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我國企業發展中所麵臨的融資難題(1 / 3)

在我國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企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分析其發展現狀,研究其所麵臨的難題,這對形成適合企業發展的宏觀經濟環境是至關重要的。

一、我國企業發展現狀(一)

我國國有企業發展現狀

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力量,我國國有經濟占用著70%左右的社會經濟資源。但是,這些資源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國有企業發展現狀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國有企業總體上效益不佳,虧損嚴重,負擔過重國有企業在發展速度較高的情況下,虧損額仍大幅度上升,居高不下,並且虧損企業地區行業上比較集中,同時又向更多的地區、行業擴散,出現了整個地區、整個行業的虧損。同非國有企業相比,國有企業的發展速度慢、增長率低,麵臨著鄉鎮企業、外資企業、私人企業蓬勃發展與老國有企業半死不活的狀況。其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低,產成品庫存積壓嚴重,麵臨著”不生產等死,生產找死“的矛盾局麵。同時企業之間相互拖欠貸款、三角債問題嚴重。目前,一方麵已售商品貸款收不回來,另一方麵又求別人繼續賒購自己的產品,因而存在著舊債無法清償與新債不斷增加的矛盾。由於國有企業效率低下,造成了嚴重的體製性”隱性失業“,職工在職無業的問題日益嚴重。企業辦社會的等現象依然存在,使國有企業背著沉重的曆史包揪,削弱了國有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製約著企業的發展。

國有企業負債率過高

從一個較長時期來看,在國有企業自身負擔沉重,自身積累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國家對國有企業缺乏資本金投人,企業的生產經營和技術改造所需資金隻能改由銀行貸款解決,這導致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不斷上升。據統計,1980年國有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僅為18.7%,1990年則為58.4%,1991年為60.5%,1992年為61.5%,1993年為71.7%,從1994年對12.4萬個國有企業清產核資資料來看,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甚至高達75.1%.1999年,全國資產統計數據顯示,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仍高達65.4%.截止到2003年末,國有企業中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6.18%、59.71%.但是,問題在於,作為國有企業貸款提供者的國有銀行,由於同樣存在體製尚未轉軌的問題,信貸仍處於軟約束狀態。特別是地方政府對銀行分支機構的貸款幹預較多,結果是銀行很難根據企業的負債和經營狀況確定信貸投向和信貸規模,從而很難控製國有企業負債率上升的勢頭。最後的結果隻能是,國有企業負債率不斷上升,經營狀況難以改善,國有銀行的不良債權比重也不斷上升。

國有企業無法應對新環境的挑戰

國有企業麵臨的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是我國由短缺經濟轉向過剩經濟,需求約束是國有企業麵臨的常態,經濟不景氣,增長點難以形成。二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國有企業要接受知識經濟的挑戰,進行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的調整與製度創新。三是地域經濟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影響越來越大,生產要素跨國界流動,我國經濟正在同國際經濟接軌,競爭異常激烈,國有企業必須接受經濟全球化的挑戰。上述環境的變化,增加了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難度,加劇了其問題與矛盾。

(二)我國私營企業發展現狀

自1988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了私營經濟的合法地位以來,私營企業在我國一直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我國經濟之所以能高速發展就是因為私營企業迅速崛起並不斷發展壯大,它是我國經濟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創造大量社會財富的同時也幫助解決了很多社會問題,成為支撐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在國民經濟總量中已占據半壁江山。

1.私營企業持續快速增長

目前我國私營企業有了長足發展,據統計,1979~2002年,私營經濟年均增速達20%以上。至2003年底,我國私營企業達到300.55萬戶,比2001年同期增加97.7萬戶,增長率為48.16%.截至2004年上半年,我國私營企業數累計達334萬戶,比1993年同期增長33倍多,年平均增長率超過28.87%.注冊資本由1993年底的681億元增加到2003年底的35305億元,增長了51倍,年平均增長率為48.41%,截至2004年上半年,注冊資本達42146億元。私營企業產值由1989年的97億元增加到2003年的20083億元,增長了207倍。私營企業實現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由1989年的34億元增長到2003年的10603億元,增長了311倍。私營企業的年產值增長率保持在30%左右,遠遠高於同期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在2004年公布的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變化顯示了私營企業迅速發展的趨勢。500強中有74家私營企業人圍,私營企業的比重已從2002年的3.8%和2003年的13.8%上升到2004年的14.8%.

私營企業經營規模穩步擴大,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到2003年底,全國私營企業戶均雇工11.73人,戶均從業人員為14.3人,雇工人數100~500人的有34617戶,雇工500~1000人的有3334戶,雇工1000人以上的有1130戶。2003年私營企業戶均注冊資本達117.47萬元,注冊資本500~1000萬元的有84620戶,1000萬元以上的有51830戶,億元以上的有1156戶。私營經濟產值占GDP的60%以上,擁有的資產占全社會資產的比重已超過20%,私營企業從業人員超過1億人。隨著私營企業的迅速發展,其規模也急劇擴大,實力大大增強。我國的私營企業已開始跳出傳統的”小本經營“的桎梏,走向注重增加投人、擴大規模的現代化企業之路。同時在私營企業經營中,越來越多的企業注重技術開發。調查顯示,16.7%的企業有自己的技術專利,其中10.9%的企業還有多項專利。30.8%的企業有自己設計的產品。另外,有35.2%的企業經過了質量認證(如IS09000係列、UL、長城、CE等)。2003年間,有42.3%的被調查企業進行了新產品、新技術、新項目的研發投資。這表明,私營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更加注重提高產品質量和創立自己的品牌。

私營企業社會貢獻大大增加

我國私營企業在保持自身穩步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增大了社會貢獻。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私營企業納稅金額也在同步增加。至2003年底,在工商聯所調查的企業中,繳納稅款在100萬元以上的占全部調查企業23.9%;200萬元以上的占全部調查企業14.9%;500萬元以上的占全部調查企業7.3%.此次工商聯調查的企業中,納稅金額在100萬元以上的占全部調查企業的46.1%.1989年私營企業共繳稅1.12億,僅占當年稅收總額的0.04%;到了2003年,私營企業共繳稅1388億,比15年前增加了1240倍,占當年稅收總額的6.9%.較前幾次調查相比,企業納稅金額不斷上升。2003年出口創彙的私營企業有74443戶,出口創彙折合人民幣1749.68億元。此外,私營企業對於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私營企業職工中約有1/4是下崗工人、1/2是農民工。據有關資料顯示,全國私營企業共計吸納從業人員1.68億人,1997年同1978年相比,全國共增加從業人員2.15億人,其中70%以上被私營企業吸納,所以私營企業為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及城市新增就業問題做出了極大貢獻。在工商局所調查的企業中,雇用下崗職工的中位數為6人,占全部員工中位數(24人)的25.0%.在工商聯所調查的企業中,雇用的下崗職工的中位數為14人,占全部員工中位數(60人)的23.3%.在工商局所調查的企業中,雇用農民工的中位數為12人,占全部員工中位數(24人)的50.0%.在工商聯所調查的企業中,雇用農民工的中位數為30人,占全部員工中位數(60人)的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