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謝謝兄弟們支持,第一更先奉上。)
七月初三。黃昏。
高老莊。內城,迎客廳。
高老頭身心交瘁地坐在椅子上,一個婢女在他的旁邊揮著扇子,趕著七月天的熱氣。高老頭今日親自領著高氏艦隊追擊兩隻西班牙戰艦,終於在崇明島以北三十多海裏的地方,雙方又狠狠地殺了一場。高氏艦隊的戰船雖然沒有西班牙戰艦的火力優勢,但勝在量多。
這是一場質與量的較量。
雙方拚殺了一個下午,高氏艦隊付出二十多條小火船的代價,才焚毀了那艘小型的西班牙戰艦,這才使得那艘孤軍作戰的大型戰艦落荒而逃。在海上,無論是火力,還是度,高氏艦隊的主力艦箭魚號與明月號都與之相差甚遠。於是,高老頭領著艦隊又追擊了一陣之後,終於在黃昏之前返航。
“少爺呢?”
高老頭問著立在一旁的老家夥。老家夥自從把高旭領到工坊之後,陪同了一個下午,黃昏時聽到高老頭回莊了,再趕回迎客廳。
老家夥道:“整個下午,少爺一直在工坊裏與畢師傅談得如何改良火器。”
高老頭不由笑笑,疑惑道:“他懂得火器之道?”
老家夥不由歎了一聲,道:“他倒真說得頭頭是道,硬把那畢拐子哄得一驚一乍的。”
高老頭也是愕然,不由無語了一陣後,道:“他真的變得不像他了。有時候,老夫真不相信他還是自己的兒子。”
老家夥也是感慨萬端,道:“老爺別擔心,無論他變得怎麼樣,總勝過以前。”
高老頭歎道:“他越有出息,老夫怎麼越覺得他離老夫越遠呢。現在老夫倒懷念以前他沒出息的日子。”
老家夥聽了隻是沉默不語。或許這種喟歎每個有著出息兒女的父輩們都會有。
這時,聽到家仆傳告沈廷揚來訪。
高老頭立即起身,親自到廳外把沈廷揚迎了進來。高老頭見沈廷揚的臉色凝重,知道他無事不登三寶殿,上了茶水之後,不由問道:“沈兄,可有什麼煩心之事?”
沈廷揚沉聲道:“高兄,取義可在?”
高老頭道:“在。沈兄有事相商,老夫即刻叫他過來。”
∶∶∶∶∶∶
高旭灰頭土腦的在高氏工坊裏呆了一個下午,最終打消了把那些火繩槍的點火裝置改成燧石擊火的念頭。以畢拐子的說法,那還不如新製一支自生火銃的快。當高旭再問畢拐子一天的話,能製成多少支燧的自生火銃時,畢拐子隻是舉著一隻手。
“才五支?”
高旭大失所望,一天才五支,要湊成一個營所需的三千自生火銃,起碼要一年半的時間。如今滿清主力將至,到了那個時候,黃花菜都涼了。高旭道:“有沒有辦法增加產量?你要多少人力物力,我會最大限度地滿足你的要求。”
畢拐子翻著白眼道:“一個熟練的製銃工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的。一天五支的度已是高氏工坊的最大生產能力了。而且這還是要保證有優質的生鐵和燧石的前提下。不然,造出來的自生火銃總是會炸膛。”
高旭道:“你可以流水線生產啊。不要一個工匠從頭到尾製造一支。那樣的效率太慢了。”
畢拐子問道:“什麼是流水線生產?”
高旭耐著性子解說了一陣,比如每一支自生火銃拆成多少道工序,每道工序由專人負責。對現代人來說,這是很淺顯的分工協作而已。但畢拐子聽罷,隻是說道:“這個法子,可以試試看。但少爺別想一步登天,製造火銃馬虎不得,要是質量不過關,到臨戰時,炸了膛,或者毀壞之後比燒火棒還不如。”
高旭又問道:“高氏工坊裏有沒有自生火銃的存貨?”
“我不過是剛來三個月,也隻是剛剛主持這自生火銃的製造,哪裏有什麼存貸?”畢拐子看著高旭滿臉的期望之色,隻得歎了一聲,道:“好吧,隻有三十支,這是我們將近一個月的心血了。”
高旭聽罷大喜,連忙讓畢拐子把那三十支自生火銃拿了出來。當高旭拿著與一般鳥槍無異,隻是火繩點火裝置改成燧石擊的自生火銃後,不由歎道:“這可是我們國產的燧槍哪。”
明代的火繩槍雖然在明末與西方同步展到燧性質的“自生火銃”,但因為戰亂,朝廷財政空虛,毫無積極性的匠戶製度,以及滿清的入關,使得自生火銃沒有普及開來,到了清朝,除了不要倒退,就更不要談展了。
高旭端詳著自生火銃一番,又對畢拐子道:“畢師傅,你可以把槍口處,套一把長長的刺刀,這樣火槍就可以作為長矛用了。再前後都加上準星,就可以瞄準了。”
畢拐子聽罷高旭增加刺刀的建議,頓時道:“不錯,加上刺刀,這自生火銃就有自衛的能力,敵軍近前之時,不再是無用的一支燒火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