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戀的苦
青春年少的歲月裏,誰沒有單戀過別人?
記得被同學第一次單戀是在初二,坐在我後麵的那個小男孩有天突然跟我說:“你長得挺可愛的,我喜歡你!”第一次麵對這樣直接的表白,我感到很害怕,再也不敢靠近他,唯恐一不小心距離太近會引起麻煩。那時我還小,不懂事,傷害了單戀自己的人。後來,單戀也在我自己身上發生了。
我在不知不覺中迷上了班長,班長長得高高大大的,黝黑健康的肌膚處處顯現出小小男子漢的樣子。那時,班裏許多女生都迷戀他,有的遞小紙條,有的是光明正大地表白,當然也有許多像我這樣單戀的。單戀真是一種苦,腦海裏時常出現他的樣子,無時無刻不在想象能和他有一個美好的結局。幻想每一次的偶遇,每一次的不期而至,渴望他也能愛上自己。後來,班長的一次出格表現讓我感到失望:他給我的感覺一直是誠實穩重,後來卻發現他竟然也抄襲別人的作業,還經常和別的班的同學打架。這樣的舉動打破了我的完美幻想,單戀也在不完美中結束了。後來我又單戀了好幾次,都是無疾而終。單戀屬於青春期的一個完美想象,既讓人心動又讓人苦惱。
前段時間聽外甥女說他們班的一個女同學害了單相思,迷戀上了班裏的一個男同學,表白不成反遭男同學的諷刺,竟然想不開用刀子把手背劃了一條大口子。從這個有點極端的事例不難看出單戀如果處理不好會引起很多麻煩。
對於正處在青春期的女孩子,單戀是很容易發生的。進入青春期後,她的心理開始發生變化,開始注意自己的形象,開始喜歡跟男孩子交往。這原本屬於很正常的一種心理和生理渴求。就怕她隻會沉迷在單戀中,變成一種盲目的、衝動的、不受理智製約的感情。長期沉迷下去,不利於身心的發展。就如前麵說的那因單戀遭拒又自殘的女孩,本身就是一種扭曲的單戀行為。媽媽要幫助女兒樹立正確的戀愛觀,盡量不要讓單戀變成一條糾纏的蛇。
單戀更多是愛情的錯覺,愛的或許並不是他,而是愛情本身。所以,女兒單戀時不要過於慌張,多觀察她,觀察她到底喜歡他什麼?冷靜地分析,切莫盲目地讓自己的急躁加劇了女兒單戀的痛苦。
同學間是比較容易發生所謂的“單戀”的,這時要注意告訴女兒把友誼和愛情區分開。我們很容易混淆友誼和愛情,雖然對方也表現出對你的好感,但你怎麼就認定那是愛情呢,萬一對方隻是單純的友誼呢?
青春期的女孩子更容易產生誤解,以為對她有好感就是愛,卻不料這僅僅是友誼,而這樣的單戀一旦表白出來就會陷入尷尬的境地——既無法做朋友,也不能當做什麼也沒有發生。
為了預防這些事情的發生,媽媽就得先給女兒打一針預防針,媽媽要告訴女兒:一旦發覺自己陷入單戀的尷尬中,要學會急流勇退,不要盲目地把自己陷入單戀的陷阱中。一味地去討好別人是不會獲得他的好感的,感情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愛慕的基礎之上。
萬一女兒還是陷入了單戀中,媽媽更要教會女兒向親人和朋友傾吐心聲,不要把這種單方麵的相思之苦一直埋在心裏,否則,時間長了會對身心不利。媽媽可以向女兒保證,“媽媽不會嘲笑你的,因為媽媽也是從你那個時候走過來的。”傾吐可以幫助女兒盡快地走出單戀,但是也要告訴她不要盲目地見人就說,那會把自己弄得更加尷尬。還可以引導她發展自己的興趣,多看看書,聽聽音樂,多鍛煉,轉移注意力也會讓她盡快走出單戀。總之,喜歡別人不是錯,錯的是盲目地去喜歡,甚至為了喜歡把自己置於尷尬境地中,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處於青春期的女孩子正是對異性充滿好感的時候,作為媽媽的你如果發現女兒正在單戀,也不要盲目打斷她的念頭,粗暴地打斷隻會引起她的逆反。你要學會跟女兒溝通,談談自己年輕時的單戀,談談單戀的苦。或是和她一起談談到底喜歡對方什麼,該不該去表白,如果盲目地去表白有可能會造成對方的拒絕,甚至連朋友也做不成,那還不如把自己的單戀好好地珍藏起來。
對於單戀這種事沒有十分的把握,還是藏在心底好了,單戀雖然苦澀,但畢竟是自己最單純的一份愛情,許多年後再拿出來品味,也是蠻有味道的。
早戀並不是什麼罪惡
提起早戀這個詞,大多數家長都感到恐慌,卻獨獨忘記了自己年少的時候也曾為了愛變得神秘兮兮,甚至有點小神經質。當我們做了家長後才真正體會到那時父母的心情。早戀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它會讓原來乖巧的孩子變得衝動、大膽、冒險。
我讀高中那會兒,老師為了避免有早戀的學生在宿舍裏偷偷約會,會定時檢查宿舍,但每次抽查還是會發現一些早戀的學生。那時,要是早戀被抓住是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的,除了做書麵檢查徹底分手外,最嚴重的要被開除學籍,那時整個社會對早戀的抵製是非常嚴厲的。盡管如此,每次在和同學談起當年早戀的時候,心裏都有一點小小的幸福感。
當年一個曾早戀的同學現在是高中老師,如今她也要為應對學生的早戀而頭疼,她需要不定時地抽查學生的早戀情況。我們時常笑當年早戀的人現在竟然開始盤查別人的早戀了,時間不由人,早戀卻永遠都那麼吸引人。
現在社會對早戀持的態度比較寬容,可是,依舊有許多早戀的孩子為此付出了代價。青春期的戀愛是大部分孩子第一次正式和異性接觸,這時的她是單純幼稚的,對異性既好奇又懵懂,如果發生早戀並沉迷下去,很容易走到一個極端。這不,前段日子小區裏的一個女孩因為早戀懷孕,因為害怕家長的責罵,竟然和她的小男朋友選擇以自殺來逃避,這種輕率地為早戀付出生命代價的例子並不多。如果做媽媽的正確地引領女兒走出早戀,也許女兒就不會走向極端了。
早戀並不是什麼罪惡,我們不要總是以十分嚴厲的態度對待。現在早戀在學校的發生率很高,既然堵不住,那還不如疏導。
你可以觀察一下她是否有以下這些表現:突然在意自己的容貌,變得愛打扮;經常偷偷躲在屋子裏一個人打電話,情緒起伏不定,時而喜悅,時而焦躁;學習成績明顯飄忽不定,經常偷偷地長時間地發短信;對愛情影視劇突發興趣,變得十分樂意討論男女之事等。如果這些跡象出現,就表明,她在早戀了。如果女兒早戀了你該怎麼辦呢?用強製的手段製止,還是采取寬容引導的教育方法?發現了早戀的家長往往比早戀的孩子還要緊張,越是緊張的心情就越不容易把事情理順。
本書一直強調溝通的重要性,隻有媽媽能與女兒進行很好的溝通,女兒才會把內心展現給媽媽,媽媽才能幫助女兒解決問題。
當女兒進入青春期,媽媽要及時和她溝通,用合適的方式和她討論男女之間的感情,可以從電視劇入手,或是從一本言情書入手和她討論對於愛情的理解。讓她知道愛情不單單是相互的吸引,還要付出許多的責任。並不是所有的喜歡都是愛情,有時候我們愛上的隻是對愛情的幻想,並不是那個人。愛是兩個人的相互崇拜與欣賞,在學生時代,如果因為談戀愛而耽誤了自己的學習,那你用什麼來贏取他的崇拜與欣賞呢?這可不是愛情想要達到的效果。
早戀雖然不是罪惡,但是媽媽也要注意提醒女兒不能輕易走進早戀,因為青春期的女孩子還比較稚嫩,很容易因為早戀而突破了性的界限。媽媽要及時地對女兒進行必要的性教育,告訴她愛情中不僅僅是肉體吸引,更重要的是精神吸引,一個人的容顏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老去,但精神卻是永恒不變的,甚至還會上升的。因此隻有精神上的相互吸引,愛才會長久。很少會有人一生中隻談一次戀愛,所以,早戀往往會以夭折而結束,對於過早夭折的戀愛,千萬不能拿身體做代價,這樣做的後果就是讓自己後悔。
假設她已經步入早戀,作為媽媽的你也不要大驚小怪,更不能用異樣的態度對待她,也許她隻是想挑戰一下你,想挑戰一下規則。想想你當初的早戀吧,是不是也是覺得很刺激很好玩呢?麵對她這種心情,你隻需要把她的早戀看成兩個孩子之間正常的好感,用平常之心對待她,時間長了,好奇心過去了她自然也就走出來了。
抑或她是真的戀愛了,那就教會她平穩地過渡愛情吧,和她探討兩個人的相處之道,告訴她如果想保住自己的愛情,就不能因為一時的戀愛忽略了學習,這樣的愛情往往死得最快。不也經常有早戀的小情侶雙雙約定考入大學嗎?
早戀,真的不是那麼可怕。
喜歡和愛的區別
“喜歡還是愛”這個連大人都糾結的問題,該怎麼對孩子說呢?
女兒曾問我:“媽媽,你愛爸爸嗎?除了爸爸外,你還喜歡過別的人嗎?”女兒的提問實際上牽著兩個問題,一個是愛,一個是喜歡。我這樣回答他:“我當然愛你的爸爸,不愛怎麼會和他結婚呢?除了愛他外,媽媽以前也曾喜歡過別人。喜歡和愛是兩個概念,喜歡比愛淺一點,喜歡會短暫一些,愛會長久一些。”女兒繼續問:“我發現我好像喜歡我們班的體育委員,長大後我會不會愛上他呢?”看了看10歲的女兒有點迷茫的臉,我笑,“喜歡會隨著時間和環境的改變而改變,說不定過段時間你又會喜歡上別人,在沒有成人前喜歡和愛無關,喜歡隻是相互表現出好感,而成人中的愛卻是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說完,我摸了摸女兒頭,告訴她長大以後就會懂,“現在你的主要任務是愛爸爸媽媽,這種愛才是持久的。”
麵對女兒對我吐露的“喜歡之情”,我內心感到很是安慰,說明我平時和女兒溝通還不錯。不過話又說回來,對於10歲的孩子來說,“喜歡”隻是對別人的一種情感表達,與真正的喜歡和愛也無關。但是如果是剛剛步入青春期的女孩子向你坦白她喜歡的人,那可不容忽略了。這時的喜歡不僅是愛的萌芽,也是對於喜歡對象的真正認可。
第一次喜歡一個人幾乎都是從外表開始的,青春期的女孩都比較在意出眾的外表或鮮明的個性。記得我14歲的時候在馬路上偶遇了一個男生,他外表高高大大的,相貌正好符合我心中的白馬王子。就這麼一瞥,我就一發不可收拾地喜歡上了他,此後的一段日子裏腦海裏總是出現他的影子。可惜,終歸隻是見了一麵,無果而終。
回想起我們當初曾有過的“喜歡”,再來麵對突然長大的女兒,作為媽媽的你就不要再為她的這種感情而驚慌失措了,年少時誰沒有喜歡過幾個人,隻是現在的孩子往往因為喜歡導致出格的舉動,這才是媽媽需要注意與教育的地方。
一個15歲的女孩,曾為了喜歡一個男孩子不惜在大庭廣眾下跪倒在他腳下,男孩厭煩,竟然惡語相加。這叫什麼?自取其辱,不值得。
真正地喜歡一個人應該是淡淡地心動,淡淡地思念,甚至是淡淡地痛。這和愛不一樣,愛常常伴隨著唯一性,伴隨著天長地久的渴求。而喜歡隻能是淡淡的,不可放縱的,否則會破壞了喜歡的美感。上麵說的那個女孩就是走進了極端,把喜歡和愛混淆了,以為寵著、卑微著、犯賤著才會贏得對方的喜歡,豈不知年輕時對一個人的喜歡就如同剛開放的丁香,應該是淡淡的,應該是委婉的,這樣才不會迷失自己的本色。至於愛,在青春的歲月裏,她們離愛還太遠,她們的心智還沒有發育成熟,性格正處在飄忽不定中,愛還沒有生長的根基,又何談去愛別人呢。所以,隻能談喜歡。喜歡並不是罪惡,它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和生理反應,它是最純真的,和財富無關,和地位無關。要珍惜這種美好的情感,不要輕易用自己的極端行為去打破它,這才是一個女孩子要學習的事。
女兒喜歡誰媽媽該不該幹預呢?女兒要喜歡的人或許不是我們心中的樣子,如果她喜歡的是一個壞男孩,這時該怎麼辦呢?就像平時的乖乖女偏偏喜歡愛打架的男孩子,性格的互補和拯救心理讓她喜歡上了他。此時的媽媽應該幫助女兒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告訴她男人應該是頂天立地的,應該是大氣的。我們不是拯救者,拯救不了別人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