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再見(1 / 1)

記得第一次發文是在2011年,當時在龍天空裏和武漢大學一名學生閑聊時,兩人忽然萌發了小說創作的想法,於是兩人都在*****發表了自己的第一步**作,後來他由於考研最終沒堅持下去,而我三年以來和廢材沒什麼區別,要麼喝酒,要麼看書思考,一直在思考自己該如何在這個本來就不平靜的社會找到自己所要的支點,墮落,抽煙,性格變得也越來越孤僻了,時常對社會充滿著一股怨氣,這可能是每一個小人物在向社會頂層攀爬時所特有表現吧,可總之是不成熟的。當時說過這麼一句話:“我的江湖在哪裏?”彷徨,無奈,就像海明威那一代人,更像顧城海子的時代,前者被稱為迷茫的一代,他們是二戰後重新對人生的迷茫,而我們90後卻被稱為垮掉的一代。記得當時寫過兩首古文詩,一首由於押韻不整而被砍掉,另一首編輯說被那個雜誌驗墒了,言罷,甚是高興,但稿費一直沒拿,不隻是欺騙還是何以,總之當時忽然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後來陸陸續續也在榕樹網寫過幾首現代詩,都是帶著滔天怨氣寫成的,依稀還記著一首是關於釣魚島的,一首是為42年中華民族那場慘烈的戰爭寫的,為的是紀念中國遠征軍人當年出國抗日,血戰緬甸印度的護國戰,總之現在回想起來感覺有點幼稚,或許這正是熱血男兒的本質吧,隻是經過幾年的沉浮,思考,發現自己這把刀已經不利了,不能捅破頭頂的這片破天,掙脫不掉身上的枷鎖了,於是隻有迷茫,彷徨,放縱,無奈。有人曾言:“當你發現一顆鑽石的價值時證明你已經長大了,但是你確實可悲的,我想我就是這樣的人,對江湖認命了。江湖蕭殺,英雄咫尺天涯,夕陽下一人一馬,自古道,情義無價,一種精神便謂之“俠”。金庸當時評價鄧公:“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行俠仗義,可當現實的社會已被biao子所同化時還有多少俠。今年剛好2014年,整整三年了,第一本書不過寥寥篇章,縷縷字數,說起來慚愧,可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也開過一本都是小說,想起來可笑,看完嶽南的《南渡北歸》,就想寫些關於自己青春的事情,可才發現那隻不過是文青病又犯了,總想對一本書裏加點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世界觀,自己的人生觀,今總結之又發騷了,哈哈。人生不得意事七八九,可與人言之二三四。人生哪能事事順心。想通了也不過丁點爾言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所以畢業之後想出去看看,多看點人,多看點事,相信自己會重新振作起來。這些年磕磕碰碰,學業不暢,私事也一團糟,總之一切失去了掌控,這種感覺很不爽,希望自己今後能站的更遠,七月份會繼續更文,請支持,抱歉。最後就想說:“此生若能安矣,誰又願顛沛流離,誰又遠放縱自己。”獻給曾經的自己:劉洋2014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