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是高老漢也有一子一女,這樣他們半路夫妻都有孩子,誰也不吃虧。

二來則是高老漢雖然是個鰥夫,可是他的第一個老婆是因為生孩子難產死的,高老漢也沒什麼打老婆的傳言。

還有,高老漢的大兒子在外頭當兵——雖然就是個大頭兵,並且參軍的隊伍很遠,而且才去一年,可是這年頭對穿軍裝的人都有天然的敬畏感……如此,可以狐假虎威震懾她娘家的那些混不吝,也可以借著軍人家庭的庇佑,減輕別人對高晉年的偏見。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高老漢看上去對於高晉年沒什麼偏見。

高老漢也的確是對高晉年沒什麼偏見。

別人都擔心高晉年畢竟生父是地主,還是跑了沒受到應有懲罰的地主,萬一受牽連就不好了,可高老漢覺得自己幾代貧農根紅苗正,還有個大兒子在當兵,怕什麼牛鬼蛇神?

至於高晉年本身……高老漢覺得這孩子雖然長得有點不敦實,但言談舉止都很護著自己的親媽——孝順的娃兒再差都差不到哪兒去!

至於高母,高老漢那就是相當滿意了。

不要聘禮就是最主要的原因——他家的確是有點窮,要不然大兒子也不會因為到了年紀說不上媳婦幹脆跑去當兵(那年頭當兵可沒什麼文化要求,隻要成分清白身體健康年齡合適就行);女兒萍萍也不會因為沒個媽照顧,三歲多了還蓬著頭發流著鼻涕,瘦巴巴跟一歲左右那點高。

而且高母還識字!

甭管這是不是在地主家學的,娘也,會識字,有這麼個當媽的,往後說不定大字不識一個的高家能出個文化人呢!

xxx

高母和高老漢的結合沒有感情,全是條件,但或許正是這樣的各取所需,這對半路夫妻反而把日子過起來了。

然而大概是年少時在地主家被磋磨狠了,在生了小女兒之後,高母身體的暗疾就一下子爆發出來,健康狀況急轉直下,沒兩年就撒手人寰。

而高老漢年輕時也是被偏心的父母狠心壓榨過,落下一身病痛,在聽聞當兵的大兒子在一次行動中犧牲,大悲大痛之下,也跟著去了。

彼時高晉年才成年不久,不過十七歲的少年,未來正是無限可能的時候,一家五口的生活重擔一下子壓在了他的身上。

屋漏偏逢連夜雨。

高老漢去世之後,高老漢的二弟一家就跳起來了,嚷嚷著高晉年不是高老漢的孩子,高家不能落到外人手裏,並且還老調重彈把高晉年的身世拿來說事,要把他趕出高家。

高晉年並沒有太反駁這個,本來隨著母親二婚來到高家的時候他就已經是個半大小子了,如今更是已經成年,呆不呆在高家都無所謂。

他知道自己的生父是他抹不去的汙點,而他的確和高老漢一家沒有血緣關係,尤其隨著生母逝世之後,在別人看來他也變成了一個外人。

少年人畢竟氣盛,他不願意被別人看輕,再加上考慮到高雪萍、高雪婷和兩個侄兒和高老二一家才是真的血脈親人……在農村,有時候這種血脈關係才是立足的根本。

為了讓他們能夠好好在落霞村生活,高晉年便沒做抵抗,將自己的年紀改大了一歲直接把戶口遷了出去,另立了個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