歐大平原開始降雪,激戰的雙方不得不放棄了進攻,逐步轉入防守。在這條戰線上,若想決出勝負隻能等待來年了。
北方大戰暫緩,溫暖的黑海沿岸卻尚有兩個月的溫暖期,如果新漢軍年內就消滅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這對協約國將是個重大損失。沒有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屏障,聯軍將不得不抽調大部分兵力到南方與新漢帝國對峙,讓戰局陷入僵持乃至是潰退,這是還希望有條件議和的路易十四所無法接受的。
為了牽製新漢軍的進攻,給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一個緩口氣的機會,由路易十四牽頭,丹麥與荷蘭合作趁夜秘密讓剩餘的主力艦越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法國土倫港。
隨後法國也集結了自己的艦隊,三國聯合艦隊繞過亞平寧半島,抵達威尼斯港,在這裏他們又彙合了教皇國實力孱弱的小艦隊,裝滿補給之後,秘密前往塞浦路斯。
這支協約國最後的海上力量由法國海軍中將德雷林格率領,包括協約國剩下的最後兩艘一等風帆戰列艦可畏號和壯麗號,另有三等風帆戰列艦十二艘,四等巡航艦七十一艘,以及超過五百艘大型武裝商船。
他們的任務非常簡單,利用協約國在地中海的局部海上優勢打開突破口,將協約國陸軍送上西亞領土開辟第二戰場,牽製新漢軍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進攻,打亂對方的作戰部署。
這樣做的好處有三個,一是能拖延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滅亡速度,為歐洲聯軍消滅俄羅斯爭取時間。二是能打亂新漢軍的作戰部署,至少讓對方必須重新調整進攻方向。三是能提振國內日益低迷的士氣,若趁著新漢軍不備,能取得一兩次勝利,增加未來的談判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