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1~5歲寶寶的日常護理(1 / 3)

睡眠護理

要讓寶寶睡充足

本階段的寶寶每天需要睡12~14個小時,每天睡1~2次,每次1~1.5個小時,夜裏至少要保持10個小時睡眠。

讓寶寶早睡

寶寶睡覺最遲不能超過晚上9時,一般以晚8時前睡覺最為適宜。寶寶入睡前0.5~1個小時,不要讓寶寶看刺激性的電視節目,也不要玩玩具。晚上入睡前要洗臉、洗屁股、洗腳。形成按時主動睡覺、起床的習慣。

自然入睡

寶寶上床後,要關上燈,寶寶入睡後,爸爸媽媽不必躡手躡腳,也不要突然發出大的聲響,如“砰”的關門聲或金屬器皿掉在地上的聲音。要培養寶寶上床後不說話、不拍不搖、不摟不推動,躺下很快入睡、醒來後不哭鬧的習慣。並且不要安撫性地給寶寶含奶頭、咬被角、吮手指,讓他靠自己的力量調節自己入睡狀態。更不要用粗暴強製、嚇唬的辦法讓寶寶入睡。

睡眠不安的處理

有的寶寶夜裏睡眠不安、易驚醒、哭鬧等。為此,當寶寶半夜出現哭鬧,要查明原因。是身體不適,還是白天受了什麼委屈,或者是聽了驚險的故事而害怕,還是睡前吃得過飽等等,如果無軀體疾病則應改變其睡眠環境,例如讓其一個人獨睡。

但是對寶寶夜間醒來,爸爸媽媽要克服焦慮情緒,既不宜過分撫慰寶寶,也不要煩躁或發脾氣,讓寶寶自行將夜間哭鬧糾正過來。

留心寶寶的睡態信號

寶寶睡眠時,正常情況下,應該是安靜、頭部略有汗,呼吸均勻無聲。但是,當寶寶患病時,睡眠就會出現異常改變,所以留心寶寶的睡態信號,可以及早的發現一些疾病,並及時診治,對寶寶的身體安全健康很有必要。

如果寶寶入睡後撩衣蹬被,並伴有兩顴骨部位及口唇發紅、口渴、喜歡冷飲或者大量喝水,有的還有手足心發熱等症狀。

這些信號是在提示,寶寶多半患上了呼吸係統的疾病,如感冒、肺炎、肺結核等。爸爸媽媽應盡早帶寶寶去醫院診治,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藥物,進行防治。

如果寶寶入睡後麵朝下,屁股高抬,並伴有口舌潰瘍、煩躁、驚恐不安等症狀。這種情況常常是寶寶患了各種急性熱病後餘熱未淨,提示寶寶的病情尚未痊愈,需要繼續治療,以免病情複發。

如果寶寶入睡後翻來覆去,反複折騰,常常伴有口臭氣促、腹部脹滿、舌苔黃厚、糞便幹燥等症狀。這是胃有宿食的緣故,應該謹防寶寶患上胃炎、胃潰瘍等胃腸道疾病,應該及早去看醫生。

如果寶寶睡眠時哭鬧不停,時常搖頭、用手抓耳、有時還伴有發熱現象。這很可能是寶寶患上外耳道炎、濕疹,或是中耳炎,應及早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如果寶寶睡眠時出現四肢抖動現象,爸爸媽媽可以回憶一下,寶寶是否過於疲勞或精神受過強烈刺激。如果沒有,那麼就要引起注意了,寶寶有可能存在睡眠障礙或者神經係統的病變。

如果寶寶入睡後用手去搔抓屁股。可能是蟯蟲病的表現,如果寶寶的肛門周圍可見到白線頭樣的小蟲爬動,即可確診,應帶寶寶到醫院就診,進行醫治。

總之,寶寶的不良睡眠是疾病的征兆,應該引起重視,及早檢查疾病的原因,對寶寶的健康來說很有益。

穿衣護理

衣著式樣

要便於穿脫,因為此期寶寶可以逐漸培養自己穿、脫衣服,不要有許多帶子和扣子。

另外,上衣要稍長,但不宜過於肥大、過長,使寶寶活動不便,當然也不能太瘦小影響動作伸展。衣領不宜太高太緊,最好穿背帶褲,女孩不宜穿過長連衣裙,最好穿兒童短褲,以免活動時摔跤引起事故。

Tip:收藏+分享0~6歲育兒知識一本通,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