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們,春夏秋冬,與其說我們的故事都結束了,不如說我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一個人的“過去”總以直接或變形的方式,被帶到“現在”和“未來”,我們需要麵對過去自己所遇到的一切,空出一點時間,讓自己將心靈的收獲納入到生命的存折,好好打理,體驗溫暖的感覺,並讓這種感覺延續……
無論我們遇到了什麼,我們的人生都是最適合我們的,此時的困境或許是為了明天的奮進,讓我們相信:人生總是美麗的!
看故事,也要學會成長,所以今天的故事由你來講!
準備好了嗎?
請你準備一支筆,字數不限,請記住這不是寫作文,隻是找個時間與自己的內心對話,隻要跟著你的感覺寫就好。
後記
寫作的過程,也是對自己的青春重新審視的過程,從春到冬,一直在思考兩個問題:一是世界上為什麼會有花這一神奇的植物?另一個問題是希望自己做一個什麼樣的老師?
對於第一個問題,至今未找到答案,如若讀到此書的你尋到答案,望能告之,我將不甚感激!
至於第二個問題,我想應該是溫暖吧,一個可以帶給我的學生溫暖的老師。因為深知作為學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的我們,意義可以很大,所以希望自己從教的二十幾年,不要成為學生人生中的陰影。僅以此書獻給我的老師們和我的學生們!
於我而言,青春是恬淡的,絕不適合濃妝豔抹,因不能怠慢青春,我的寫友們寫的每一個故事都那樣用心,那樣精致。再次感謝我的五位寫友們!
他們分別是:
鄺翠清(心理教師、全書“心靈密碼”及第三部分——秋的撰寫者,承擔了對全書內容的修改和校訂工作):這是一本關於學生和老師的書,同時也是一本關於每個少年學生心靈成長的書。在書中我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故事和心情,每每感觸良久,它讓我想起了那些曾經熟悉的老師們,那一個個遠去的背影,無論他們曾在我生命中留下的是瑰麗的彩虹還是無情的風雨,或許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的存在,讓我心靈深處多了一份抹不去的詩意,陪伴我走過那青春歲月。
如今已成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仍然非常敬畏這份事業。我從不奢望自己能給學生多麼高深的知識和技能,我想學生更需要的應該是擁有屬於自己的生命智慧。因此我隻希望由於我的存在,能給更多學生帶來心靈上的清涼,讓他們學會如何去麵對生活的一切,走出心靈的困境,成為一個心靈自由的人。
梁粱(德育主任,全書內容和結構的主要提出者,第一部分——春的撰寫者,參與了對本部分內容的修改和校訂工作):開始策劃這本書的時候,絞盡腦汁,總想找些時尚或惹眼的元素,比如說書名《青春裏的花開花謝》就源於高曉鬆的一首流行歌《青春》,還有自述式的絮語、吐露心聲的微博、典雅別致的花語等等。為的是,讓書更好看,特別是吸引中學生的關注。但後來的重大收獲,卻來自於我們其中的兩位作者,倆才女——海榮和翠清。當第一次看到她們策劃的故事編寫大綱時,我驚歎:她們簡直都是做偶像劇的坯子。
不過,寫起來,所有的編者都覺得在寫自己,沒有一絲偶像劇浪漫的影子。我們不僅寫自己如何當老師,而且寫自己如何做學生。於是,自己和他人在故事裏交織。有的時候,真不知道哪個是自己,哪個是別人。最重要的是,故事裏,有流行,有傳統,有城裏的,有山裏的,有一笑而過的,有痛哭流涕的,更多的是平淡如水、真實可感。希望,它們能帶你回到過去或現在經曆的那個現場,體會那些花開和花謝的心情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