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吳先生將一切事情都吩咐下去,眾人都按照吳先生的吩咐去做了。
梅玉芳給泥人穿上做好的新人衣服,然後吳先生施法,最後將一張符篆貼在了泥人麵門之上。
這泥人卻是有講究,必須和鄔月茹身高一致,還需要將鄔月茹的生辰八字寫在符篆上貼在泥人麵門之上。
做好之後,梅玉芳就按照吳先生的吩咐給泥人蓋上紅蓋頭,將泥人扶進了花轎。
幾個年輕小夥子都按照吳先生吩咐,穿了一身短褂,手臂上綁一朵絲綢紅花。這幾個人都是抬花轎的轎夫,待會就是抬花轎去“換”新娘的。
汪燁三個小家夥都被剃了一個壽桃頭,臉蛋上用胭脂畫了兩個紅圓,看上去就像圖畫裏仙翁身邊的童子。
汪燁三人都是換了一身大紅色的衣服,看上去喜慶無比。
吳先生又從村裏找來了一些會吹嗩呐的人,這些人倒是沒有打扮,另外還有三個年輕人,這些人都各有任務。
很快就到了中午,鄔月茹下葬的時間是下午兩點,一點的時候棺材就會被抬出來趕去山上。
十二點的時候,吳先生吩咐大家將花轎抬出,一眾人都跟隨著過去,到下葬隊伍必經的路上等著。過去的時候,嗩呐不能吹,鞭炮不能響,所有人都不能說話。
一群人都是緊閉著嘴巴,走在路上,有些人見了也不與他們搭話。
來到了鄔村村外的一條大路邊,吳先生示意大家夥停下來,在這等著。
一點多一點的時候,一陣鞭炮聲伴隨著鑼鼓嗩呐的聲音傳過來。遠處,出殯的隊伍正在向這邊走過來。
吳先生一揮手,這邊頓時也是嗩呐聲響了起來,鞭炮也是點上了,劈裏啪啦地響著。四個手臂上綁著紅花的年輕人抬起花轎,向大路上走去。
汪燁三個孩子走在隊伍正前方,三個人都是手裏拿著小鼓,連蹦帶跳地邊走邊拍小鼓。
很快兩支隊伍就相遇了,出殯的隊伍退到了路邊。那些人對這支迎娶隊伍很是好奇,現在誰家迎娶還是這樣?但是也沒有人詢問,出殯的隊伍和迎娶的隊伍是不能交談的,這是這一帶的風俗。
按照一帶的風俗,出殯隊伍如果與迎娶隊伍相遇,必然是出殯隊伍讓道。這一說法自古就有,古時候男尊女卑,女人的身份是相對來說比較低微的。而女人卻有一天是最大的,那就是出嫁那一天。古徽州這個風俗由來已久,婺源古時也屬徽州,這個風俗也是保留了下來。
按徽州風俗,結婚當天新娘最大,所以酒席最上座必然是新娘坐的。次桌首席則是男人舅舅,因為外甥結婚,舅舅大。
如果是尋常情況,迎娶隊伍會盡量避開出殯隊伍,就算相遇,也是走過去,不打招呼。這一次卻是有些怪異,迎娶隊伍最前麵的孩子卻是分作兩路,從棺材兩邊繞過去,將棺材圍在了中間。
汪燁三人從棺材邊走過去後,抬花轎的幾個漢子也是抬著花轎緊貼著抬棺材的隊伍擦身而過。就在這時候,吳先生右手一動,頓時風沙驟起,吹得出殯隊伍的人都是眯起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