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人類來源之謎(2)(1 / 2)

盡管這些遺骨沒有石器伴存,有的還在爭論,但從總的情況看,通過“化石形態”與“功能鑒別分析法”判定它們已歸“人屬”。如果按照“先木器論”的觀點,它們就是通過木器製造而轉變成人的。因此,人類的年齡已經不是二三百萬年,最少也是300萬年之前,甚至四五百萬年。

綜前所述,人類的年齡盡管有50萬年、100萬年、二三百萬年、300萬年、300萬年與400萬年(先木器論的說法)之前等論斷,但沒有一種說法是可以作為定論的。因為,盡管50萬年、100萬年,二三百萬年與300萬年之說,隨著考古資料的增多,一一地被否定了,而300萬年之前與400萬年之說證據尚嫌不足,就是連“先木器論”與“先木器時代論”本身能否成立也在爭論之中。就目前情況來看,“300萬年”之說屬於多數,但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古的打製石器,也不過隻有二百五六十萬年。盡管“先木器論”與“先木器時代論”的說法還有爭論,但隨著考古學與人類學資料的不斷豐富,300萬年之前與400萬年之說的根據必將日益增多,前途如何,尚難預料。如果依據東非地區現有資料來說,人類的年齡已經不是二三百萬年,而是300萬年之前,或者更長。至於能提前多少,長多少,尚難定論。

3.人類的老祖先是什麼?

人類的起源是困惑人們的難題,而在哪裏起源,同樣令當今科學家們莫衷一是。

人類的起源推斷,主要是依據發現的人類化石而定。當今發現的古代人類化石,多是在亞洲和非洲。19世紀末在印度尼西亞發現了直立猿人的化石,20世紀20年代,又在北京周口店發現了北京猿人的化石,這兩個重大發現,使人們把人類誕生的年代推到了100萬年前,同時人們相信人類是從亞洲起源的,亞洲人是人類的老祖先。但在60年代,科學家們又依據新發現的“東非人”的考古資料,開始認為非洲是人類最早的發祥地,非洲人最有可能是人類的老祖先。

在今坦桑尼亞奧杜威峽穀一帶,很久以來就發現不少石器,它們和時代十分久遠的動物化石並存。遠在1911年,一位名叫卡特溫凱爾的德國生物學家在此采集昆蟲標本時,發現了一些動物化石,引起了人們的注意。1931年,英國人類學家李基博士和他的夫人為尋找早期人類化石,選擇了奧杜威峽穀這個得天獨厚的地方作為發掘基地。這個峽穀是東非大裂穀的一部分,現在峽穀東西長20多公裏,深900多米、兩側懸崖崢嶸,從上至下顯示出包括200多萬年以前到50萬年以前十分清晰的古地層。它在遠古曾是一個斷穀湖,在漫長悠久的歲月裏,沉積了厚厚的泥沙,這就為人類化石的保存提供了極好的條件。果然,李基夫婦在這裏如願以償。最初兩年,他們找到了一些已滅絕了的動物化石和舊石器時代的粗糙石器,但一直未發現與這種文化相聯係的人。直到1959年7月17日,李基夫婦經過長達30天的艱苦工作,才取得決定性突破,發現了一具史前人類頭骨,被命名為“東非人”。“東非人”的發現,轟動了全世界。以後又有了一係列新的發現。1963年李基博士的長子喬納森·李基在同一地層還發現了另外一具比“東非人”還要早的人類遺骨,其生存年代為185萬年以前,被命名為“能人”。小李基70年代初,在其著作《起源論》和《湖上居民》中以為:“能人”直接進化成“直立人”,成為智人和現代人的直係祖先。其他一些人類學家以後又陸續發現了一些新的“能人”化石和足跡,生存年代大大超過了小李基的發現。如伯納德·恩吉尼奧在肯尼亞的圖爾卡納湖畔發現了生存年代為290萬年以前的“能人”化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在坦桑尼亞北部的萊托利地區,由人類學家瑪麗·李基等人發現的“能人”足跡。瑪麗·李基在英國《國家地理》雜誌上報道了這一發現,並斷定其年代在260萬年以前。不僅如此,在東非地區也發現了豐富的屬於“直立人”的化石。1965年,李基博士在奧鐸威屬更新世堆積層第二層發現了屬“直立人”的化石,命名為“李基人”。1969年,在坦桑尼亞出土一段屬“直立人”的大腿骨。1976年,在肯尼亞特卡納湖東岸附近地區,發現了一個相當完整的“直立人”頭骨,測定年代為150萬年以前。學者們都一致認為“直立人”為現代人的直接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