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陽光明媚的日子 (3)(2 / 3)

戰事結束不久,柏林市政廳收到一受傷士兵的來信,信裏夾著一朵枯萎的玫瑰,說將這朵花轉贈給德國最關心傷員的女性。

市政廳認為隻有當今王後奧古斯塔才能享此殊榮。但王後謙稱她受之有愧,建議把它贈給戰地醫院,因為那些冒著生命危險不辭辛勞地工作的護士和其他女性更關心傷員。最後,這朵代表士兵心意的白玫瑰被裝進一個精美的玻璃匣子,陳列在宮殿中,成為德國愛國主義精神和騎士傳統的象征。

讓心靈透透氣:人生的責任是一定社會關係的產物,在人的一生中,無論你是否能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要對自己、他人、集體和社會承擔一定的責任,這種責任,就形成了人們對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內在驅動力。

女大不中留

在父母眼裏,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孩子的未來也是父母實現自我價值的一部分。

--費通

女兒桑德瑞出嫁的時候,傑敦總覺得她似乎把母女的恩情也拋掉了一點。當然,她以後會回來看傑敦,比以往更親熱,因為那時候她已身為人婦,比過去懂事了。但是,做母親的要受不少煎熬才有那麼一天。

並不是在吹牛,傑敦的女兒桑德瑞從12歲起就漂亮起來了,而且後來魅力與年俱增。18歲時,她已出落得婷婷玉立。終於有一天,有位“小王子”傾慕於傑敦的女兒,使她受龐若驚。別看她有點天真爛漫,毫不懂事,在家裏像個野孩子似的蓬頭垢麵,一雙髒手,傑敦簡直拿她沒辦法,但她卻明白,在“小王子”麵前,要整潔美麗。她知道,最重要的是摸清意中人心裏在想什麼。傑敦做母親的對這一切假裝不知道,最好別去追究。

做母親的仍然咪咪笑,可是做父親的開始皺眉頭了。他不喜歡這一套,一點也不喜歡。但是,女兒已經是大姑娘了,沒有什麼可害怕的。

隨後,有一天--這一天果然到了。她吐露了心事:她愛上了他,他也愛她。

傑敦一時悲從中來,這種悲傷是從來沒有過的。因為在突然間,一道鴻溝把自己和女兒隔開了。她需要的就是這個人?做母親的看不出他的好處在哪裏。做父親的呢?他雖不滿意,可也無法。

傑敦實在無法想象,不久自己就成了一位年輕人的嶽母,這一點傑敦怎麼也想不通,想了一夜也沒想出什麼辦法。他們早晨來了,容光煥發,眼睛顯得特別明亮,反映著愛情的力量。傑敦知道他們準備和她對抗,如果她說出一個“不”字,她的掌上明珠就會掉頭而去,把她拋入絕望的深淵。

漫漫長夜實在難熬,白晝也空寂得可怕。失去了跟傑敦形影不離的人--真是一去不複返了。想了些辦法和她接近,都是傑敦認為很合情合理的。女兒也照樣的酬答了--表露了舊情,但是隔閡依然存在。她好像是突然地全心沉浸在新的生活中,傑敦根本不知道那是怎麼回事。女婿呢,他是個陌生人,傑敦並不想進一步認識他,因為他“偷”走了傑敦的女兒。誠然他願意接近傑敦,可傑敦還是對他埋怨不已,覺得埋怨總是可以的。

一年後,女兒生了孩子。於是他們來看傑敦--她、他和那個新添的、大家都疼愛的小寶貝。傑敦的女兒呢,她那股倔強的神氣已經消失,她變得容貌溫柔,神情恬然,態度和藹。

傑敦沒有更小的小孩子,女兒卻替傑敦添了一個。丈夫老了,但是有女婿在那裏,和善而殷勤,並送給傑敦一份最可貴的禮物,把女兒恢複成傑敦的大孩子。她幸福,而且比從前對傑敦更親熱。

有個女兒,做母親的接近生命的另一山坡--衰老的下坡,也不用擔心。有了她,也不至於老得太快。

隨後,幾個小乖乖在傑敦的撫養中漸漸長大,其中有一個就是傑敦當初有一天認為已經失去的那個。記得不?

讓心靈透透氣:孩子是父母愛情的結晶和生命的延續,他們對父母而言有多重要!這種愛是不會失去的,即使有時候會有失落感,但孩子的幸福才是父母最珍惜的。當孩子自己也有了撫養幼子的經曆後,她會更理解博大的父母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