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找到你鍾愛一生的事業(5)(3 / 3)

所以,我就是要去做我喜歡做的事,而不是做父母要我做的事。我不是他們的靈魂附體,也不是他們簡單的工具。對我來說父母充其量隻是我的顧問,我不能隨便接受他們的意願。我會花點兒時間和他們溝通,但絕不會成為他們的附庸,因為他們不是我。這就是我管理和父母關係的一種重要方式。這種管理有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就是做好自己。

我在自己小的時候曾經久久地畫一幅畫: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島,完全自己做主,防禦外來的侵略,並把小島布置成為一個美好、獨特的天地。我後來學了點兒心理分析,覺得那是在一個大家庭中尋求獨立空間的心理需要,同時有很強的尋求創業的傾向。

作為青年,我們擁有折騰的權利,我們在行動中、在探索遠或近的距離以及不同機會的衝動中尋找感覺與方向,定義自己,累積成就感,發現不同於家長與老師教給我們的屬於自己的知識、經驗與教訓。我們的人格與想法需要外化與實現的空間,當有了這樣的可能性的時候,我們就能在這個時空留下自己的創造與痕跡。

我把這樣的行動稱之為創業,也把這樣的思想稱之為創業家精神。當我們內在的激情與要求得到實現、嚐試與檢驗的時候,我們就圓滿地成就了自己。我們對於不確定性的好奇與探索、對於完全新鮮的知識的敏感,需要在跨文化的時候避免先入為主,需要用開放的心態去學習,這樣我們就為自己奠定了創新的心理與知識基礎。

大家一定要相信,隻有在社會化中才能找到前進的方向,在組織化中才能找到社會化的力量,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聯合會(AIESEC)、青年成就組織(JA)、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SAIF)、雷勵、YES黑蘋果都是青年社會化的組織力量。但這還遠遠不夠,大家現在隻是追隨組織的能量,等到大家能夠創設組織的時候,就成為了新的力量。人們因為各種原因而聚集,但很多時候是盲目與迷茫的,真正的導向者是心有理想、行有方向的人,他們就是我們所謂的領袖。今天,年輕人社會化也需要更多的青年領袖來引領更多人前進的方向。

最悲哀的事情是我們喪失了夢想,那樣我們就喪失了自己頭頂的天空;喪失了愛好,喪失了屬於我們自己的方向;喪失了主見,不能具有說服與堅持的能量。我們將沒有行動,隻是偶爾想想,卻沒有絲毫改變的力量。因此,現在的年輕人一定不能在父母的絮叨、老師的所謂要求、領導的報告聲中喪失自己的理想。正如北京大學龔祥瑞教授說過的那樣,我們要堅持自己的理想,因為也許你不能實現你的理想,但你將擁有那些沒有理想的人從來沒想象過的機會與經驗,你會有一個不會遺憾的人生。

老袁閑話

◆有見識的人常常受刺激,而且受了刺激容易往心裏去,這樣才會不斷產生創意,不斷前進。

◆不要輕視碎片思維的作用,大部分人原創的靈感往往來自於閃念。如果白領了這樣的閃念,就能感受到它所帶來的很強的氣息與味道。而如果持續不斷地記錄與保留這碎片,就能感覺出中間的脈絡,就有了持續地建構屬於自己的創造性思想建築的磚瓦。

袁嶽

零點研究谘詢集團董事長,飛馬旅發起人,零點青年公益創業發展中心理事長,獨立媒體人,央視策略顧問。

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哈佛肯尼迪政府學院MPA,2007年耶魯世界學者。

創業安身立命,組織聚會廣交朋友,做創投幫助他人,寫文章整理思緒,在生活中,用寫詩、做菜、旅行豐滿自己……他以自身的經曆啟迪年輕人找到內心的呼應,活出心甘情願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