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盧象升之死(1 / 3)

趙大囂平安回來,也升了官,下邊的事情跟他關係就不大了。

因為清軍沒有攻城隻是四處劫掠,北京城內渡過前期的慌亂後,慢慢開始恢複秩序,城內一些膽子大的商家也開門營業。

就在趙大囂帶著手下胡吃海塞的十天裏,前線終於傳來了好消息,宣大總督盧象升帶著兩萬援兵來了,其中還有七千是盧象升起家的老本錢天雄軍。

消息傳開後,北京城內一片歡騰,趙大囂還湊熱鬧去西直門迎接去了。與熱鬧的西直門不同,東直門與朝陽門對麵的滿清大營卻一點動靜也沒有。

盧象升一到,皇帝馬上就接見了他,朝中閣老也參加了會議,作為與清軍和談的功臣,趙大囂也有幸列席了會議。

與文質彬彬的楊嗣昌不同,盧象升長的人高馬大滿臉絡腮胡子,還聽說這家夥打仗時候都身先士卒,手拿一把關刀見誰殺誰!

崇禎先是褒獎了一頓,然後才問昌平的情況。

盧象升說道:“陛下,臣八月十六日出居庸關,占據昌平的韃虜沒有與臣正麵作戰,全部撤往順義,臣已經派出手下總兵王樸帶兵去收複順義!”

趙大囂聽盧象升這家夥竟然沒有虛報戰功十分好奇,如果按照趙大囂的邏輯,奪回了一座縣城,自然要大吹特吹,要不怎能換來榮華富貴?

崇禎對盧象升的回答很滿意,問道:“這次韃虜入塞,你是怎麼看的?”

“陛下,臣聽說朝中有人準備與韃虜和談,臣請命督師,願與韃虜血戰到底!”

盧象升的答非所問讓崇禎十分難堪,他確實與楊嗣昌商量過和談的事情,要不也不能派趙大囂出去,但這種機密事情豈能拿到朝堂上宣講。

崇禎帝臉色一變,過一會兒才說:“朝廷原未言撫,這都是外人議論。”

崇禎原本想打馬虎眼將這件事遮過去,哪知道盧象升不依不饒,追問道:“陛下,臣聽說楊閣部將韃虜比喻成三苗,想要行格苗之事,臣認為萬萬不妥!”

崇禎強忍怒氣解釋道:“韃虜與上古的三苗不同,已淩犯天朝,朕決不能講和!剿奴與剿寇不同,卿宜慎重!”

崇禎知道盧象升打仗喜歡身先士卒,所以還關心的問了兩句,但盧象升還不想放過放過和談的事情,準備在追問,崇禎實在不耐煩了,直接說道:“朕已經下詔,愛卿賜天子劍,總督天下兵馬!至於剿奴細節,你去與楊嗣昌與曹化淳商談去吧!”

崇禎急匆匆的結束了這場召對,趙大囂原本還想看盧象升怒罵楊嗣昌誤國呢,沒想到這麼快就結束了,實在掃興的很!

按照崇禎吩咐,盧象升與楊嗣昌和曹化淳這兩個京城內最高軍事長官舉行了會議,初步定下了在三日後,也就是八月二十三日,與城外的清軍決戰,爭取一戰解決京城的圍城狀態。

楊嗣昌雖然與盧象升政治理念不同,但他知道現在這時候可不是搞黨爭的時候,還是忠心的提出讓盧象升認真對待城外的清軍,萬萬不可浪戰!

盧象升這個人雖然打仗是一把好手,但實在不會做人,他對楊嗣昌沒有一絲好感,認為朝廷現在成了這樣都是楊嗣昌陳新甲這幫投降派搞得,所以很不客氣的說道:“楊閣部持議若彼,無惑乎皇上以撫議咎外廷也!”

這已經是指著楊嗣昌鼻子大罵了,就算楊嗣昌在心懷大局,還是被臭脾氣的盧象升氣的半死,要不是曹化淳當個和事佬,楊嗣昌肯定要拂袖而去的!

軍事會議就這樣不歡而散,但曹化淳還是拿出最大的力氣武裝遠道而來的天雄軍,除了將兵器局的所有火器都拿了出來,還將大批神機營裝備的現役火器都交出來用來裝備天雄軍。

八月二十三日一早,盧象升帶著天雄軍出了城,在正北的德勝門排開隊形,準備與清軍決一死戰。

趙大囂早就在等著這個時候,能親眼看到古代戰爭的機會可不多,所以他早早就帶著手下來到德勝門上,除了趙大囂,內廷也派出觀戰的信使,還有趙大囂的師兄錢直愛也來了。

現在趙大囂已經與錢謙益鬧掰了,錢直愛也知道這件事,不過他心中還是感激趙大囂的救命之恩,所以主動走了過來與趙大囂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