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從哪裏來
4歲的女兒摸了摸我肚子上的刀疤,看著我說:“媽媽,我是從這裏生出來的嗎?”我說:“是的,你是從媽媽的肚子裏生出來的,結果媽媽肚子上留下了這塊疤。”女兒聽完,自言自語:“還好,大灰狼的肚子也是被羊媽媽剪開的,不過它肚子裏是石頭,你肚子裏是我。大灰狼的肚子後來被縫上了,醫生也是用針和線把你的肚子縫起來的嗎?會不會疼呢?”我笑著說:“還可以吧,醫生把你從媽媽肚子裏拿出來後,再用線一點點地把媽媽肚子縫了起來。”
她聽完後,又摸了摸疤塊,然後把頭貼到了我的肚子上。
我很慶幸她沒有繼續問下去。
可是某一天,她突然再次就此發問:“媽媽,為什麼晶晶說她是撿來的?她媽媽肚子上沒有刀疤,難道她真是撿來的嗎?太可怕了!”
“哦,這個……”我頓了頓,“她當然不是撿來的,隻是她媽媽生她的部位不同,你是從媽媽的肚子裏生出來的,她是從媽媽的PP裏生出來的。”女兒驚奇地看著我,“她媽媽為什麼要說謊?說謊會不會像匹諾曹
一樣讓鼻子長長呢?”我很慶幸女兒沒有繼續糾纏在晶晶到底是不是撿來的,而是把問話轉向晶晶媽為什麼要說謊,不然,我無法繼續回答她的尷尬問題。
“我從哪裏來的?”是許多父母麵對孩子時常常會遭遇的問題。
在不同的年齡,孩子會產生不同的好奇心和與之相應的問題,怎麼去應對她的提問呢?三四歲的孩子會忽然對自己從哪裏來的這個問題產生好奇,媽媽在麵對這個問題時該怎麼辦?是躲避,還是科學地講解?要知道,孩子想要的答案更多的在她到底是不是你生的,而不在於那些細節的問題。那些關於精子和卵子的問題對於一個6歲前的孩子來說是無法理解的,更多的時候她會關心你是怎麼生出她的,剛剛出生時她是什麼樣子的,這時隻需要按照她的年齡,給予相應的回答就可以了,重要的是讓她感覺她就是你生的。
這不禁讓我想起老一輩的回答:你是從山溝裏撿來的。
這種回答是最不明智的,會使她失去一定的安全感,她會一直在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你的孩子,孩子關心的是“出生”本身,而不是你那說謊式的回答。
如果你感到難為情,可以和她一起看一些生命成長的圖讓她慢慢地了解生命,比如:小蝌蚪是從哪裏來的?雞寶寶是怎麼孵出來的?小馬是怎麼出生的?讓她了解原來出生有這麼多種方式:有的是媽媽直接生出來的,有的是由蛋孵出來的。要告訴她,每一個媽媽都很愛自己的寶寶,從寶寶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精心照顧寶寶,給寶寶喂奶,哄寶寶睡覺。這時她自然會把注意力轉移到對你的愛上,而不是在一個問題上糾纏不清。
生活中的場景可以成為很好的教育對象,比如看到大肚子的阿姨,可以這樣問她:“阿姨肚子裏是小弟弟還是小妹妹呢?”讓她直接地感受到寶寶就是在媽媽肚子裏的,而不是從山裏撿來的。也可以帶她去見見剛出生的小寶寶,讓她真實地了解嬰兒的樣子。隻有正確合理的引導,才能讓她感覺到愛,感覺到安全。
好了,下一次,如果你的女兒問你這樣的問題,請不要說“你是從大山裏撿來的”。那樣,她會傷心很久,也會一直有找媽媽的感覺,嚴重的話也許還會離家出走呢!想想看,為什麼我小時候一直有想要離家出走的念頭呢?也許就是媽媽一直對我說:你是爸爸從山溝裏撿回來的!這可真是件要不得的事。
當然,我希望她下次不會再問我更尷尬的問題,走著瞧吧!
為什麼我是女孩
“為什麼他可以站著尿尿,我不可以!?”4歲的女兒向我發出抗議,她用站著尿尿的方式驗證了一下,結果褲子被尿濕了。她終於又蹲下尿尿,我哭笑不得。後來,女兒再一次觀察了小男孩的小雞雞之後,得出經驗,並問我:“為什麼我沒有小雞雞?難道女孩子就不能長小雞雞?”我說:“男孩和女孩是不同的,男孩子有小雞雞,女孩子有小PP,所以男孩可以站著尿,女孩要蹲著尿。不過,蹲著尿尿也很好啊,不會把褲褲弄髒,男孩子拉粑粑的時候也要蹲著的。”千萬別回避,越是緊張的躲避式回答越會讓她感覺沒有小雞雞是一件丟人的事,不能站著尿尿也是一件丟人的事。
我用男孩子也需要蹲著來避開她的尷尬,這才不會讓她產生自卑心理。我們可以找來一些裸體的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圖片,讓她直觀地了解到男孩和女孩的不同,比如:男孩子有小雞雞,女孩子有小PP;男孩子是短發,女孩子可以留長頭發。這時,她的興趣立馬會轉移到長頭發上,這是她比較感興趣的事,相比之下她可以擁有比男孩子多得多的漂亮發卡,這會讓她感到優越。我們要做就是讓她有優越感,而不是有缺陷感。
為什麼我是女孩?這個問題真的不難解答,你也可以這樣說:“女孩子都是美麗的小天使,可以像白雪公主一樣有7個小矮人圍著她,這多自豪呀。”過不了多久,她就不會再在尿尿的問題上糾結了,反而感覺做女孩真好。
從小的性別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事,尤其是對於小女孩。怎樣讓她了解
女孩,怎麼去打扮她,怎樣去樹立她的自信,怎樣才能讓她在以後的成長歲月裏感到性別的優越,而不是缺陷,這都是父母必須學習的。我一直認為,有的女孩子那麼自卑、性格軟弱,其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從小的性別歧視,即使無意識的性別歧視也會影響到她的一生。
所以,家有女孩的父母們更要小心翼翼地回答關於女孩的一切問題,讓她從小就為生為女孩而自豪,這是重要的隱性性格培養,而不隻是對孩子說:你就是女孩,女孩子就應該蹲著尿尿。
當然,現在有了女性站立式馬桶,至於蹲著尿尿還是站著尿尿和性別無關了,隻和選擇的馬桶有關。關於這一點,她長大了也會懂的,重要的是愛我們的女兒,認真地傾聽並回答她的問題。這對她很重要,媽媽們千萬要記住喲!
女人都會生孩子嗎
“媽媽,奶奶家的狗生了四隻小狗,為什麼我們家的娃娃狗還不生小狗狗呢?”女兒懊惱地說,我告訴她:“咱家的娃娃狗是公狗,隻有母狗才會生小狗,就像是媽媽會生你,而爸爸卻不會。”
女兒突然就懂了,立馬更懊惱了:“我也是女孩兒,難道將來我也要生小寶寶?太可怕了,我不要!”我笑,“隻有女人才會生孩子,生孩子是一件幸福的事。”
女兒繼續說:“可是我不要生孩子,我隻要我自己。”我說:“生孩子是結婚以後的事,隻有結婚了才可以生孩子。就像我和你爸爸結婚後生下了你,這多好呀。你將來也會有自己的孩子的!”她看了我一眼:“那我隻要布娃娃就好了。”說完,她走開了。
女孩子在某個時間段會對女人生孩子這件事感到恐懼,“為什麼隻有女人才可以生孩子呢?難道將來我也要生孩子?”怎樣去緩解這種恐懼呢?可以讓她先從各種童話故事中了解到隻有女人可以生小寶寶,男人不會;還可以陪她去看《小蝌蚪找媽媽》和《醜小鴨》的故事,然後和她一
起探討,小蝌蚪是怎麼找到媽媽的?小蝌蚪是怎麼出生的?是不是媽媽生出來的呢?讓她知道醜小鴨是蛋生的,讓她觀察孵蛋過程是不是爸爸和媽媽同時進行呢?那麼是誰下的蛋呢?
我想經過種種的努力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她會慢慢地把這個煩惱放在腦後,並慢慢地認同這個觀點,女人都會生孩子,生孩子並不是一件恐懼的事,而是一件自豪的事。既然是這樣,為什麼不讓她在幼年期就感到作為女性的優越呢?
當然,在講到生孩子這件事上,做父母的必須讓她有個認識,那就是隻有和心愛的人結婚以後才可以生孩子,一個人的時候是不可以生孩子的。讓她從各種故事中,感覺到寶寶們不僅有媽媽,還有爸爸,爸爸也承擔著很重要的撫養義務。這樣的教育才能叫她知道男人在撫養孩子上的重要角色,而隻有接受“男人也有養育的責任”這種暗示後,長大的她才不至於迷失於婚姻生活中。
對女孩的性格培養絕對是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開始的,是從幼年開始的。這樣,即使她長大後選擇做丁克一族,你也可以很放心,她不是基於童年的恐懼陰影,而是成年後自己的理性選擇,那麼,我們就可以順其自然,尊重她的選擇。
媽媽,為什麼你的咪咪比我大
女兒在床上好奇地看著我的胸罩,學著往身上戴,然後撒歡地在床上跑,一邊跑一邊笑,突然她把眼睛停留在我的身上,“媽媽,為什麼你的咪咪比我大?”我一愣,轉而笑,“因為你是小女孩,等你長大後就會長出大咪咪,然後就可以像媽媽一樣戴胸罩了。”她聽了,驚恐地把胸罩從身上往下扯,大聲地嚷嚷,“不會的,我不要大咪咪!”胸罩這時反而成了洪水猛獸,被扔到了一邊。
第二天,女兒偷偷地對我說:“姥姥的咪咪比你大,為什麼你的咪咪比她小?”“這……”我愣了半天,差點不知道怎麼回答,稍想了一下,便對她說:“你是吃媽媽的奶長大的,把媽媽的咪咪吃空了,當然有點小了,不過沒關係呀,戴上胸罩就好看了。”女兒有點愧疚,看著我說:“媽媽,都是我不好,小時候我是不是一直吃你的奶?”我摟過她,讓她緊貼我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