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給男人的忠告:別忽視了生活的現實因素(1)(3 / 3)

楊哲不解地問:“難道別人比我更愛你嗎?”

女友說:“沒辦法,現實就是這樣,我的出生決定了我的婚姻,這不是我能主宰的。如果我們擁有同樣的家庭,同樣的生活,如果你有點經濟基礎,如果你也有房有車,我想……”就這樣,楊哲的第一次戀愛結束了。

大學畢業後,楊哲去了北京,他一直覺得自己是個人才,認為靠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買得起房子和車子,一定會有女孩原意嫁給自己。

剛來北京的時候,楊哲做的是銷售工作,出單量很少,每個月隻有不足兩千元的收入。為了減少開支,他住在郊區的農房裏,租金不過200元。他每天必須6點起床,坐兩個小時的公交才能到公司,每天晚上8點才回到自己的小房間。雖然很累,但他卻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後來,楊哲的業績越來越好,經濟狀況也好了些。幾年後還成了公司的銷售骨幹,月收入已經超過了萬元,再後來,他成了銷售經理,經濟基礎大大提高。再後來,楊哲用自己的積蓄在北京買了房和車,消費水平也有了檔次。有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後,楊哲開始尋找自己的愛情和婚姻。

其實,在他剛來北京時,也追過幾個女孩,可是對方在得知他沒有物質基礎後,都紛紛拒絕了他,還赤裸裸地說不想跟著他一起受苦。

沒辦法,女人就這麼現實。可當他成功後,發現很多女孩開始對自己有“好感”,而且周圍的朋友爭著給他介紹漂亮的女孩。他切實感受到有經濟基礎的男人就是不一樣,有了這些,你就會成為女人眼中的香饃饃,成為女孩愛情和婚姻的首選!

現在,楊哲掌握了選擇的主動權,不再為找不到女朋友的事情煩惱了。公司裏那些對他有意思的女孩他都沒看上,覺得她們並非真正喜歡自己,她們太看重感情之外的東西了。同事的給他介紹的他也沒有看上,不是覺得人家不夠漂亮,就是覺得與對方沒有共同語言。他接著參加了很多次相親,還是沒有找到滿意的。不過,他一點都不著急,他就這樣慢慢地找著,不愁找不到一個讓自己滿意的女孩。後來的後來,他在一次朋友聚會上,認識了一個女孩,那個女孩很漂亮,有文化也有涵養,對溫文爾雅的楊哲也頗有好感,當了解楊哲的情況後,那女孩更是欣賞他了。經過半年的交往後,兩個人走進了結婚的禮堂。

楊哲的故事讓我們明白,愛情和婚姻需要經濟基礎。有了經濟基礎,男人的愛情和婚姻之路就會平坦一些;沒有這些,你走得就不會那麼順,在情場也不會那麼得意,找老婆就更有難度了。

你可以看到,當楊哲還是個窮小子的時候,女朋友因為現實的差距離開了他;當他初到北京時,因為一窮二白,很多女孩子拒絕他的求愛。可當他經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經濟基礎後,一切的好事都隨之而來。雖然不是桃花運,但至少不愁找不到漂亮的女朋友,不愁沒有人願意嫁給他,而且選擇的主動權也掌握在他的手中。

經濟基礎比男人的外表更值錢,它是男人的底氣,是男人的競爭力。男人有了物質條件後就可以開始虛位以待,掌握婚姻的主動權。

但是,男人想要獲得令女人心動的經濟條件,不是一句空話,也不是你美麗的謊言,而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必須通過努力才能實現。你現在可以沒錢,但你必須要去改變現狀,用自己的實力證明給女人看。

3.在現實麵前,愛情是脆弱的

當我們還很幼稚的時候,總是相信純真的愛情,覺得相愛了就可以天長地久、海枯石爛。但是,“愛情”在經曆生活的洗禮後會變得越來越現實,在這種情況下,愛情的重要性開始下降,在與現實的PK中,它無力抵抗,很容易敗下陣來。對一個成熟女人而言,生活遠遠比愛情更重要,她們不可能靠著愛情過日子,生活的現實讓她們選擇了自己並不喜歡的男人,讓她們放棄曾經的愛情。

生活中,你經常會看到自己身邊的那些戀人,在大學時十分相愛,但在大四時,卻因為無法去同一座城市而選擇分手;進入社會後,一些人因為門不當戶不對的差距而分道揚鑣;在考慮結婚時,就因為男方無法提供房子、車子等婚姻的必需品,女方在家人的壓力下,盡管不情願,還是與深愛的男友說分手;在男人還未成功時,他的女人可能會成為別人的獵物,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心愛的女人投入他人的懷抱。

這些都意味著,愛情沒有PK過赤裸裸的現實。我們看這個故事:

劉凱和圓圓在校園裏是一對令人羨慕的戀人,從學校出來後,兩人一起進入了同一家公司工作。但公司有規定,員工之間不能談戀愛,被發現就必須走人。兩人剛畢業,有一份工作已經很不容易了,他們為了保住飯碗,開始在公司裏做地下戀人。不過,這樣的工作和生活很別扭也很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