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征途 第七十一章 拉瑪西亞(2 / 3)

1979年10月20日,曾經的行政中心轉變為巴塞羅那俱樂部青少年梯隊成員的集體宿舍。直到1988年的某天,拉瑪西亞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曾經的諾坎普英雄約翰·克魯伊夫(Hendrik Johannes Cruijff),在被巴塞羅那主席約瑟普·路易斯·努涅斯請回擔任巴薩俱樂部主教練第一天,就做出了一個令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決定——首先到拉瑪西亞會見俱樂部所有青年隊的教練。

荷蘭人用世界上最先進的足球理念留給了巴塞羅那兩筆珍貴的財富——巴薩“夢一隊”,以及拉馬西亞足球學校。

高傲的荷蘭球王要傳達的信息簡單明了:所有梯隊從當天開始,必須采用433陣型,並在比賽中建立“控球、傳遞以及用技術瓦解對手”的信念。從這一天之後,隻有簡陋的四塊人工草皮的拉瑪西亞訓練營,卻擁有了全歐洲最先進的青少年足球訓練理念,也開始了屬於它的神話故事。

巴塞羅那俱樂部足球青少部負責人何塞普?科羅默爾(Josep Colomer)自豪的表示:“我們從來不看重球員的身體素質,我們也從不在16歲之前給球員灌輸戰術,我們永遠追求孩子們對足球的控製能力。”

曾經一眼就發覺梅西驚世天賦的巴薩U16少年隊教練魯多爾夫?博雷爾(Rodolfo Borrel)解釋得更為詳細,“考察球員的標準沒什麼奧妙。首先要看他如何處理球,是否有預知比賽發展的能力,是否會主動策劃比賽。”

看看09年的梅西,作為繼卡卡、克裏斯蒂亞諾·羅納爾多之後第三位蟬聯“金球獎”和“世界足球先生”的85後,有誰能相信這個孩子在他的童年幾乎被判定未來的足球之路不可能成功。

當然,除了拉瑪西亞,除了巴塞羅那隻確定,給一個有天賦的孩子機會,那麼哪怕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的成功率,也是成功。

肯佩斯說:“現在,他就是球場上最具決定力的球員”;伊魯埃塔說:“20歲的年紀能在巴薩做這麼多,我的記憶裏還沒人能做到這點”;迭戈?西蒙尼說:“我覺得沒必要把他和任何人相比,大家隻要學會享受他帶來的快樂”。

在荷蘭教父“用控球和傳遞主導比賽”的理念指導下,拉瑪西亞整個訓練計劃的核心就是培養技術型球員。“最重要的永遠都是對球和比賽的控製。”所以在拉瑪西亞狹小的類似街頭足球的環境裏,總少不了巴薩各梯隊的青少年球員在磨練控球的感覺,傳遞的技巧和良好的預判比賽的能力。

觀看在拉瑪西亞的青少年球員訓練可以發現,各級梯隊教練始終貫徹技術和意識的重要性,並且刻意淡化身體和對抗在實戰中的地位。兩三人之間的快速短傳配合、麵對對手封堵利用假動作盤過對手,尋找合適的空當和時機傳球,是拉瑪西亞訓練場上永遠不會過時的主題。哪怕丟球,教練也會要求球員盡量少用身體對抗進行反搶,而提倡利用判斷和站位和隊友進行整體逼搶。

擁有超人足球理念指導和對藝術足球的執著追求,外加上至克魯伊夫下至各級青少年隊教練的不斷悉心栽培,造就了一代代拉瑪西亞畢業生精巧的腳下技術和過人的戰術意識。所以我們毫不奇怪的看到,梅西、哈維、伊涅斯塔等拉瑪西亞自己培養的球員,雖然都沒有強悍的身體素質,但技術意識無不勝人一籌。

當觀眾陶醉於梅西風馳電掣般的撕開對手防線、哈維麵對對手兩三人逼搶從容閃轉騰挪後分球、伊涅斯塔舉重若輕的帶球連過數人的時候,肯定會感歎拉瑪西亞青訓的良苦用心和卓越理念。

2009年世界足球先評選中,梅西、哈維和伊涅斯塔三人都進入了前五名,從另一方麵證明巴塞羅那俱樂部的青訓方針得到應有的認可。要知道從未有一家俱樂部在世界足球先生前五名中有如此多的球員入選,而三名球員全部出自俱樂部青訓,更是舉世無雙。

三名球員代表了巴薩的精神和特質,拉瑪西亞已經成為世界足壇的標杆。

如今的拉瑪西亞為離家來到巴薩俱樂部參加訓練的小選手們提供運動和文化課的培養計劃,更重要的作用是為12歲以上的足球梯隊成員提供卓有成效的訓練。由於巴薩B隊、C隊都在這裏成長,並且為一隊源源不斷地輸送了眾多優秀球員,拉瑪西亞也被加泰羅尼亞人昵稱為“La Cantera”,既西班牙語中的采石場。

在這裏,青年球員中最出類拔萃的球員將獲得晉升一隊的機會,成為諾坎普球場的寵兒;哪怕沒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這批球員仍然能獲得去其他球隊踢球的機會。“采石場”源源不斷地吸收質地出色的原料,最終加工成珍貴的鑽石。

如果說早期的拉瑪西亞是加泰羅尼亞乃至西班牙足球少年施展才華的舞台,那麼現在的“采石場”就是全世界懷揣足球夢想的年輕人圓夢的聖地。自從阿根廷出生的梅西在巴薩震驚世界之後,越來越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少年向往拉瑪西亞。而從為數眾多的年輕才俊中遴選出“下一個梅西”的重任,就落在了巴薩俱樂部的球探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