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天下總會永遠太平(1 / 2)

老瞎說:人類社會就是在貪婪的驅使下迅速地發展的。當然,貪婪不僅是無恥的,有時也是血腥的,所以應該反對。也許人類社會沒有必要那麼迅猛地發展,可能溫和適度地發展更好。但是“人”就不是個“那麼好的東西”,所以曆史是無情的,人類社會就是那麼慘烈。人類社會在發展得不夠充分時,似乎每個人都有難以滿足的欲望。所以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舊的欲望滿足了,新的欲望又產生了。還有一個被人們有意無意忽視的社會矛盾,就是人與人競爭的矛盾。歌裏唱的是“隻要你過得比我好”,心裏想的是“最好我過得比你好”。

老打岔:此話太不對了!好像人人都是“見利忘義”的小人,不是所有的人都像資本家那麼貪婪。

老瞎說:不能排除有些人總是想多得一點。這些人很難滿足,所以他們很難有公平感。再說,什麼是“利”?什麼是“義”?什麼樣的人算是“見利忘義”的小人?誰又不是“見利忘義”的小人?你說了算還是他說了算?一筆糊塗賬!

老打岔:要滿足所有人的“需要”,怎麼可能?所以最好的做法是建立“公德”,限製人們的“需要”。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大聖立德”之說。

老瞎說:是,是,大聖立德曰:存天理,滅人欲。

老打岔:這個有點極端。

老瞎說:幾乎所有的古代聖人都有一個共同的主張——“節欲”,但是世界卻在瘋狂的物欲中發展,是何道理?創造一種“道德”基礎上的“理想社會”,究竟有沒有可能?

老跑題:任何一個社會改革家都有自己的“理想社會”,否則就沒法算“社會改革家”了。不過,也有人反對“構建理想社會”,認為“理想社會”是不可構建的。波普爾就是這樣的觀點。

老打岔:他為什麼這樣說?

老跑題:我理解他的意思是:人類社會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係統,而人類的理性如此簡單,無法設計出一個解決方案,以解決自由與平等之間的矛盾。“理想社會”的構建者們把“理想的”道德規範強加在每個社會成員頭上,實際上既不自由也不平等。現實中人類構建出來的理想社會都是極不理想的,最後都要瓦解。

老打岔:如果沒有理想,人類社會怎麼進步?

老跑題:波普爾也不是不要理想,比如追求“自由、平等”,這樣的理想不能沒有。但是他反對設計一個具有完整的社會製度和道德規範的終極理想社會,並以此為社會進步的目標而追求。

老打岔:虛飄飄的“自由、平等”怎麼追求?

老跑題:波普爾的社會發展理念是所謂“漸進社會工程”,主張一種在不斷嚐試中修正錯誤的社會演進模式。

老瞎說:我覺得他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社會隻能在現實的基礎上進步,不能在理想的口號中發展。原因很簡單,人類的能力有限,不可能為自己的遠大將來設計出具體可行的宏偉計劃。計劃經濟的失敗就是充分的證明。人們沒有能力搜集到足夠的經濟信息,沒有能力提出完善的經濟計劃,很多經濟過程中將要發生的狀況難以預料。所有這些都提示著人們,在大自然和人類社會麵前,所有先哲聖賢、知識顯貴,都是幼稚可笑的。

古代先哲們的理想國都是建築在對理想道德的設計上,最終因為無法實現被人們放棄。隨著知識的積累,盡管人們還沒有能力設計未來,但對未來還是有了一些模模糊糊的憧憬與猜測。

如果以“萬年”為時間單位來考察人類社會的發展,就可以感覺到,絕大部分時間,人類社會是平穩的,發展緩慢的,甚至是不發展的。人類社會有兩個主要階段,一個是原始蒙昧的低級階段,一個是文明發達的高級階段。不準確而得知,人類在低級階段生活了幾十萬年或幾百萬年。人類在高級階段將生活幾十萬年、幾百萬年更不得而知。人類的文明在低級社會和高級社會之間出現了一次跳變,這個跳變的時間現在看來大概不會超過一萬年。

不知算是有幸還是不幸,反正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我們恰好生活在這個“跳變”的曆史時期。社會學家們都說,原始社會是自由的,公平的。好,就算那時是自由的、公平的。我們生活的時期是不自由的、不公平的。我們很不滿意,很痛苦,很生氣。但是沒辦法,隻有自認倒黴。過了這一萬年的“跳變期”,人類又會進入自由的、公平的社會。原始社會也許很幸福,但由於生產水平的發展打破了平等,最後導致了人們失去自由。而到了發達文明的社會,人類的生產能力足以滿足每一個人的任何物質需要。由於人們的物欲得到了滿足,社會又重新回到公平。那時人們才獲得現代人無限向往的徹底解放和完全自由。而生產的發展由於人們的滿足而逐步減緩,最後幾乎停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