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小姑姑不懂(2 / 2)

沈雁回應了一聲,先讓心腹出去,這才問她:“怎麼了?”

而後,便聽得侍書臉色蒼白,咽了咽口水,道:“宣陽城連日水患,決堤了——”

……

宣陽城的水患,是先前就已經上報朝廷的。

但是因著當時在查證周王的事情,所以在宣陽城待了一批的官員,皇帝便順帶下了一道旨意,讓他們將水患也給處置了。

水患這種事情,年年都會上報,皇帝到了後來,已經見怪不怪了。

無非就是死一些百姓,且很多都是不中用的人,那麼活著死了都是不相幹的。

皇帝並不在意這些百姓,但還是要做出一個仁政愛民的姿態,所以他下旨的態度看似很積極,實際上真正政策下去的時候,卻是格外的敷衍。

但皇帝怎麼都沒有想到,今年宣陽城會鬧得那麼大。

在皇帝看來,哪怕他交代的不夠清楚,可是這麼多的人都在,難道還管不好一個小小的水患。

可惜他忘了一件事,周王早就將偌大的宣陽城毀的差不多了。

而如今,隻差最後一根稻草。

這場連綿的陰雨,跟沒有及時修整的堤壩,就成了最後壓垮宣陽城的稻草。

皇帝知曉這事兒的時候,宣陽城幾乎成了一片汪洋。

就回來的官員說,那夜宣陽城突然起了大水,之後便將堤壩衝開,水位上漲,倒灌進了城池裏,也導致淹死了諸多的百姓。

除此之外,就連當天夜裏在堤壩查探情形的官員們,也死了三四個。

好不容易活下來的,隻能麵對千瘡百孔的宣陽城。

自然,值得讚揚的,是以沈耀為首的官員,他們在水位一線,不顧生命危險,直接前去救災,並且轉移百姓。

如今屋舍田莊雖然損毀許多,好在百姓們也總算暫時的得以存活。

“但是,這隻是暫時,如果後續的救災糧食跟錢款跟不上,怕是宣陽城要起大禍……”

前來回稟的人,看著都要瘦脫相了,接連趕路幾乎壓榨幹了精力,跟皇帝說的時候,更是淚水漣漣。

可惜朝中能共情的人並不多。

戶部尚書出來哭窮,其他朝臣則是紛紛道:“難道如今隻有宣陽城一個地方需要救災麼,今年水患頻發,總要先顧著緊要的地方去。更何況,先前既然已經知道會有水患的風險,那怎麼不去加固堤壩,非要等到這時候出事了,鬧大了,才上告天聽?”

一群人你一言我一語,將那人氣得臉紅脖子粗,最後恨聲道:“你們以為我們什麼都沒做嗎?周王已經將宣陽城給掏空了,百姓們已經食不果腹了,連吃的都不夠,哪裏來的多餘的?官兵百姓們一起餓著肚子加固堤壩,可是材料都沒有錢買,先前便已經跟朝廷稟告過了,可是戶部何時給過錢?”

他一說戶部,戶部就繼續哭窮。

最後還是皇帝一拍龍案:“賑災的銀錢必須要上心,這事兒是誰做的,那便從誰那裏追究!”

他眼看著戶部尚書要繼續哭,直接沉聲阻斷了對方的話:“你也不要跟朕找借口,什麼事情都沒有百姓重要!”

皇帝發了話,戶部尚書也隻能咬碎了一口牙,遵命照辦,最後也倒是真的籌措了二十萬兩雪花銀,加上賑災的物資,一並送到了宣陽城。

那位前來回稟的將士淚汪汪的謝過了皇帝,回去了宣陽城回稟好消息。

可惜當時聽到之後,趙無憂的表情卻沒有半點喜色。

倒是沈耀的臉上喜氣洋洋,歎息道:“如此,宣陽城的危困也能暫時解了。”

他讓人安置將士去休息,一回頭看到趙無憂這表情,又遲疑的問:“王爺怎麼這幅模樣,是在擔心什麼?”

趙無憂當時隻道:“竹籃打水。”

沈耀問他什麼意思,趙無憂卻沒有再說什麼,跟沈耀講:“我先去安排別的事情,沈大人,莫要太高的期望。”

他說完這話,轉身就帶著人走了。

沈耀起初還不理解他話中的意思,卻並不妨礙他因此擔心。

等到沈耀接到了賑災物資的時候,卻隻覺得腦子裏嗡的一聲,直接炸開了。

二十萬兩的雪花銀,最後到了宣陽城的時候,隻剩下了十分之一!

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沈耀整個人都蒙住了。

他怎麼都沒有想到,自己等待了這麼久,最後居然會得到這樣一個結果,而過來回稟的心腹們,也跟他說了各種緣由。

這些賑災的銀錢,從京中開始,就被遭遇了層層盤剝,等到了宣陽城的時候,早就像是一隻兔子——被扒皮拆骨,最後隻剩下了一點點啃得幹巴巴的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