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件事:至少找一份工作考驗一下自己的職業極限。什麼叫職業極限呢?很多同學跟我說自己沒時間實習,在學校裏就已經很累了。其實,這就更需要去實習。如果你做一件事情覺得很累,最好的方法就是再做一件事;如果你做兩件事覺得很累,最好的方法就是做第三件事;當你把第三件事做下來了,再回頭去做一件事的時候,你就一點兒也不會累了。這就是我們感受生活的方式。我得歇會兒,我要睡一會兒,結果隻會越睡越累。睡懶覺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上午10點沒有起床,再睡一會兒,結果睜開眼睛的時候已經到下午3點了。我沒有聽說過誰到了下午3點還神清氣爽的。趁著年輕、有資本,現在就去考驗極限吧。無論以後幹什麼,這些經曆都會讓我們受益無窮。
第三件事:去接觸社會。舉一個可能不太恰當的例子。有位經濟學家認為現在的小偷“職業素養”太差。小偷在別人口袋裏摸一摸,好的摸個上萬元現金,差的摸個幾元錢。要是帶把刀子,陰差陽錯,就為了那幾百元錢,傷了對方自己也麻煩了。所以,小偷不要帶超過自己“收益水平”的工具。另外,小偷也要有“核心競爭力”:跑得快!這就叫職業經濟學,也是一種趣味經濟學。其實,任何職業都有專業性。學校的老師會這麼來講投入與產出嗎?老師很少接觸社會上的百態人生。所以,我們要去接觸社會。
老袁閑話
◆現在,很多年輕朋友創個業要幫扶,做個公益要幫扶,找個工作要幫扶,買個房子要幫扶,找個對象要幫扶,生個孩子要幫扶。其實沒有幫扶是沒有代價的,也沒有幫扶是沒有副作用的。有手、有腳、有腦子的年輕朋友們,不要因為耐心不夠而求幫扶,先獨立、先自主、先奮鬥,拿的總是要還的,沒骨頭扶不上牆,越幫越要扶。
見過場麵,你就從容了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事兒,隻要你見識過。我可以擔保,世界上能遇到的職業,我們大部分人能搞定的比例超過90%。比如寫小說,有什麼了不起的!韓寒都寫了,你寫不出來?坦率地說,從文學角度,以我們“60後”的標準來看,韓寒的書不叫書,而叫記敘文。韓寒文章的特點是段少、句子多,一句一句地寫不成段,在我看來,這就是成文能力較弱。但是,他有一招:他不是寫一篇記敘文,而是寫三四篇記敘文,然後交叉著寫,就有蒙太奇的感覺,這就讓人不太能看懂,覺得他很有文學水平。其實,關鍵在於他敢寫。
現在我們到一些酒店去,比如香格裏拉酒店、喜馬拉雅酒店,經常看見一些當代藝術畫。當代藝術畫一看就懂,不就是三個石塊堆在一起嗎?這是畫嗎?這畫我也會呀!現在很多人都會發微信,如果你拉著你奶奶玩微信,你奶奶肯定會說:“不行,我不會。”其實你奶奶本來是可以會的,但是她卻說她不會。為什麼?因為她恐懼。為什麼恐懼?因為她沒有接觸過。
一個真正有知識含量的東西放在你麵前,僅僅靠著感官,你就能判斷出來它是不是你喜歡的。職業也是這樣,如果你嚐試了幾個不同的工作,就會知道這個是你喜歡幹的,那個是你不喜歡幹的。作為學生,要想接觸職業,一定要去實習一下。先去一個創業企業實習,再到一個稍微大一點的企業實習,然後你就可以做比較了。如果你很喜歡挑戰,就去找幹了以後不太有把握但是對自己又有挑戰的工作。如果你喜歡那種不需要挑戰的東西,就去找幾乎沒有挑戰的工作。關鍵是要對號入座。
這就是為什麼我鼓勵大家去嚐試,有了這樣實際的嚐試,在其中你就會超越。而今天,你的潛力被課程、成績、考試製約了。你要把你的嗅覺,把那種聞東西、感覺東西的能力發揮出來。你隻有嚐試一下,才會知道答案。
嚐試得多了,經曆得多了,你也就變得從容了。全世界最不從容的一件事就是在眾人麵前說話,但如果你說得多了、經曆得多了,就從容了。假如你從來沒在眾人麵前說過話,第一次時你的聲音會顫抖嗎?肯定會!你會結巴、會口吃。從容來源於多次麵對這個情況,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對怎麼處理有了一定的經驗。
我強調大家多去實習,其目的不是為了掙錢,而是為了了解校園以外的那種社會場景。當你心中有數的時候,再去就業你就會從容了。領導說:“小劉過來一下。”你沒經曆過,傻傻地站在那裏,心想:“領導喊我幹嗎?”領導一看你那樣,就認為你沒出息、沒見過場麵。但是,如果過去你已經見過很多,給很多領導拎過包之類的,你就很從容了。這就是我鼓勵大家要多去實習、多去見識、多進行社會實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