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10~12個月寶寶的潛能
10~12個月寶寶的動作
10個月的寶寶已從坐位發展到站位了,並且在這段時間內完成從扶站、獨站到扶走,甚至可以獨自邁步搖搖晃晃向前走了,這是寶寶動作發展的一個飛躍階段。站立不僅僅是運動功能的發育,同時也能促進寶寶的智力發展。當寶寶會站立了,視野就更加廣闊,看得多了,摸得多了,新奇的探索會使寶寶增加更多的嚐試,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
當寶寶能很自若地坐著玩時,他就開始不再滿足於坐了,他會主動地想學站,他會向上站起,這時候學站的時機已經成熟了。爸爸媽媽應抓住寶寶運動發育的時機,在此階段幫助和訓練寶寶站立。
10個月的寶寶,精細動作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寶寶的五指已能分工、配合,並能夠根據物體的外形特征較為靈活地運用自己的雙手。
10~12個月寶寶的基本動作智能開發
寶寶學走路的四個階段
10~12個月的寶寶,是學習走路的最佳時期,這時爸爸媽媽若想讓寶寶早一天邁開人生的步伐,就要合理地引導與訓練。直立行走是寶寶大運動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過程,從會爬、會坐、能扶站到雙腿直立行走,寶寶經曆了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
寶寶從8~9個月會爬、會坐、能扶站開始,就為站立行走做了準備。到了11個月時,就可以拉住寶寶的雙手或單手,讓他向前邁步。若時機成熟時,就可以設置一個引導寶寶獨立邁步的環境。
當寶寶對豎直站立熟悉之後,他會試驗性地邁出一小步,當然開始時還需要學會“借力”,這時如果寶寶學會雙手抓住東西來保持平衡,走起來就容易得多。因此,讓寶寶學走路,爸爸媽媽最需要做的就是培養寶寶的自信心。
一旦自信心確立起來,寶寶就會自主鬆開扶東西的手,完全自由地邁步。寶寶學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開始邁步以前,需要做不少的準備工作,更不要忽略學步必需的四階段,為寶寶邁出第一步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四個階段還需要爸爸媽媽仔細觀察與把握。
★單手扶物
當寶寶能夠單手扶物,或是能夠離開支撐物獨自站立的時候,就意味著寶寶已經具備了獨自站穩的能力。
★蹲下起來
當寶寶能夠單手,最好是雙手離開支撐物,蹲下撿起玩具可以順利地再站起來,並且能夠保持身體平衡時,就說明已經到了寶寶學走路的最佳時期。因為寶寶學走路,需要腿部肌肉具有足夠的力量,蹲下站起正是鍛煉走路的最好辦法。
★扶持邁步
爸爸媽媽離開寶寶一段距離,用玩具吸引寶寶邁步。這時,寶寶常會用手抓牢家具的邊緣、扶著牆壁或推著小椅子,或是讓其他人拉著一隻手,一點一點地向前挪動腳步。
★獨自行動
慢慢地,爸爸媽媽會發現,當寶寶確定他沒有危險時,就會大膽地把身體的重量都放在雙腳上,開始擺脫一切束縛,邁出他的第一步。
讓寶寶勇敢邁出第一步
寶寶開始蹣跚學步是可喜的事情。這時,爸爸媽媽不要怕寶寶摔倒,要鼓勵他大膽地進行嚐試。
行走是靠兩條腿交替向前邁進,每走一步都需要變換重心才能步伐穩健。寶寶初學走路,往往就是在摸索如何掌握好重心來協調行走的步伐。寶寶一般在10個月後,經過扶欄的站立已能扶著床欄橫著走了,到了11個月時,這個動作就基本掌握得很好了,可以開始實際的走路訓練了。
學步應當順應寶寶的發育水平和能力,循序漸進。爸爸媽媽不要急於求成;更不能怕寶寶摔跤、磕碰,而久久不敢放手,以至於影響寶寶正常的成長發育。
★該出手時就出手
讓寶寶學走路,爸爸媽媽應該大膽地放手,從以下方法培養寶寶邁步能力。在學站時,寶寶可能不放開爸爸或媽媽的手或者哭著讓成人幫忙,因為他自己不敢坐下去。這時,先別急著抱他或扶他坐下,此時寶寶需要的是爸爸媽媽來告訴他如何彎曲膝蓋,這是學習站立繼而學習走路的一個重要的環節。這時,爸爸或媽媽可以跪在寶寶的前麵,伸出雙手拉住他的手,鼓勵他邁步,朝爸爸媽媽方向走來。
也可以站在寶寶後麵,用雙手扶住他的腋窩處,跟著他一起走。開始時,寶寶或許需要爸爸媽媽用力扶住,之後爸爸媽媽隻需用一點點力,寶寶就能自己往前走了。
學走路也意味著摔跤和受傷的機會增多了,爸爸媽媽要為寶寶準備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減少他磕碰的機會,並且盡量讓寶寶在爸爸媽媽的視線範圍內活動,而且隨時做好“救援”準備。
★蹣跚練習
媽媽可拉住寶寶的雙手或一隻手讓他學邁步,也可在寶寶的後方扶住寶寶的腋下,讓寶寶向前走。鍛煉一個階段後,寶寶慢慢就能開始獨立的嚐試,媽媽可以站在寶寶麵前,鼓勵寶寶向前走。
開始的時候,寶寶可能會步態蹣跚,向前傾著,跌跌撞撞撲向媽媽的懷中,收不住腳,這是很正常的表現,因為重心還沒有掌握好。這時媽媽要繼續幫助他練習,讓寶寶大膽地走第二次、第三次。漸漸地熟能生巧,寶寶會越走越穩,越走越遠,用不多長時間,就能獨立行走了。
★變換重心
教寶寶學走路,首先要教他學會變換身體重心。因為人的行走是用兩條腿交替向前邁步的,每邁出一步都需要變換重心。
先讓寶寶靠牆站立好,媽媽退後兩步,伸開雙手鼓勵他:“寶寶走過來,走到媽媽這兒來。”當寶寶第一次邁步時,需向前迎接一下,避免在第一次嚐試時就摔倒。如果寶寶成功地邁出了第一步,就可以逐漸加大距離,並對寶寶每次的成功都給予鼓勵。通過以上訓練,寶寶很快就能掌握兩腿交替向前邁步時的重心移動,用不了多長時間寶寶就會走路了。
寶寶摔倒怎麼辦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爸爸媽媽因過分擔心寶寶的安全,一看寶寶摔倒了,趕緊跑過去,大驚小怪,又抱又親,不知道怎麼安慰才好。這樣一來,本來寶寶沒什麼事,一經這種過分的安慰,反而產生了恐懼心理,往往會非常委屈地哭起來。
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如果沒有危險,爸爸媽媽就不要驚慌,更不要著急地去扶寶寶,從寶寶第一次摔倒後,就讓他自己爬起來。爸爸媽媽應顯出不在乎的樣子,並用溫和肯定的態度告訴寶寶沒關係,鼓勵他自己爬起來,“摔倒了要自己爬起來”“勇敢的寶寶是不哭的”。
寶寶受到鼓勵後,他會自己爬起來,大多數寶寶也不會大哭大鬧。如果爸爸媽媽能夠堅持這麼做,寶寶就會知道摔倒了應該自己爬起來,其獨立性會因此而增強,並成為一個勇敢的寶寶。反之,則會形成寶寶依賴和膽小的性格,做什麼事都畏手縮腳、不敢向前。
訓練手眼的協調能力
可訓練抓捏一些小豆子之類的東西,但媽媽要注意看護,不要讓寶寶把東西放到口、鼻、耳中,要讓寶寶把拿到的小豆子放在瓶子裏。在寶寶兩手各拿一玩具玩耍時,讓他有意識地放下手中的,去拿正在遞過來的玩具,也可讓寶寶把玩具送到指定的地方。
把玩具放進去再拿出來
在練習放下和投入的基礎上,媽媽可將寶寶的玩具一件一件地放進“百寶箱”裏,邊做邊說“放進去”;然後再一件一件地拿出來,讓寶寶一一去模仿。這時,還可以讓寶寶從一大堆玩具中挑出一件,如讓他將小彩球拿出來,可以連續練習幾次。
10~12個月寶寶的能力開發訓練
訓練寶寶語言能力
寶寶在這個時期的語言能力特點是能有意識地並正確地發出相應的字音,以表示一個動作:如一個人,“姨”;或一件物,如“狗”等。
此外,寶寶開始說一些難懂的話。能說一句由2~3個字組成,但說得含糊不清;還會表演兩個幼兒遊戲。當媽媽說“歡迎”“再見”或“躲貓貓”時,寶寶會用動作表演兩個以上。
聽音樂、兒歌與故事
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放一些兒童樂曲、念一些兒歌,激發寶寶的興趣和對語言的理解能力。
和寶寶一起看畫冊
平時,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看一些大幅畫冊,一邊告訴寶寶這些動物的名稱和叫聲,並和寶寶一起模仿。以後可以經常指問寶寶“這是什麼?”“它怎樣叫?”讓寶寶認識並模仿叫聲。這種遊戲用畫冊或圖片均可,但要選擇顏色鮮豔,形象逼真,主題突出的畫麵。
以上這些方法都可以很好的激發寶寶的語言智能,開發寶寶的語言智能,培養良好的情緒和親子關係,對寶寶的心智發展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