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平凡中的輝煌(1 / 3)

沒有誰一生下來就注定是偉人,沒有誰注定一生輝煌。輝煌都是平凡的人造就的,而當他成功的時候,也就不再平凡。一個農家子弟,靠個人的奮鬥搞起食品加工業,後來竟成為國際知名的企業家,他就是霍爾金。

霍爾金把農民的誠實和商人的精明融為一體,靠此獲得了成功。他十幾歲時,在匹茲堡郊區種了一大片菜園子,目的是要到市場上出售。霍爾金發現,農作物的季節性很強,到了收獲期,到處堆滿了各種農產晶,不抓緊賣掉,很快就會爛掉,而這時價格又低。到了淡季,新鮮蔬菜就很少了,價格貴得驚人。這種狀況無論對消費者還是生產者都不利,應該想辦法加以改變。

他想,能否使成熟期間隔開來,使蔬菜淡旺季不太明顯。他開始選擇不同的蔬菜品種進行種植試驗,終於找到了幾種適宜的品種。他把時間計算好,把插種時間推遲了一些,正好缺少蔬菜供應的時候,他的蔬菜可以上市了。這樣不僅受到消費者的歡迎,而且可賣得好價錢。

有一天,霍爾金到匹茲堡去探望一位親戚。吃午飯時,親戚拿出來一個綠色小瓶,說是最好的芹菜末,請他品嚐。霍爾金嚐了一下,比苦藥還難吃,不禁大皺眉頭,詢問是從哪裏買來的?他知道裏麵摻了假。“假的?”親戚不相信他的說法。因為賣這種食品的雜貨店的店主,是自己的老朋友。老朋友還會騙人?霍爾金為了證實自己的判斷,拿起綠色小瓶就往外走,他要去問問這家店主究竟是怎麼回事。他親戚跟著他一起到了雜貨店。霍爾金質問店主,為什麼在吃的東西裏摻假?這樣做對人們的健康是有害的。店主被問得莫名其妙。他上下打量一下眼前的這個年青農民,帶點挖苦的語氣反問道:“請問閣下怎麼知道這裏麵是摻了假的?”霍爾金從顏色到味道詳細道出了真假芹菜的區別,店主服氣了。

他帶著“不讓假貨在市麵上流通”的心情回到鄉下,立即籌劃起生產芹菜末的事情來。真要幹起來,事情也並不那麼簡單。芹菜雖然到處都有。但要批量生產芹菜末,原料來源就需要認真考慮,必須有專人到各農場去收購,還有生產場地和各種機器設備問題也需事先解決好。霍爾金花了一個月時間,把這些問題都解決了,真正純質的芹菜末很快生產了出來。接下來的問題是:用什麼材料做包裝。霍爾金為了表明自己產品的純正性,決定用透明的玻璃瓶包裝,讓人們一眼就看清它的顏色。

第一批產品上市了,匹茲堡那位雜貨店韻老板成了霍爾金最熱心的義務推銷人。沒多久,第一批貨就銷售一空。加工芹菜末一炮打響以後,霍爾金同商界開始有了廣泛的接觸。這一方麵鼓起了他的勇氣,另一方麵擴大了他的視野,他感到還有許多生意可做。他想,如果自己把這些蔬菜加工成食品,不但便利城市人消費,也替農民的剩餘產品找到了出路,豈不是一舉數得。於是他把用來加工芹菜末的廚房——這是他的臨時加工廠,加以擴建,開始了一項新的業務,醃製瓜菜。後來,他又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改造,擴建、創辦了亨家食品公司。

比如蕃茄,這在鄉下是很多的,但在當時那種條件下,城裏人能吃到新鮮蕃茄卻是很困難的事。當時賓西法尼亞州的蕃茄大豐收,便宜到幾乎沒人要的地步。霍爾金看到蕃茄扔得到處都是,十分可惜,計劃著如何把它利用起來。他請來了兩位食品加工方麵的專家,研究製造蕃茄醬的技術問題。又派出一些采購員,到各地去收購蕃茄。他要求公司的人,在每個環節上都要十分注意產品質量。農民們很理解霍爾金定下的原則,在收購中同公司人員合作得很好。因為他們知道,如果沒有人收購,這些蕃茄就會白白爛掉,那一個錢也撈不到。現在有人上門來收購,當然要把最好的蕃茄拿出來。由於在製造技術上有專家作指導,加上從采購到加工各個環節都注意質量,結果生產出來的蕃茄醬也是一炮打響,成了公司的榮譽產品。

霍爾金開始經營食品加工業時,美國的《純正食品法》還沒有製定,有不少食品製造商在食品裏亂加添加劑,危害著人們的健康。霍爾金是反對這種做法的。他認為,賺錢也要講商業信譽,尤其是食品這一行,不能為了賺錢而不顧消費者的健康。他說:“供應給消費者優質的食品是我們的社會職責,不能一味在價格上做文章,在原料上做手腳。”保證食品純正。是他經營上堅持的原則。他要求公司職工,要抱著“這些食品是自己吃的”心理去工作,要特別注意衛生。霍爾金掀起的純化食品運動,對社會公眾來說,是一項值得稱道的壯舉,但確實給亨家公司的業務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公司麵臨著創立以來最艱難的時期,產品銷量大減,市場份額幾乎被別的公司搶占完了。霍爾金沒有被擠垮,在最困難的時候他頂住了。現在他獲得了全勝,亨家公司迎來了大發展的時期。

他在經營上的另一個特點是,“不在價格上遷就消費者”。他認為,既然他提供的是優質產品,就理應得到相應的價格;消費者既然吃到的是純正的食品,就必然要付出比一般產品高一些的價錢。

他追求的目標是:讓所有口味不同的人都能買到他們喜歡吃的食品。“力求產品的多樣性”,成了他的經營方針。亨家公司的產品種類超過枷種,對於廣大消費者來說,不管酸甜苦辣,他們都能得到一兩種自己喜歡吃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