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作為七機部丶五機部兩個部門重點推進的項目,朱建生的洲際飛彈發射車項目很快就正式的啟動了。
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所有的老師都算是項目組的成員。
未來五年,學院八成的研發精力都會放在這個項目上麵。
與此同時,學校其他一些參與了悍馬項目的老師,也都被抽調到了這個項目之中。
雖然這個項目算是保密項目,但是保密這種事情是相對的。
對於一部分來說,這種不算是特別敏感的秘密,肯定是能夠知道的。
甚至在一些高層會議上麵,直接就能聽到人家的一部分彙報。
「小江啊,那洲際飛彈發射車的項目,其實我們一機部也可以做啊。」
鄭海明直接把江輝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詢問首都理工大學洲際飛彈發射車項目的事情。
與此同時,也專門了解了一下理工特種車輛廠的安排。
昨天他去參加一個會議,會後被上級半開玩笑一樣的批評了一下,認為一機部在特種車輛方麵的研究還是有待加強,要一機部那邊對國防事業的支持要加大力度。
剛開始的時候,鄭海明還不是特別理解這些話背後的意思。
稍微打聽了一下,就知道這完全是無妄之災。
自己完全就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啊。
一機部這幾年已經很努力了,但是昨天還是挨了批評。
「領導,首都理工大學那邊本身就有幾個專業是專門研究飛彈的,對他們來說,飛彈發射車的需求一直都在。」
「他們的車輛工程係之前主要的研發方向也是在軍車上麵,隻是這幾年才開始做一些改變。」
「像是洲際飛彈發射車這種比較敏感的項目,我覺得我們部裏麵沒有必要去搶。」
「難度高,耗費資金大,最終很難創造大的收益,這麽一來,項目的壓力就很大了。」
在不同的人麵前說不同的話。
雖然江輝很有信心把洲際飛彈發射車給搞出來,但是這話肯定不能跟鄭海明說。
再說了,他也沒有跟鄭海明說謊。
就以一機部下屬各個汽車廠的實力,要開發12軸的洲際飛彈發射車,別說是三五年了,就算是給他們十年的時間,也不可能搞出來。
看看一汽和二汽這些年自己都開發了什麽樣子的車型,就知道洲際飛彈發射車這種汽車行業天花板車型,根本就不是一汽和二汽可以搞得出來的項目。
對此,鄭海明也算是很清楚。
所以聽了江輝的話之後,倒也沒有特別的糾結這個項目沒有落在一機部上麵。
甚至內心深處他有時候也是有點慶幸五機部衝出來把這個項目拿走了。
要不然到時候七機部提出需求的時候,上級領導肯定會想辦法讓一機部配合開發。
到時候這個壓力就落在他的身上了。
「五機部主管軍工,盈利這種事情對他們來說不是最主要的目的。」
「他們去搞洲際飛彈發射車的項目,確實是比我們合適。」
「不過我怎麽聽說你也是這個項目組的成員呢?」
雖然都是在為華夏服務,但是不同部門之間肯定也是有一些不同的想法。
這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江輝如今算是一機部的人,但卻是在幫五機部開發項目。
要說鄭海明一丁點想法都沒有,那也是假的。
「領導,洲際飛彈項目的負責人是我的老丈人,也是我的老師。」
「他希望我能協助一些這個項目,我也沒有辦法拒絕呀。」
江輝肯定不會說這個項目本身就是自己在主導,是自己推著老丈人往前走。
「行了,隻要不耽誤朝陽摩托車製造廠的發展,我也不管你那麽多了。」
鄭海明知道這個事情不是自己可以反對的。
軍工項目,自然有人家的特殊性。
要是朱建生做的狠一點,直接要把江輝從一機部調到他們的項目裏頭,鄭海明都是隻能配合的。
隻是這個事情,終歸讓鄭海明有點不爽。
所以接下來去一汽考察的時候,他的態度就不是那麽回事了。
「這就是你們最新研發的CA141?」
1980年7月,一汽確定「關於解放牌載貨汽車換代產品CA141型5噸車的研製任務」。
設計任務書中提出的原則是:在老產品基礎上進一步挖潛改進。
總成和零部件在滿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盡量不改或少改。
充分考慮換型過渡的可能性和現生產工藝的繼承性。
充分利用現有設備和工裝。
各項性能趕上和超過東風EQ140。
眼前的這款新車型,按理說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