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縱自己的內心去追尋自己的意願,要像傑茜那樣,不去理會這意願是否切實可行,要馬上開始付諸行動。這意願的可行性就存在於我們對實現這意願的渴望之中。
在你周圍你常會看到有些人對自己的工作熱情癡迷。他們已經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位置。你會感到,這世界對人有時似乎很不公平。
這些人怎麼會如此走運?
我要說,他們做的隻是一件事,就是投身於行動,永遠置身於行動之中。
你所能遇到的好運的多少取決了你行動意願的強弱。
因為你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追求,所以大概覺得不知向何處投足。我們每個人都樂於在有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之後再付諸行動,他是對尚不知道自己人生追求的人來說,先行動起來卻是絕對必要的。
我可以給你列出四條充足的理由:
1.行動幫助你思考,提供給你信息
行動使你接觸現實生活,體驗實際生活經曆。這樣,行動會使你思考得全麵深入,遠勝於靜坐在那裏權衡各種理論因素。甚至就是最終表明方向相悖的行動也會給你提供有用的信息。
2.行動提高你的自尊
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不思行動不僅僅是因為優柔寡斷。而且是因為有所畏懼。但是,每次當你要做某件令你畏懼的事情並且又大膽地去做了以後,你的自尊就會有所提高。因為每次當你勇敢地克服了畏懼,你都會感到自己是一個成功者。你可以切實地體驗到那成功的感覺,這種感覺令人陶醉。
但是相反,每次由於總沒有什麼行動而使自己遭受挫折時,你就會感到自己的自尊有所降低,你的士氣也會隨同自尊一道低落。
我最初受培訓是參加一個公共的戒毒項目,工作是幫助戒毒者。這工作是治療性的。我們的目標是為那些已經戒除了毒癮的人創造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但是這些人都沒有在生活自立中所必需的技能。因而他們把自己看成不過是些“戒除了毒癮的人”。
不管通過什麼途徑,他們必須馬上建立起足夠良好的自我形象以利於掌握各種技能和找到工作,不然一切又都會回到老樣子去。為此,我們搞了稱之為“假扮行動”的活動。我們告訴他們,要按有自尊的樣子穿著打扮,而不必去管是否真的這樣認為;行動舉止要般配你本來就該得到的那份你一直謀求的工作,工作起來要像你就是第一流的員工。
結果,這項活動奏效了。因為這些人開始有了高度的自尊,而這是活動之前在他們身上見不到的。
很快,這些開始有了勇氣的人做出了許多他們以前從未做過的事情,比如向別人表示問候,發表講演,工作中協同配合!他們怎麼會學得這麼快?
“先動起手來,在幹中學。”他們中有人這樣告訴我。
這證實了我的經驗:行動要比單純地想更能有效地提高自尊,即使你做得並不好。你自己對自己說,你是一個好人,這對提高自尊不會有長期效果。至少,對我來說無效。我在鏡子中對自己說過,我挺了不起。可從第二天起,鏡中的我就開始生疑起來:“你想哄誰?”這似乎是說,我們內心並不喜歡表麵捧場,即使這樣做是為自己好。
生活中大多數能帶來回報的事情,比如像騎自行車,去國外旅遊,或者做愛,人們在一開始做時總要笨手笨腳,困窘不堪。而你是否願意承受最初的不適應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你的生活進程。回想一下青年時代,在那種年紀,任何最微不足道的失誤都會引得你打退堂鼓,你總想像逃避瘟疫一樣避開任何可能出現的窘迫,不是嗎?然而,你剛開始與人約會時,雖然也曾感到坐立不安,但是,你不是很高興你終於還是去赴約會了嗎?如果你總是在回避,你就隻能在生活中踏步不前。
我的朋友皮特之所以從來不想騎馬,是因為他在10歲那年去馬廄上騎術課時,看見一個18歲的姑娘騎術比他好。於是他就從馬上下來,並從此不再練騎馬了。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嗎?不,這很重要。“因為那就是我此後一直采取的生活態度。”皮特是這樣告訴我的。一種沒有勇氣與活力的生活無異於地獄。
到了該動身外出講課時,我也總是感到渾身不自在。由於幾個月無課在家,我已經習慣於呆在家裏,遛遛狗,買買東西和在計算機上寫點什麼。這樣一當該出發去專題講習班時,我就會開始發神經。我會為不得不找出講課用的粗記號筆、備好衣裝、還要趕早班飛機、還得穿上襪褲,嘟嘟噥噥老大不樂意。
但是當我收拾完畢站在房門口時,感覺就會好極了,我很高興我該做這一切,它使我感覺到自己強健有力,所以我從不會考慮取消哪怕一次講習課。
3.行動起來就會有好運出現
我這個人完全不修邊幅又生性遲鈍,但最終做成了谘詢顧問、專題講演人和作家,這完全出於偶然。當初,我給住在西海岸的過去的男友打電話,抱怨生活難耐。他指點我去找曾幫助過他的一些挺不錯的治療團體。我去參加了。那裏的精神病醫生喜歡我做事的方式,於是就雇用我為他工作。就這樣,我過上了這種我所喜愛的生活。這完全是一連串巧合。這就是你在實際生活中找到最佳處理辦法和遇到最好的人的途徑。要靠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