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1 / 3)

工作中的人之所以會憂慮、煩惱,很多時候是不良的工作習慣所致,因此,要學會有條不紊、主次分明地處理事情。

——戴爾 卡耐基

眾所周知,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不進行有效的安排,你會對突然湧來的大量事務手足無措。

一天,有一位公司的老板來拜訪卡耐基,他看到卡耐基幹淨整潔的辦公桌感到很驚訝。他問道:“卡耐基先生,你沒處理的信件放在哪兒呢?”

卡耐基說:“我所有的信件都處理完了。”

“那你今天沒幹的事情又推給誰了呢?”這位公司老板又追問。

“我所有的事情都處理完了。”看到這位公司老板困惑的神態,卡耐基微笑著解釋說,“原因很簡單,我知道所需要處理的事情很多,但我的精力有限,一次隻能處理一件事情,於是,我就按照所要處理的事情的重要性,列一個順序表,然後依序處理。”

“噢,我明白了,謝謝你!卡耐基先生。”幾周以後,這位公司的老板請卡耐基參觀其寬敞的辦公室時對他說:“卡耐基先生,感謝你教給了我處理事務的方法。過去,在我這寬大的辦公室裏,我要處理的文件、信件等,都是堆得和小山一樣,因此,得動用三張桌子。

自從用了你說的法子以後,一切都改變了,你瞧,再也沒有沒處理完的事情了。”

這位公司的老板,就這樣找到了處理事務的辦法,現在的他已成為美國社會成功人士中的佼佼者。

在這個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現代社會裏,每個人都會覺得有做不完的事情。麵對眼前永遠也做不完的事情,有人企圖通過自己的努力將所有的工作做完,以減輕身心的壓力,於是就拚命地工作,然而,越是拚命做事就越是心力交瘁,效率就越是下降,煩惱也就因此越發增多。可見,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途徑。

那麼,應該怎樣擺脫這樣的煩惱呢?一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變換一下做事的次序,先做重要的事,後做次要的事。

為什麼要先做重要的事呢?雖然所有想要做而沒有做的事情,在人的心理上都會產生某種形式的壓力,但是,由於它們的重量(重要性)不同,所產生的壓力也就不同。放在心上的事情越是重要,心理的壓力也就越大,相反,心理壓力也就越小。因此,在有機會卸掉一些心理負擔的前提下,先把最重的負擔卸掉,無疑是明智的選擇。

先做最重要的事情,其道理雖然十分簡單,但是,實際做起來並不容易。首先必須分清哪些事是最重要的事。為此,可以把所有的事情分成三個大類:第一類是必須自己去做的事情,第二類是自己可做可不做的事情,第三類是完全不必自己去做的事情。我們在這裏之所以強調“自己”兩個字,是因為有些事情,對於自己可以是“不必”的,但是,對於別人也許就是“必須”的。

在必須自己去做的事情當中,又可分為三個小類,即重要的事情、次要的事情,以及一般的事情。當然,這裏所講的重要、次要之分,也是相對於自己來說的,因為,對自己重要的事情,對別人可能無足輕重。

在對所有與自己有關的事情進行分類之後,接著就要將這些事情進行排序。“必須自己去做”的事情當然要排在最前麵,然後排“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至於“不必自己去做”的事情,就大可“不必”安排了。即使是“必須自己去做”的事情,也還要按照重要、次要、一般的順序再排出個輕重緩急來。

有了這樣的一個順序表,我們就應該先從最重要的事情做起。做完了最重要的事情之後,如果還有時間和精力,可以依次做下去。當我們再沒有時間和精力的時候,就要把剩餘的事情交給別人去做,或者幹脆放棄那些可幹可不幹的事情。

在使用這種方法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兩個問題:首先,一件事情的重要程度,會隨著評價標準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我們一定要將真正重要的事情把握住:其次,先做最重要事情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盡快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而不是為了偷懶,因此,必須自己做的事情還一定得做,這裏隻不過是調換一下次序而已。

如果你肯勤於思考研究,你將會發現,那些有成就的人都已經培養出一種習慣,那就是找出並設法控製那些最能影響他們工作的重要因素。這樣一來,他們可能會比一般人工作得更為輕鬆愉快。由於他們已經懂得秘訣,知道怎樣從不重要的事實中抽出重要的事實,所以,他們等於已為自己的杠杆找到了一個恰當的支點,隻要用小指頭輕輕一撥,就能移動原先即使以整個身體也無法移動的重量。

正確的思維方法包含了兩項基礎:

1.必須把事實和純粹的資料分開。

2.事實必須分成兩種:

(1)重要的和不重要的。

(2)有關係的和沒有關係的。

在達到你的主要目標的過程中,你所能使用的所有事實都是重要而有密切關係的,而那些不重要的則常常對整件事情的發展影響不大。這種現象往往被人所忽視,機會與能力相差無幾的人所做出的成就會大不一樣。

卡爾森出身於公務員家庭,就讀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在校期間,學校的各種社交聚會都由他組織包辦。他就是具有重點思維習慣的人。他自1968年畢業後,進溫雷索爾旅遊公司從事市場調研工作。3年以後,北歐航聯出資買下了這家公司。卡爾森曾擔任過市場調研部主管和公關部經理等職務。他快速地熟悉各項業務,並且解決了經營中的主要問題。到了1978年,這家中等規模的導遊機構在瑞典已經發展成第一流的旅遊公司。

卡爾森的經營才能得到了北歐航聯的高度重視,他們要委卡爾森以重任。航聯下屬的瑞典國內民航公司購置了一批噴氣式客機,由於經營不善,直到後期,仍無力還清購機款項。從1978年開始卡爾森調任該公司的總經理,卡爾森在新的崗位上,充分發揮了自己擅長重點思維的才幹,在他上任不久,就找到了問題的症結。國內民航公司所訂的收費標準不合理,早晚高峰時間的票價和中午空閑時間的票價一樣。卡爾森采取將正午班機的票價削減一半以上,以此來吸引去瑞典湖區、山區的滑雪者和登山野營者。此舉一舉成功,載客容量猛增。

卡爾森主管後的第一年,國內民航公司即轉虧為盈,獲得了相當豐厚的利潤。

從卡爾森的成功經驗中不難看出經營中一定要注意重中之重,經過思考,找出重點,把握主流。隻有養成了重點思維的習慣,在實際中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才能贏得經營上的成功和豐厚的利潤。

從重點問題開始突破,是成大事者思考的習慣之一,因為沒有重點的思考,就如同毫無主攻目標。

責任是至高無上的

無論小事還是大事,我們都要負責,成功必將屬於我們。

——戴爾 卡耐基

責任具有至高無上的價值,它是一種偉大的品格,在所有人生價值中它處於最高的位置。人生中隻有一種追求,一種至高無上的追求——就是對責任的追求。在這人世間,維係人與人之間的正常關係的紐帶是感情,而支撐著人們要去構築這個理想大廈的便是責任。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從而便有了各自不同的責任:政府要員、平民百姓、父母、子女、夫妻,甚至戀人之間都有相互的責任。

感情和責任就像是一對孿生兄弟,但又是決然不同的。感情是感性的,要靠許多外在的條件加以維係。比如男人愛女人,就會要求女人年輕、溫存、漂亮;大人愛孩子,一般都會附加上“成龍”的條件。但如果哪天女人病了、老了、醜了;孩子哪天殘了、傻了,人們依然愛著他們,依然疼著他們,依然不會放棄,那愛才真偉大。

感情是脆弱的,而責任卻更像是立於天地間的鋼筋和鐵柱。如果感情的大廈發生傾斜,隻要還有責任在就可以“天欲墮,賴以拄其間”。責任是充滿理性的,是道德和人格的化身,是沒有條件的,因而也是最牢固、最可指望的。

對於此,我們可從中外一些文學名著中找到例子。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為什麼幾百年來能夠被人民喜愛和傳頌?除了它無所畏懼,法力無邊外,更在於孫悟空自接受觀音菩薩的指令後,就將護送唐僧到西天取經當作了至高無上的神聖責任。為此孫悟空不畏艱辛,無論其間有多少妖魔鬼怪搗亂,被自己的師傅多次誤解、趕他走、念緊箍咒等,他仍是一往無前,決不回頭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雨果的《悲慘世界》裏的冉 阿讓,後半生一直處在像鷹犬一樣的警察的窮凶極惡的追捕中,都是為了一個女人的承諾,為了擔負起對那女人的女兒的責任,他艱苦卓絕拚搏到了最後一口氣。就是這種責任的崇高和聖潔打動了一代又一代人。

還有數不勝數的現實中的事例:鋼鐵戰士麥賢得,為什麼在腦漿迸裂時還能創造出在填炮彈的奇跡?那是因為一個戰士對國家的責任;多年前龍梅、玉榮為什麼能夠在特大的風雪裏,保證羊羔不損傷一隻?那是因為她們心裏有一團火——少先隊員對集體財產的責任。

責任,可以使平凡的人偉大,文學作品中是這樣,生活中也是這樣,對待工作更需要這樣。隻有充滿責任感的人,才能創造生活以及工作中的奇跡。

千百年來,愛情是文學的永恒主題,歌頌、描繪愛情的著作浩如煙海。《茶花女》的經久不衰,決不是因為一個貴公子愛上了一個妓女,而是因為這個妓女為了她對阿芒父親的承諾,為了保住阿芒的前途所做出的犧牲。因為有了這種責任,才令她擔起了屈辱、誤解,並作出了巨大的犧牲,使她舍棄了至愛,舍棄了健康和快樂,也舍棄了生命!

擔負責任,就一定會付出代價、作出犧牲的。無論誰懂得了這一點,都可以得到安寧和幸福,贏得他人的尊敬和愛戴!感情是珍貴的,而責任更是至高無尚的。

在我們生活的現實中,可以常見父母親拋棄兒女,同時也常見年老病弱的人被兒女遺棄。這是因為他們缺失了人性、感情,更是拋棄了自己的責任。與此同時,生活中又有多少老人被毫無關係的人贍養,又有多少孩子被素不相識的人收留,這些又是人類心底的良知和責任的驅動。

工作也需要這樣的責任來製造動力。有這麼一個例子,說是一位女中專畢業生,當時在上衛校的時候,膽子最小,而且體質又弱,就像林黛玉一樣。可是過了十幾年以後,誰也沒有想到,她竟然成為了一名經常和屍體打交道的解剖學老師。她以前的同學問她何以如此,她的回答卻很簡單:“總得有人去幹,學生還需要人教呢!”。為了這種責任,她早已發生了蛻變。

人間有多少忠於職守、重視責任的人們:那些明知時刻都有生命危險的幹警們;那些明知要吸收放射線物質的大夫們;以及那些成年累月在深山老林裏的地質隊員們……難道他們隻是為了個人的利益,才去選擇做那種工作的嗎?不是,因為他們有支撐著他們的行為和信仰的責任感,就像一根最堅實的柱石,做他們堅強的後盾。

責任是人一生中最沉重、最有分量,也是最有價值的東西,隻有真正大氣的人才能承受。毛澤東曾對黨員的責任,有過一個通俗的解釋,他說:“共產黨員的責任是什麼?就是黨賦予他們曆史使命的責任重托,人民寄予期望的責任重托,就是要把中國革命事業的責任感擺在首位”。黨的曆史責任既是一個整體性的綜合概念,既是理論上的價值判斷,又是一個具有實效性的事實範疇,更離不開千千萬萬黨員的踐行,因為他們肩負著服務於人民的責任,而責任則高於一切政黨和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