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囂躺在床上,想著進入韃子軍營後能發生的情況,雖然他知道曆史,但也要做好功課,畢竟這可是自己的小命,萬萬不能出現什麼閃失。
如果單看曆史,滿清在崇禎年間一共入塞四次,其中打到北京城下的就有三次,所以對北京老百姓來說,北京城被圍也不是什麼稀罕事。
如果說前幾次北京城還有一些戰鬥的話,第四次,也就是崇禎十一年這次,清軍放著空空如也的北京不打,跑去山東搶了一遍,然後就回到了遼東,這種有肉不吃的情況讓後世很多曆史學家都很疑惑。
其中很多人提出,清軍不打北京城是因為遠道而來,沒有攜帶重武器,所以放棄攻城。但努爾哈赤起兵時也沒有大炮,不也打下了沈陽嗎?
還有人說清軍準備為明朝放血,就像野狗捕食動物那樣,隻是咬傷你,然後等動物流血而死在上去吃肉。可這種說法也不對,清軍四次入塞確實擄走了百萬人口,但這點人口損失對大明真是九牛一毛,就是未來的南明占據西南幾省,也能組織起十幾萬的軍隊,更不要說明朝現在還控製的全國。
還有人說清軍入塞是與關內的農民軍配合作戰,每次正好農民軍碰到低穀,清軍肯定出手幹預。這種陰謀論有一定市場,但要解釋清軍不攻占北京還差些意思。
當然網上也有人提出是滿清內部的鬥爭,皇太極想要借著明軍之手消耗多爾袞的實力,多爾袞兄弟也不是傻子,自然不可能上當,所以才沒有攻城,也沒有跟遠道而來的盧象升血戰,而是打了一仗後就撤退去了山東。
趙大囂以前不太相信這種說法,皇太極可是比努爾哈赤還出色的政治家,他就算想削弱多爾袞兄弟的實力,也不會想出自廢武功的昏招。不過在趙大囂見識過錢謙益的無恥手段後,他動搖了。
這幫政客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什麼缺德招數都能用出來,皇太極雖然號稱雄才大略,但不也是人嗎?是人就會犯各種錯誤,真想出這種昏招也不一定!
想到這趙大囂有了主意,自己可以借著皇太極對多爾袞的猜忌,來達成自己的目的,如果能搞死皇太極派來的豪格那就更好了!
趙大囂躺在床上想著心思,天色開始大亮,門外趙德過來敲門問道:“老爺,門口的錦衣衛說傳旨的人來了,您見不見?”
當然要見,趙大囂趕緊起來,收拾了一下來到門口,一個身穿黃衣的小宦官等在門口,看到趙大囂出來後,說道:“錦衣衛僉事趙大囂接旨!”
趙大囂學著電視上跪下,小太監開始宣讀聖旨,其中大體意思就是看皇帝看趙大囂這小子長的眉清目秀是個人才,正好禮部有個空缺,就讓你小子去吧,同時給你個恩典,五品武職轉成正六品文職!
聖旨通篇沒寫當說客的事情,這也是皇帝的性格使然,絕對不承擔責任,辦成了是皇帝我識人有功,辦不成是你們這幫大臣刻意妄為,反正好處都是我皇帝的,背鍋都是你們大臣去!
小太監宣讀完聖旨,交到趙大囂手中後說道:“趙大人,奴婢也跟著一起去!”
“你也跟著我去?你不怕死?”
小太監苦笑道:“趙大人,老祖宗有命,奴婢不敢不從!”
“哈哈,原來你也是被迫,這樣吧!我還沒吃飯,你也沒吃吧?正好邊上有家羊湯不錯,咱倆吃完上路!”
因為清軍圍城的關係,皇帝昨晚就已經下令城內宵禁,這家羊湯館也沒開門,但錦衣衛在這,就算老板鑽到地底也能抓出來。
如狼似虎的錦衣衛去把羊湯館大門叫開,掌櫃看到一群錦衣衛衝了進來,嚇的趕緊跪地求饒。
趙大囂笑道:“掌櫃起來吧,我們隻是想吃碗羊湯!”
掌櫃哪敢說不敢,趕緊張羅老婆孩子起來準備羊湯,爭取把這夥殺神打發走。
羊湯很快送上來,趙大囂要的是一碗羊雜碎,給小太監要了碗羊肉。
小太監也知道這次出去八成是回不來了,所以也放開了,就著剛出爐的燒餅大快朵頤!
看這小太監有趣,趙大囂問道:“這位小公公,你姓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