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如果你工作得好的話,老板會說“工資上不會虧待你的”。這時候,你一定要和老板這樣說:“錢的事兒啊,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有發展機會。”老板問:“你說的發展機會是什麼意思呢?”你需要說:“以後公司裏有一些能考驗我的活兒,你就安排我去做,我不一定能做得最好,但我一定用心做。”老板一定說:“好,好,這個好。這樣的人現在不多見了!”你接著說:“我不怎麼在乎錢,就是希望以後公司有什麼培訓啊、進修啊之類的,能讓我去。我希望我能再加強學習!”老板說:“這個好,有進取心好啊!”
大家知道,在一個公司裏提拔誰、獎金發給誰,這種事情不容易做好,不容易一碗水端平。如果這個時候,你說:“我主要喜歡這個工作,端不平的時候不用顧慮我,隻要是公司好,我不太在乎這些。”然後老板就會對你開始有點兒信任了。等到下回公司有進修機會,老板就會考慮派你去。
當你進修完了以後,老板在你身上花了2萬元進修費,他是非常心疼的,他就想:“在這個人身上已經花了2萬元去進修了,我得主動關心他,免得他跑掉。”但在他沒花這個錢的時候,你跑不跑都無所謂,因為那時他沒有為你投入太多。一旦花了這個錢,他就得想辦法留住你了。
等到你真的在公司裏待了8年,也是一個總監了,到時候就會有獵頭來獵你。人家問:“你工資多少?”你答:“5萬元錢。”他問:“8萬元你幹不幹?”這個就叫來硬的。這個時候,你不要跟老板直接說你最近對職業發展有點兒新的想法。作為一個有知識的人士,要追求一些軟性的空間。你可以跟老板說:“老總,對不起,最近呢,不是我的原因,我那媳婦兒老跟我嘀咕,說人家給你8萬元錢你還不去,我就批評我媳婦兒。但是你說這結了婚吧,不是我說了算,對吧。”老板想想你的話,也會明白言外之意的。老板也會算,如果你走了,換個新的人繼續幹,就不一定能掙錢了。所以,老板說:“人家不是給你8萬嗎,我給你9萬!”
如果在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像文章開頭那樣談工資待遇的這個事情,對你是最不利的,因為你沒有其他籌碼。而前麵所講的這些進修、培訓等軟性資源是你可增加的籌碼,你要多爭取軟性資源。也就是說,一個很重要的講評讓你去了,你就有了籌碼。如果你一開始或者總是把那些條件擺在老板前麵,老板就會想:“這個員工來工作還沒幾天呢,就開始跟我提工資,讓我上套。”這樣你就沒戲了,他不會給你什麼機會了。到後麵你沒有籌碼,還怎麼跟他談呢?你愛幹嗎幹嗎去,他是不會過多加以挽留的。
哈佛的職業談判課裏有一課叫作價值點評估。比如假期、進修機會、崗位調動等,其實都是17~18個價值點當中的一個。這堂課講的就是:你隻有在自身資源已經硬性化的時候才能拿錢說事兒。所以,不要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把勢利的事看得那麼重,因為這時你沒有那個實力談那麼勢利的事。打個比方,老板說:“最近趕上清庫存。”你就說:“沒問題,800元扣我身上!”你要真有這能耐,你就可以和老板談談這事兒了。但是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你要弄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那麼能幹。
老袁閑話
◆為理想而奮鬥,並不一定能實現理想,但一定可以得到很多沒有理想者想也想不到的精彩東西。
◆人要有理想,但不能有貪欲。在很多時候,這兩個東西可能長得像孿生兄弟一樣難以分辨,因為它們都有朝向未來的、積極的主觀動向,而且都會支持其采取必要的行動,尤其是在當貪欲通過比較正麵的話語表現出來的時候。我們選擇理想與貪欲的結果往往差別很大,但大多數人容易偏向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