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空蕩蕩的床上,一床棉被疊放整齊,一旁一個粗麻布的包裹,裏麵還疊著嶽翔的衣服。嶽母睹物思人,不禁又傷心起來。
嶽母想去嶽翔墳頭看看,於是王貴隻好把老人家帶了來。嶽母和小慧一邊為嶽翔燒紙錢,一邊拿出嶽翔平時喜歡的點心,一一放在墳前的石頭上。那嶽母心中無限悲痛,頭上的白發又多了幾許。王貴在旁邊看著,心裏也很難過。此時,嶽飛帶著楊再興、牛皋等人一起回到軍營,看見嶽母,連忙跑過去跪了下來,道:“娘,孩兒不孝,沒能保護好弟弟,竟讓他先去了。”嶽母悲痛不語。嶽飛轉過身子,對著嶽翔墳頭沉痛道:“翔子,為兄對不起你!”
楊再興看到這一幕,心裏既有悔恨,又有悲傷,“撲通”一聲,向嶽母跪下,道:“大娘,殺人償命,我楊再興的命您老拿去吧!”嶽母轉過頭,看著楊再興,眼中流露出憤恨的火焰。
嶽飛忙道:“他已經不是以前的楊再興了,他已悔過自新,決心為國效力。雖然孩兒心裏也恨他,但兩軍交鋒,各為其主,孩兒願意為國為民給他一個機會。娘,您從小就教我,凡事都該以大局為重,不是嗎?山河破碎,二聖蒙塵,孩兒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光複大宋,迎回二聖。請原諒孩兒先盡忠、後盡孝!”楊再興再次向嶽母磕了磕頭,道:“大哥,願來生我們能一起馳騁沙場。大娘,來生我做您兒子。”說著,拔出刀子便要自刎,被嶽飛急忙攔下。
嶽母聽了嶽飛的一番話,也理解嶽飛的盡忠之心,但畢竟眼前這個人殺死了自己的親生骨肉,一時也很難原諒此人。隻見她噙著淚水,在小慧的攙扶下,轉身顫巍巍地走了。楊再興望著嶽母離去,再看看跪在地上的嶽飛,內心悲痛,無地自容,暗自決定要在戰場好好殺敵,隻有這樣才能報答嶽飛的寬解之情和知遇之恩。
皇宮禦書房,隻見宋高宗趙構正在批閱著奏折,隻有那大公公康履一個人在一旁伺候,他看到宗澤寄上來的折子,不禁大叫道:“好!太好了!嶽飛在曹州擊退曹賊,數萬餘部已歸入宗澤麾下!”
康履道:“哦?這個嶽飛能耐不小啊!”
“真是沒想到,十萬曹軍這麼快就被殲滅了。”
康履諂媚道:“君明則將賢,將賢則兵勝,一切還仰賴天恩。”趙構每天聽他這樣說話都聽膩煩了,擺手道:“行了行了,你這張嘴哦,每天跟抹了蜜似的。”
康履趕緊自我請罪道:“老奴天生笨拙,以前沒有伺候好皇上,以後一定將功補過。”趙構高興地道:“嶽飛討賊有功,宗澤也功不可沒。來,備紙墨。”
“皇上可是要賞賜二人?”
“當然。”
“不過,依奴才之見,此番隻可賞嶽飛,不可賞宗澤。”
“這是為何?”
康履緩緩道:“其一,討伐曹成,嶽飛為主帥,依功而論,當賞嶽飛。”趙構點點頭,表示他說得有道理。隻聽康履接著道:“其二,宗澤原本就聲望顯赫,民心所向,若是再賞,臣恐怕……功高蓋主啊!故而不如把封賞都給這個小小武功郎嶽飛,既可顯得皇上重用賢才,又能削弱宗澤威望,一舉兩得。”趙構聽完這話,思忖半晌,默默點頭稱是。
於是,宋高宗派了一個太監駕臨宗老元帥府,隻見那太監展開聖旨。宗澤、宗欣、嶽飛、杜充等忙跪下接旨。那太監清清嗓子,用尖厲的嗓音宣唱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修武郎嶽飛,討賊護國,身先士卒,為萬軍表率,曹州一戰,更是功在千古,升遷嶽飛為武經郎,欽此!”嶽飛恭敬地接過聖旨,和大家一起高呼:“謝主隆恩!”
洶湧的鬆花江上已冰凍三尺,北風呼嘯,寒霧彌漫。地窖內,秦檜、王氏等人衣衫單薄,饑寒交迫。王氏因長期被囚禁在地窖內,再加上飲食不良,終於病倒了,咳嗽不止。秦檜關切地問道:“你沒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