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第三十八章 無(2 / 3)

*

大雜院裏,黃嫂子她們最近得閑,昨夜睡得又遲,今天隻略微比往常遲了一炷香的功夫起身。

送柴禾收夜香送水的老翁,在門外大聲招呼,孩童們來回奔跑著打鬧。

天氣熱,各家各戶將小爐搬到了廊簷下煮水做飯,早飯大多都是煮點雜麵湯餅,豆子粥。

忙著去做工的人,呼嚕嚕吃了幾口就趕著出了門,孩童們捧著碗,淘氣地與同伴打鬧,大人嗬斥道:“仔細別打翻了碗!”

“上工了,福茂織坊上工了!”

“興盛作坊上工了!”

各間紡織作坊的管事,前來喊了一通。婦人娘子奔出來,確認是熟悉的管事。

黃嫂子拍著衣衫上的灰,對婆婆陳婆子交待了句,招呼著張大嬸:“嬸子我們一道走。高家娘子,走嘍!”

張嬸子的兒子李大財與媳婦將將起身,見狀拉住了她,“阿娘,錦繡布莊的貴人許了那般多的銀子,你還去上什麼工,先將契書簽了再說。”

“滾開!”張嬸子看到李大財那副無賴樣就氣不打一處來,心裏更將死了的丈夫與婆婆罵了個遍。

當時有個裝眼瞎的算命先生,摸到大雜院,給李成材算了一掛,足足騙走了十個大錢。

算命先生稱李成材是做官的命,以後定能飛黃騰達。結果婆婆丈夫信以為真,將李成材送去了學堂。

書沒讀書個名堂,銀子花了不少,人也被他們嬌慣成了廢物。

張嬸子沒日沒夜在織坊裏做工,再管已經遲了,她說不出的憤怒,劈頭蓋臉對著李成材揚手打去:“你死了這份心,今日不出去給我找份差使,你們夫妻,都給我通通滾出去!”

陳婆子也急著對黃嫂子道:“大妮兒他娘,這是大事,大柱都說了,咱們家,一輩子都掙不到這麼多的銀子,你要再好生考慮考慮。”

“阿娘,是大柱一輩子掙不到這麼多的銀子,我倒可以想一想。”

黃嫂子沒去看陳婆子的臉色,對乖巧坐在那裏分線的大妮兒道:“大妮兒,太婆眼睛不好,耳朵也不靈光,你看著些弟弟妹妹。”

大妮兒忙放下線軸,去找與孩童們在一起玩鬧的弟弟妹妹了。陳婆子氣得扭身進了屋,罵罵咧咧道:“當年真是瞎了眼,答應大柱娶了你這個敗家精!”

大柱在茶樓裏做跑腿幫閑,全靠客人賞賜。他做事不牢靠,還挑三揀四,經常一天下來,雙手空空回家。

黃嫂子與陳婆子拌嘴,她隻當沒聽見,見張嬸子黑著臉過來了,與她一道出了門。

張嬸子生氣地道:“真是生了個討債鬼!”

高娘子等幾人也都來了,張嬸子到底給兒子留著些臉麵,沒有再罵。

“你們沒簽?”高娘子湊上前,低聲道。

張嬸子快言快語道:“我反正先不簽。作坊已經複工,能賺幾個大錢夠嚼用就行。咱也不是那大富大貴的命,哪有做人奴仆能大富大貴的?”

“宰相門前七品官呢。”有婦人猶豫地道。

黃嫂子忍不住了,嗤笑道:“咱們這些人,離宰相門前還十萬八千裏。這般多的織娘,要都能成七品官,大齊就都成官了!”

高娘子歎了口氣,道:“先去作坊吧,能賺些錢,總比坐吃山空好。”

大雜院離紡織作坊都不遠,約莫兩炷香的功夫便走到了。進了作坊,東家比她們先到,負手立在作坊門口,管事手上拿著筆墨紙,隨侍一旁。

織娘們瞄著東家,不安地交頭接耳嘀咕起來。

“東家這葫蘆裏賣的甚藥?”

“可是作坊要關張,將我們轉手賣掉了?”

管事上前,臉上破天荒堆滿了笑,熱情得令織娘們毛骨悚然。

“大家靜一靜,靜一靜!不是,請大家靜一靜!”

管事不自在改了口,東家剜了他一眼,走上前,臉上也堆滿了笑。

織娘們徹底怔住了,東家對著她們笑,簡直是鐵樹開花,百年難得一遇!

東家那雙腫泡牛眼,像是看兒子一樣,飽含深情從她們身上掃過。

“你們在織坊,少則四五年。多則十餘年,大家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早已成了兄弟姐妹。”

管事聽得眼角抽了抽,有大膽的織娘喊道:“東家,你千萬別這般說,我們可當不起,心裏怵得慌!”

東家臉皮厚得很,當做沒事一樣,嗬嗬道:“最近織坊停了一段時日,讓大家受驚嚇了。不過,織坊收了絲線,以後大家都不用愁了。我這個人呢,一直是大好人,看不得人受苦。這次遭到了一些風波,我更看開了,這間織坊,沒你們,也開辦不下去。”

“拿契書來!”東家對管事吩咐道。

織娘們嘩然,又是契書!

管事抖了抖契書,道:“這次的契書,與以前一樣是用工契書,兩年為期,隻工錢......”

管事故意賣了個關子,在織娘們灼灼注視下,緩緩開了口:“比以前翻倍!”

“翻倍?!”

“真當有這種好事?”

“鐵公雞拔毛了!”

東家笑嗬嗬,讓管事將契書交給識字的織娘,揚聲道:“還有另外的變動之處,你們要看仔細了。”

識字的織娘,將契書念給圍著她的織娘們聽。工錢,的確與管事所言一樣,足足多了一倍。

“契書的立契人,必定是做工本人,其餘所有人等,不得代簽,畫押無效。”

“發放工錢時,必定由立契人親自領取,發放到立契人之手,其餘人等,皆無權領取。”

比起工錢翻倍的喧嘩,識字的織娘念完之後,圍著她的人,一片安靜。

與作坊的契書,皆是與每家每戶的戶主立契,她們的工錢,大多進了當家人之手。

“我簽。”有人顫聲開了口,抬手抹了眼角。

“我也簽!”有人高興地說,“我還沒摸到過工錢,以後錢到了我手,多少能留些傍身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