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7~9個月寶寶的潛能
7~9個月寶寶的動作
耐心地教寶寶學爬行
早在寶寶5~6個月時,他就會為爬行做準備了,他會趴在床上,以腹部為中心,向左右挪動身體打轉轉,漸漸地他會匍匐爬行,但腹部仍貼著床麵,四肢不規則地劃動,往往不是向前爬而是向後退。
爬行對寶寶來說是一項非常有益的動作,既能鍛煉寶寶全身肌肉的力量和協調能力,又能增強小腦的平衡感,對寶寶日後學習語言有很大的幫助。因此爸爸媽媽一定要幫助寶寶學會爬行動作。
扶站訓練
在寶寶會坐穩、會爬後,就可以開始向直立發展,這時爸爸媽媽可以扶著寶寶腋下讓他練習站立,或讓他扶著小車欄杆、沙發及床欄杆等站立,同時可以用玩具或小食品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延長其站立時間。如果以上練習完成較好,也可讓寶寶不扶物獨立站片刻。此外,也可在寶寶坐的地方放一張椅子,椅子上放一個玩具,媽媽逗引寶寶去拿玩具,鼓勵寶寶先爬到椅子旁邊,再扶著椅子站起來。成人是寶寶扶站的最好“拐棍”,必要時可站在寶寶旁邊,讓寶寶抓住你的手站起來。通過扶站練習,可以鍛煉寶寶腿部或腰部的肌肉力量,為以後獨站、行走打下基礎。
讓寶寶初練邁步
在寶寶初學邁步時,可以讓他先學推學步車。開始寶寶可能後蹲後退,這時爸爸媽媽可幫助扶車,向前推移,使寶寶雙腳向前移步前進。還可以將寶寶放在活動欄內,爸爸媽媽沿著活動欄,手持鮮豔帶響的玩具逗引寶寶,讓寶寶移動幾步。
7~9個月寶寶的基本動作及智能開發
讓寶寶初練習邁步
這時寶寶手部動作的能力越來越強,有時爸爸媽媽在喂飯時,他會伸手抓匙;不想吃時,還會將匙子推開;喜歡把手浸在飯碗裏,然後將手放入口中,有趣地“吃”起來,往往這時候爸爸媽媽總是很急著說:“哎,太髒了,不要把手放到嘴裏!”但是,爸爸媽媽阻止寶寶這樣做是不科學的,因為寶寶的運動能力發育過程,遵循頭尾規律,即從頭開始,發展至腳,感知覺的發育過程也是如此。寶寶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出現相應的動作。
其實,寶寶能用手把東西往嘴裏放,這代表他的進步,這意味著他已經為日後自食打下良好基礎,與此同時,也鍛煉了手的靈活性和手眼的協調性。這時,爸爸媽媽應鼓勵寶寶這樣做,並要采取積極配合措施,例如把寶寶的手洗幹淨,讓他抓些餅幹、水果片類的“指捏食品”,這樣不僅可以訓練食指的能力,還能摩擦牙床,以緩解長牙時牙床的刺痛。
★雙手交替玩玩具
爸爸媽媽可以將有柄可響的玩具讓寶寶握住,然後手把手教寶寶自己搖動玩具,這樣寶寶就學會了搖動玩具;接下來,再給寶寶兩個玩具,讓寶寶一手拿一個玩具,或是搖動或是撞擊敲打出聲;在給寶寶一手拿一個玩具後,再在寶寶身旁放兩件玩具,讓寶寶兩手交換玩具,並教他自己取玩具。
另外,還要注意這個月齡的寶寶喜歡用拇指、食指捏小物品,還喜歡將小物品放進嘴裏或耳洞裏。因此,爸爸媽媽應多陪伴在寶寶身旁,做指捏練習,避免他吞食小物品或將小物品塞入身體的其他孔、穴中。
★用全掌撥弄小碗
爸爸媽媽可以教寶寶撥弄小碗。用全掌撥弄小碗,能使寶寶的每個手指都彎曲,並作撥弄和搔抓動作;也可用拇指和其他手指一起撥弄小碗。這個訓練,可以使寶寶的小手更靈活。
訓練寶寶學會表達肢體語言
寶寶常在自覺或不自覺中以動作的形式傳遞了許多信息,這就是肢體語言,它是還不會說話的寶寶能夠以字詞表達之前與他人溝通的重要方式。
★寶寶能力特點
肢體語言能夠表達出一個人內心的想法,有時比說話更為真實。特別是天真可愛的寶寶由於口語表達的能力不夠成熟,所以最擅長運用其肢體語言來訴說自己的心情。他們往往在高興時手舞足蹈,生氣時捶拳踢腿,難過時號啕大哭等,都很明顯並且容易被了解。
寶寶學習肢體語言的途徑,一般有刻意教導
與無意示範兩個方麵。當寶寶的身體發展到某一程度,手腳較能靈活運用時,看到成人或較大一些的寶寶做一些可愛逗趣的動作,寶寶就會模仿起來。對於寶寶的體態語言,爸爸媽媽要多分析與理解,才能明白寶寶想要表達的意思。
★寶寶體態語言訓練方案
1.給予想象力的發揮:平時,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看一些成人不同表情、姿勢的圖片或照片。
2.同情心:對於寶寶咬人、丟東西等行為,要先了解原因,觀察他的情緒,再教導他采用不會傷害到他人的表達方式。
3.營造一個溫馨安全的環境:寶寶在一個溫暖安全的環境中,會樂於表達自己。
4.留意爸爸媽媽以本身慣用的肢體語言:寶寶是爸爸媽媽的一麵鏡子,那些有蹙眉歎氣習慣的爸爸媽媽,他們的寶寶一定也常如此;而急躁的爸爸媽媽,其子女也一定不易安靜。
5.適時的鼓勵與讚美:當寶寶表達方式正確或有進步時,爸爸媽媽應給予適當的鼓勵。寶寶的模仿性很強,所以爸爸媽媽良好的示範是很必要的。肢體語言與口語一樣,有些會帶給別人愉悅的感覺。但也有些動作是令人不悅的,因此當寶寶表現不雅或沒禮貌的肢體語言時,爸爸媽媽應立即予以糾正。
體態語言可以說是人格的一部分。有良好表達能力的人,總是較受歡迎,並有較佳的人際關係。這些幼兒期的肢體語言,多數會隨寶寶年齡的增長就慢慢不再使用,因為寶寶已經懂得了豐富的語言來表達,但有的會繼續使用到成長,起到輔助、強調語言意義。
訓練有意識地拿起和放下
這時爸爸媽媽可訓練寶寶有意識地拿起和放下。在寶寶開始拿玩具時,可能會扔掉或放手,但並不是有意識地放下,爸爸媽媽可在寶寶拿起玩具時用語言指導他放下,或給某人或放在某處,比如“把積木放到盒子裏”,“把球給爸爸”等,訓練寶寶有意識地拿起放下。每次成功後爸爸媽媽都要及時給予鼓勵,激發寶寶自己動手的興趣和信心。
對敲、搖能力的訓練
爸爸媽媽可相繼給寶寶兩塊方木或兩種性質的小型玩具,鼓勵寶寶兩手對敲玩具,或用一隻手中的玩具去擊打另一隻手中的玩具。也可給寶寶一隻撥浪鼓或鈴鼓,鼓勵寶寶主動搖擺,隨之發出悅耳的聲音。這個訓練能培養手的靈活性。
7~9個月寶寶的能力開發訓練
訓練寶寶語言能力
寶寶在半歲左右時,他就會發現利用自己的舌頭、牙齒可以製造出各種奇怪的“音響效果”,並且還對玩這個“新玩具”樂此不疲。
寶寶能力特點
寶寶7個月時,會從單純地自己製造響聲轉而模仿來自外界的聲音,並會使用自己母語範圍內的音素來表現。雖是模仿動物的叫聲或玩具所發出的聲音,但也不全模仿得一模一樣。不過,到了這個階段,寶寶很少會發出自己生活中不存在的語言或聲音了,而是發出一些很熟悉的音節,並且模仿咳嗽聲或咂舌音,還經常對熟悉的人“說話”。
爸爸媽媽說的話語,是寶寶最愛模仿的,這種模仿發生在寶寶還不能正確發音的時候。因此,寶寶會學成人說話的節奏、韻律或整體感覺,用自己容易說出的語音不斷地重複。
增強母子對話
這時媽媽要積極和寶寶“對話”,為寶寶創造良好的發展語言能力的條件。隨著語言能力的發展,寶寶的交往能力也會增強。
擴大寶寶交流範圍
8個月時,爸爸媽媽要經常帶寶寶外出去玩,到公園和鄰居家裏都可以。並且,要盡量爭取與鄰裏叔叔阿姨和其他寶寶進行“交流”和做遊戲的機會。隨著接觸麵的擴大,聽到和感受到的內容也在不斷增多,不但創造了寶寶語言能力發展的條件,也對增強寶寶的交往能力有益。
模仿聲音
在這個時期,爸爸媽媽可以教寶寶模仿成人弄舌和咳嗽的聲音,還可以訓練寶寶發“da—da”或相當於它的音。經過練習一段時間後,寶寶能明確連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輔音,但發音內容無所指。此外,爸爸媽媽還可以鼓勵他模仿成人的動作或聲音,如點點頭表示“謝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