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國家級肯定,全國機械工業係統先進生產者(2 / 2)

江輝這麽一說,朱建生立馬就來了興趣。

飛彈發射車?

這個東西確實是可以好好的研究一下啊。

按照他了解到的信息,國內對飛彈相關技術的研發還是非常重視的。

像是這兩年有不少的軍工項目都下馬了,為得就是騰出更多的資金來發展經濟。

但是在飛彈研究方麵的項目,影響還是比較小的。

特別是彈道飛彈這種國之重器,它們的研發更是不會受到影響。

將來首都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要是能夠成為國內洲際飛彈發射車的研發機構,甚至直接跟一些工廠生產這種產品,意義絕對非同尋常。

朱建生現在是在努力朝著中科院學部委員的道路上努力,要是能搞定洲際飛彈發射車,他覺得自己距離那個位置就更近了。

「回頭我們好好的聊一聊飛彈發射車的話題。」

「短程的防空飛彈和反坦克飛彈都可以跟悍馬項目結合起來,但是洲際彈道飛彈的話,肯定就需要全新研發才行。」

雖然之前朱建生沒有去研究洲際飛彈發射車,但是相關的一些信息,他可能是有所了解。

畢竟那也算是特種車輛當中的皇冠了。

作為汽車行業的專業人士,朱建生不可能什麽都不知道。

「沒問題,正好我也有一些想法,到時候可以整理一下跟您聊一聊。」

拋出這麽一個話題之後,江輝愈發的覺得這條路完全可行。

華夏的洲際飛彈發射車技術,現在還是比較落後的。

1956年10月8日,華夏第一個飛彈研究機構XX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有關飛彈和火箭的研製工作也隨之展開。

1964年,華夏的的尖端武器事業取得重大進展。

6月29日,華夏首型中近程飛彈「東風二號」飛行試驗成功。

4個月後,華夏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為了更好的發展飛彈事業,當年又成立了第七機械工業部,統一管理飛彈的科研設計試製生產和基本建設工作。

1971年9月10日上午11時,第一枚東風五號洲際飛彈呼嘯著直上雲霄,向無人區的預定目標飛去。

隻是經過數據分析,由於二級發動機關機稍有提前,姿態控製係統出現短時振蕩,導致飛彈實際落點比預定落點偏遠565公裏。

1978年10月至1979年7月,曆經五年多技術改進丶厚積薄發的東風五號洲際飛彈進行了四次低彈道和兩次高彈道飛行試驗,均獲成功。

至此,東風五號洲際飛彈各項特殊彈道飛行試驗全部結束,進行全程飛行試驗的條件已經成熟。

到了,1980年5月18日,華夏第一款具備正式裝備相關部門水平的洲際彈道飛彈,正式對外官宣發射成功。

但是這個時候還是在發射架上發射的,不具備移動能力。

這肯定是不夠的。

下一步需要推進的工作,肯定就是把洲際飛彈放到潛艇上和發射車上,讓它具備更加靈活的打擊方式。

首都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在這個時候開始計入到飛彈發射車的研發工作,雖然有點遲,但也不算太晚。

因為江輝知道其他廠哪怕是更早開始研究,也都是基於傳統的卡車底盤在開發,完全不具備什麽越野性能。

曆史上,一直到了北極熊解體之後,華夏才從繼承了北極熊洲際飛彈發射車的小弟那邊獲得了MAZ-7907洲際飛彈發射車的製造技術,該型號和白楊-M洲際飛彈使用的發射車相似。

也就是說華夏還要再過十幾年才能掌握真正的洲際飛彈發射車技術。

有江輝的參與,朱建生完全可以在未來三年把洲際飛彈發射車給搞出來。

那個時候,這項技術對華夏的意義絕對是非常重大的。

朱建生這個項目負責人因為獲得一係列的獎項和榮譽,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甚至首都理工大學校長的位置,對他來說也不是多麽有挑戰性的目標了。

到時候不管是進一步的去五機部,還是去其他部委,前途都非常值得期待。

江輝倒也不指望朱建生走到特別高的位置上,隻要能夠成為學部委員,將來主管一個部門,就能給他未來的事業提供巨大的幫助了。

想著洲際飛彈發射車的事情,江輝連頒獎典禮的時候都有點走神。

不過那淡定的表情,一副榮辱不驚的模樣,倒是讓不少人對江輝高看了一眼。

本來就是非常年輕的獲獎者,已經很吸引人眼球了。

沒想到還那麽淡定,不驕不躁。

大家對江輝的評價就算是不高都有困難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