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救趙忠的命,刀鈳可是廢了好大功夫的。
之前刀鈳對昆明愛答不理,但是而今卻不一樣了。車裏西邊就是滇西三十六部。刀鈳並沒有參與滇西三十六部的西征緬甸。但是並不是不知道這一件事情。
虞醒自己不知道這一件事情的影響。
以麓川為首的滇西三十六部,在緬甸吃上了肉,讓整個滇南土司對昆明的態度,有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整個變得熱情起來,都希望下一次有這樣的好事。
帶帶他們滇南土司。他們也是漢王的大忠臣啊。
而滇西三十六部,大部分開始西遷。也讓滇南土司變得好過了許多。
畢竟滇西,滇南,犬牙交錯,也很難有一個具體分界線。而且雲南各土司,也不是都安土重遷,說搶地盤也就搶地盤了。為了生存,這些土司之間的廝殺,要更原始,也更血腥,慘烈。
而今滇西各部西遷,很多地方都空了出來,減少了矛盾。
大家也都有心平氣和坐下來談談的可能。
這兩年滇南少有的太平,沒有搞出什麼大火並了。
至於私下報仇,死幾個人,那都不算事。
這都不讓刀鈳羨慕,讓刀鈳最羨慕的是麓川芳罕的算盤。
麓川芳罕隻有一個女兒,沒有兒子。本來讓刀鈳覺得,暗暗嘲笑,覺得芳罕縱然一輩子英雄,將來沒有子嗣,又能留下來什麼。但是芳罕不知道從哪裏找來一個漢人幕僚。
給芳罕出的主意,讓芳罕招婿。就是漢軍中的將領。
將麓川的領地作為嫁妝。
隻有一個條件,隻有姓方的孩子,才能繼承麓川。
沒錯,芳罕也起了同樣的心思,給自己起一個漢姓。
他就是麓川方氏了。
曆史上,他也是找來一個外孫就是麓川思家開業之主。
他覺得他這個主意好極了。
既然注定沒有兒子,外孫也是繼承人了。而有一個漢人女婿最大的好處,就是他外孫一代,就是漢人了。
沒錯。繼承他芳罕的姓氏,但是在漢人看來,已經是漢人了。
芳罕,不,幾乎所有人都看明白了。
雲南就是大漢族主義,想要重用,第一條必須是漢人。
不要求漢人血脈,但必須說漢話,冠漢姓,穿漢衣。
當然了,有漢人血脈更高看一等。
於是虞醒入主雲南以來,雲南遍地都是漢族,前文說過,南詔大理移民深受漢文化影響,他們本來就符合這個標準。此刻他們當仁不讓說自己是漢人。
而其他土司也有相應舉措,但比起雲南漢人還是差了很多。
畢竟,誰不知道誰的底細,往上數三代,很多土司連漢話都說不清楚,他自稱自己是漢人,他信,別人就不敢信的。
但是有了這個女婿,一切都完全沒有問題。
漢人對子女從來是從父不從母的。
麓川方氏就是漢人了。
再立些功勞,說不定,今後勳貴之中就有方氏一席之地了。
這是車裏刀氏想都不要想的前程。
甚至讓刀鈳一度有一種感覺,覺得如果自己也都生了女兒多好,總不能將那幾個臭小子給砍死。
不過,他也努力為孩子找漢女妻子,但是不好找啊。
所以他對趙忠分外客氣,今後說不定能幫上什麼忙,或者招為女婿也不錯啊。
趙忠並不知道刀鈳的心思,而是將濕婆像拿了出來,遞給了刀鈳,更是將之前的對話告訴了刀鈳,說道:“敢問刀公,這大河能不能順流到吳哥?”
刀鈳點點頭,又搖搖頭。
趙忠說道:“刀公,您這是何意?”
“能,但沒有什麼用?”刀鈳說道:“你說的事情,我知道,幾十年前,的確有一群僧人從下遊跑了過來,老可憐了。說吳哥國主滅佛。”
“他們不得不逃走。”
“就是走水路。但是我記得,長輩們說,他們一身狼藉,死了很多人,要不是佛祖保佑,說不定就死在河裏了。”
“這就和南邊的林子一樣,能不能過?”
“能。”
“但有用嗎?”
趙忠暗暗記著滅佛這一件事情,他在吳哥時間不長,居然沒有打聽到幾十年前,有一場滅佛。但是他並不吃驚,他是讀過書的。三武滅佛,他還是知道。吳哥做同樣的事情,並不奇怪。
奇怪的是,在他看來南邊這些國家,都是皈依三寶,簡直都收佛國。
而今忽然冒出來一個異類。
有些奇怪。
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一條路。
“有沒有用,”趙忠說道:“隻有走一趟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