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4章 載人航天(大結局)(1 / 2)

劉磊接著說道:“以上三點,足以讓國家穩定,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但究其根本卻是民族問題。華夏民族的概念,是我在十多年前首先提出的,它與西方剛剛提出的那種,以血緣為紐帶的民族不同,我們的民族以文明為紐帶。自炎黃以來,華夏民族從來不是一個用血緣聯係起來的集合體。我們用同樣的文字,說同樣的語言,感受著同樣的文化熏陶,這才是華夏民族的根本。膚不辨黑白黃棕,地無分南北西東,凡是認同我華夏文明,願與我們共同繁榮華夏文明,傳承優秀文化的,皆是華夏民族之一員。還希望諸君摒棄地域觀念,人種之分,以平常心對待每一個國民,方可讓華夏民族的碩果薪火相傳,永葆青春。”

“治國之道千變萬化,非一人之力可以窮盡。朕在位以來,每日無不戰戰兢兢,唯恐思慮不周讓國家動蕩。”劉磊話鋒一轉說道:“一人之智慧終究有限,需群策群力方可長治久安,所以朕宣布從今日起,新漢帝國變更國體,由君主製,改為虛君立憲,****,全民共治的製度。未來國家將由華興黨負責管理,皇帝不再享有實權。我們將建立大量專業智庫,輔助國家政策製定,同時以人民代表大會負責立法,以民選法官負責執法。”

這句話可謂石破驚天,直接打碎了華夏數千年的君主製度,除了事先知情的幾位大佬,可謂滿室嘩然。不少人紛紛起身勸解,希望劉磊能收回成命,甚至有人嚎啕大哭起來。

作為延續了幾千年的君主製度,早已經在世人心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思維定勢。上至官員下至百姓最期盼的就是身在明君治下,他們渴求明君,卻從未想過有一天皇上不再執掌大權究竟該怎麼辦。

對於這些人的反應,劉磊是有心理準備的。不說自己治理國家取得了一些成績,就像當年滿清腐朽透頂的樣子,皇帝被趕下台時,仍有許多遺老遺少當街哀嚎,甚至後來還出現過複辟。

劉磊能理解這些人的感情,但他也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也隻有這樣才能徹底消除昏君對國家的危害,不讓華夏民族重複王朝興替的怪圈。劉磊當場給眾人解說朝代更替的危害,家天下的弊端,其所舉的實例皆是曆史所載,入情入理無法反駁,最終大家算是平複了心情,勉強答應著虛君立憲****的新國家體製。

依靠著電影院線的興起,劉磊的演講很快在全國傳開。他所做出的三點建議,尤其是最後一點對華夏民族感念的確立,更是得到了幾乎整個新漢帝國境內百姓的擁護,從這一刻開始,即便是那些曆來歧視黃種人的歐洲白人,也開始對華夏民族產生了親近感。

情況依舊在向有利的方向轉變,帝國政府在取得了整個國家的絕對權威之後,並未有什麼囂張跋扈的表現,官員們反而是更加謹小慎微,全心全意的為了國家繁榮而努力。數年內,百姓們也逐漸適應了沒有皇帝執政的新氣象,對帝國政府越來越認同了。

至於功成身退的劉磊,則過上了頗為悠閑的生活,除了在宮內陪伴佳人和兒女之外,他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離宮,與張喆合作共同執掌起了航天局的工作。

在這兩位後世高材生的帶領下,新漢帝國宇航方麵的科技人才積累越來越雄厚,實用化的衛星不斷升空,火箭製造技術也越來越高。

十五年以後的黃帝紀元4438年六月初九淩晨四點鍾,在靠近酒泉府的新漢第一航天中心內,一座高大的鐵架已經佇立在空曠的水泥地麵上。命名為神州五號的載人航天器剛剛裝入長風2F型火箭中,做好了最後的發射準備。

已經整整七十三歲,滿頭銀發的劉磊和張喆穿著整潔的工作服,站在遠處的控製室內,通過遠程攝像機傳來的畫麵,看著聳立在發射台上的巨大火箭。

這是新漢帝國最新一代二級捆綁式液體火箭,火箭全長58.34米,一、二子級直徑3.35米,助推器直徑2.25m,整流罩直徑3.8m,起飛質量479.8噸,可以把8.4噸的有效載荷送入近地點200千米或遠地點350千米,傾角42°的地球近地軌道。這也是新漢帝國第一款有效載荷足以將宇宙飛船運送到太空中的火箭,其意義之重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