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章 水師大捷 下(1 / 3)

( ) 自從定下誘伏耿仲明的計略之後,高旭雖然參加了戰鬥,但隻是作為旁觀者目睹高老頭如何執行這次戰術。作為初來駕到不過數月的現代人,高旭在這種古代水戰的具體枝節上,有著太多的地方需要學習。而曆盡怒海滄桑的高老頭正是一個身體力行的老師。

但以高旭看來,作為同盟艦隊的全軍指揮者,高老頭今日似乎不在狀態。他先是沉甸於緬懷毛帥的情緒,然後又對身處重圍的耿仲明重視不足,甚至於在戰場上竟然抱怨養女的終身大事。

老頭子太輕敵了。

狗急也要跳牆,何況一個能在史書上留下名字的人。

耿仲明出身礦徒,自從投在皮島的毛龍帳下之後,經常領兵活躍於後金的腹地,也立下不少戰功。毛龍死後,他又與孔有德投在山東孫有化帳下。孔有德因缺餉兵變,他又在登州作為內應。最後兵變失敗,流亡遼海,最後投清。孔有德給滿清帶去火炮製造技術,耿仲明給滿清帶去大批戰船。

在此之前,滿清無炮,也無船。

孔有德與耿仲明部被皇太極稱這“天佑軍”。隨後他們的難兄難弟,同樣是出身山東礦徒,同樣是身為毛龍養子的尚可喜,也因東江軍內部的傾軋而投清。皇太極稱其部為“天助軍”。然後,這三兄弟以異姓受封為王。“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智順王”尚可喜,合稱“三順王”。終清之世,異姓為王的總共隻有五個,他們三兄弟就占了三個名額。

耿仲明當年在毛龍帳下時,與後金的鐵騎打過仗;在山東作為叛軍時,與大明最精銳的遼東兵打過仗;降清入關後;與卷集天下的大順軍打過仗……很顯然,對於耿仲明的簡曆,絕不是像弘光朝江南四鎮之一的劉良佐可以類比。不論是戰力上,還是對滿清新主子的死忠上。

耿仲明為人雖然膽小謹慎,但到了絕境,豐富的征戰經曆以及在滿清朝異姓為王的榮耀,驅使他作著最後的孤注一擲。

對於耿仲明來說,隻要以火攻焚毀了同盟艦隊的旗艦“同盟號”,突圍就不是一種奢望。

高老頭除了對處於重圍之的耿仲明部輕敵之心外,又老來聊發少年狂,竟然與鄭氏艦隊起了好勝之心。

盡管鄭芝龍期望自己的兒子成為知書達禮的狀元之才,但鄭森由於童年與眾不同的經曆與際遇,他的武士道教育決定了他骨子裏的日式浪人習性。隻要給鄭森一個舞台,他就能把骨子裏那種凶猛無敵與殘酷無情付諸於現實。對於鄭森來說,戰場是實現他自我價值的最好舞台。所以,他身先士卒,跳上一艘艘清軍戰船,領著洪旭為首的鄭家軍,兵鋒所指,猶如勢如破竹。

每當鄭家軍奪取一艘清軍戰船,高老頭的眉頭就會跳一下。以他守財奴的性子,這一艘艘浮動的戰船都是一堆堆銀子,鄭氏艦隊多奪一艘,就意味道著同盟艦隊少得一艘。最後高老頭按捺不住,當即命令同盟艦隊全軍壓上,甚至把護衛同盟號的所有哨船派上前去加上戰團,與鄭家軍爭奪勝利果實。

這樣一來,身在戰場外圍的同盟號便成為光杆司令,而同盟艦隊的預備戰力明月號卻是在下遊十幾裏之外的崇明港。

耿仲明對火力犀利卻在江麵上機動不靈的西班牙戰艦同盟號一直蓄謀已久。他趁著鄭氏艦隊與同盟艦隊兩支友軍因為爭功而造成更大的混亂時,見同盟號孤立於戰圈之外,終於讓他揪住了空檔。

在同盟號上,高旭像一個局外人一樣望著暴跳如雷的高老頭,望著竭盡全力地領著水手滅火的同盟號艦長包頭魚包洪誌,望著那越發不可收拾的火勢。能夠衝到同盟號的船體內縱火的隻有三隻小火船,雖然包頭魚快速撲滅了右側的二隻火船,但釘在左側船身上的小火船上的火勢已蔓延到了甲板上。

當高老頭確認火勢無法撲滅之後,急躁地神情緩緩地平靜下來,朝著高旭苦笑一下,道:“說起來,為父一生大風大浪見過無數,哪知今日在家門口大意之下竟然翻了船。唉,人老了,那些無謂的雜念不免多了些。……至於這同盟號,也罷,反正是從西班牙海盜手黑吃黑搶來的,燒了也不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