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盧象升之死(3 / 3)

趙德聽說大喜,趕緊問道:“老爺,那能不能讓趙德掌總?”

“可以,不過就要看你怎麼努力了!”

趙大囂與手下在城頭說笑,城下的戰鬥慢慢分出結果,清軍竟然慢慢開始退卻,不過清軍最精銳的騎兵並沒有出動,看來還在等機會。

盧象升也看到清軍的騎兵沒有動,他知道自己的天雄軍都是步兵,對抗騎兵隻能靠陣型,所以絕對不能給清軍這個機會。

盧象升嚴格約束手下,慢慢與清軍脫離接觸,避免隊型亂了給清軍騎兵機會。

清軍步兵退卻後,估計豪格沒看到占便宜的機會,開始帶著全隊撤兵。

天雄軍這邊重新整隊,開始沿著清軍撤退的路線追了下去,盧象升今天的任務是解除圍城,自然不能贏了一戰就完事了!

趙大囂也沒想到清軍竟然能撤退,曆史書上不是說清軍滿萬不可敵嗎?怎麼今天打了一半就跑了?

趙大囂趕緊帶著手下沿著城牆跑到東直門,到了這次他終於知道清軍為啥撤退了,因為東直門這裏清軍大營都已經撤了,連遠處朝陽門大營都撤了,看來多爾袞是不想與天雄軍正麵衝突,帶著軍隊跑了!

雖然不知道清軍為啥撤軍了,但看到清軍解除圍城,城牆上的守軍一片歡騰,不用死了自然是大好事。

在城上觀戰的內廷信使趕緊將這個好消息傳到宮內,崇禎聽到後長出一口氣,同時下令嘉獎盧象升,命他帶領天雄軍乘勝追擊,將清軍全部逐出京畿。

盧象升接到這條命令後苦笑不已,他雖然是主戰派,但並不是無腦助戰,對麵清軍撤的有條不紊,根本不是被自己打敗的,現在讓自己帶著兩萬多人將清軍全部趕跑,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盧象升第一時間就去見了皇帝,並將自己的顧慮告訴皇帝,同時建議等河南勤王的軍隊來了一起進兵。

可崇禎執拗的脾氣上來那管這些,看盧象升反對自己,馬上認為盧象升是怯戰,即刻下令將盧象升革職聽勘,由內閣廷臣劉宇亮代之總督天下兵馬。

這時候還是楊嗣昌站出來為盧象升說了句公道話,主張仍由盧象升總督軍事,劉宇亮可前往督察軍情。

崇禎雖然被楊嗣昌說服收回成命,但褫奪盧象升的兵部尚書頭銜,以侍郎銜督師,戴罪立功。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盧象升也沒辦法,隻好帶著自己的天雄軍與楊嗣昌收攏來的兩萬殘軍,一共湊齊了五萬人,準備追擊清軍。

多爾袞撤軍並不是害怕盧象升,他隻是不想與士氣正盛的天雄軍打而已,清軍在多爾袞的帶領下去了順義,將順義洗劫一空後帶著抓來的人畜分三路南下,一路由淶水攻易州,一路由新城攻雄縣,一路由定興攻安肅。

盧象升帶著追兵與清軍多次大戰互有勝負,但因為盧象升打的十分穩健,天雄軍的損失並不大。

可到了十一月,崇禎皇帝等不下去了,直接下旨讓盧象升必須在年底前結束戰鬥。

聖旨到了盧象升手中,他沒辦法隻好帶領七千天雄軍與清軍在钜鹿賈莊決戰。

雙方軍隊激戰了一整天,盧象升身先士卒左胸先中一箭,將箭抽去後揮刀再戰;其後腰又中一箭,左右大腿各中一箭,仍然扶傷強力支持。清兵蜂湧而上,盧象升左腦中一刀,右膽中一刀,麵門中一刀,一共中四箭三刀,終於倒地殉國。他麾下的掌牧楊陸凱害怕盧象升的遺體遭清軍騎兵踐踏,撲在盧象升的屍體上,背中二十四箭而死。

盧象升陣亡第二天,死訊尚未傳到北京,崇禎仍斥責盧象升“偵探不明,調度無方,坐視各邑淪陷,毫無救濟,向日敢戰之談,顯是沽名欺眾”。

等死訊傳到京城後,崇禎沉默良久,最後不顧楊嗣昌的反對,下旨徵三邊總督洪承疇率軍入衛,陝西巡撫孫傳庭為兵部侍郎督援軍同行,崇禎為了救援北京,放棄剿滅流寇的最佳時機,也是最後一次機會,自此被打的隻剩十八騎的李自成死灰複燃,衝出陝西來到了河南,明朝的統治已經開始進入倒計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