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 盛宴的安排(1 / 1)

韓振國離開包廂,小插曲似乎悄然而逝,大家又將關注點放到馮薇玲的身上,不知道她有沒有意願進入房地產。

馮薇玲卻看到蕭良從桌角拿起韓振國剛才遞給他的名片,微微蹙著眉頭端詳起來,她也猜不到韓振國過分的獻殷勤是為了什麼,笑著回應高曉軍的邀請:

“我手裏是有一些閑散資金暫時還派不上用場,但蕭先生打算成立一家海外貿易公司,想請我過去幫忙,我都已經答應下來,個人就沒有太多的精力兼顧別的工作——高總不會介意我單投些資金,跟著吃白食?”

“怎麼會?我們現在最大的困難就是缺資金。”高曉軍說道。

內地房企缺乏發展資金,之前或許還會千方百計想著吸引港資入股,但現在形勢有了變化。

東南亞金融風暴之所以發生,一個重要誘因,就是泰馬印菲等國不設限製任由國際資本進入其地產行業,短短兩三年就製造大量的地產泡沫。

十一月上旬國家頒布《防範金融風險的通知》,雖然並沒有直接堵住港資投資內地房地產開發商的通道,但也重點要求各省市金融機構,不得隨意為港資房企以及合資房企提供杠杆。

說白了,港資進來投資製造業,大力歡迎,省市除了提供非常有力度的稅收等優惠政策外,還會積極的提供配套貸款,解決一部分資金不足的問題。

但是,港資想要進內地建房建樓,也歡迎,但除了稅收等優惠政策的力度有所減弱外,更主要的就是嚴格限製從內地銀行獲得貸款。

就算東洲城市商業銀行正式成立之後,這些方麵也會受到人民銀行統一的監管,不能隨意跨越紅線。

雖然目前內資房企想獲得銀行貸款的難度也極大,但參考這次金融風暴發生的前因後果,蕭良明確提醒許建強他們要注意未來不同性質的房企,將來政策放開的步伐很大可能不會一致。

因此,夏侯江他們現在也想投資內地的房地產市場,蕭良則建議他們單獨成立獨資的港資房企,而不是跟高曉軍、許建強他們聯手成立合資房企。

獅山灣建設投資集團旗下也成立了房產公司,但屬於合資性質,短時間內也不要想從內地獲得配套的建設貸款。

也因此獅山灣的建設,需要更多的房企建設公司參與進來。

內資房企獲得貸款的限製還沒有放寬,又不能引進港資或其他外資,許建強、高曉軍聯手籌建新的房產公司,確實麵臨資金匱乏這個難題。

高曉軍這些年攢下三四千萬的身家,但都投在新輝建築的辦公用房、施工設備等固定資產上了,流動資金非常有限。

張衛這次想進來插一杠子,手裏實際也僅有三四百萬資金;當然以他現在身家,找人借幾百萬,湊一千萬投入新公司,還是簡單的。

許建強手頭稍微寬鬆一些,一年多來聯手唐國斌投資證券市場獲利高達五千萬,但泛華現在也是家大業大,需要花錢的地方也多,這次也隻能擠出兩千萬來。

真正的財主坐在沙發巋然不動,海量的資金,往無底洞一般的蝸巢科技裏砸,卻不願擠三五千萬跟他們一起做地產,許建強、高曉軍他們也是沒轍。

“馮小姐現在手裏有多少閑置資金?”許建強問道。

馮薇玲脫離西港城信社,最主要的一項投資就參與鴻惠堂飲用水公司的創立,最終撤出時,陸續從朱禕琳手裏拿走三千多萬。

之後馮薇玲又創辦了金世緣珠寶有限公司,在東洲大廈東側拿下一個規模不小的金店賣場,花銷應該不會太少,畢竟金店備貨以及加工設備投資不會太低。

但說到馮薇玲手裏有多少錢,大家還真沒有數。

誰知道她跟蕭良勾搭多久了,誰知道她經蕭良點撥,賺了多少錢?

這一點在座幾乎所有人都感同身受的。

就像張衛,三年前僅僅是雲社鎮的遊戲廳老板,退伍回來折騰了七八年勉強賺下十幾二十萬的身家,在鎮上就小有名氣了。

而此時南亭飲料哪怕是以三十億估值計算,張衛身家也有六千萬了。

九七年的六千萬,還是相當嚇人的。

顧培軍與張衛相當,這放在三年前,又或者沒有遇到蕭良,這個數字是他們敢想象的?

馮薇玲沒有急著回答許建強的問道,拿起茶台上的可樂,問道:“許總、高總這次組多大的局?”

“我們想著先湊足一個億的資本。”許建強說道。

馮薇玲說道:“我個人可能參與不了新公司的管理工作,也沒有辦法提供其他的資金支持——那我這次拿五千萬出來,兩千萬算出資,三千萬算拆借,怎麼樣?”

高曉軍目前身家加起來可能都不到四千萬,要是馮薇玲這次拿五千萬出來都算出資,導致在新組建的房企裏,所占股份都要超過高曉軍,高曉軍肯定不幹。

馮薇玲拿兩千萬直接入股,額外再提供三千萬資金的拆借支持,也是之前在河畔坐在蕭良的大腿上商議出來的,算是比較合理的條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