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4~6歲寶寶的教育(1 / 2)

4~6歲寶寶的能力特點

語言能力特點

4歲左右是詞彙量快速發展的時期。4歲左右的寶寶能夠獨立地講述事情,並且在遊戲中遇到疑惑時常會出現自言自語的現象。5~6歲的寶寶語言能力有很大的進步,會運用詞彙明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但有時也會有用詞不得當。

4~6歲也是語音定型期,這一時期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因此,要提高寶寶的語言文字智能。爸爸媽媽也要提高自身的修養,盡量和寶寶說普通話,成人在日常生活中要盡力規範自己的發音,注意自己的措詞,為寶寶創造一個好的語言環境。

4~6歲寶寶記憶力發展特點

4歲寶寶的記憶範圍已擴大到形象或詞語的記憶,而且能將部分知識係統化,形成初步的知識結構。然而,其記憶的範圍隨著他們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和理解程度,以及對實際目的的理解程度的變化而變化,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從記憶廣度來看,4歲寶寶的記憶廣度相當於6歲寶寶的一半,但發展迅速,要稍快一些。

4歲寶寶記憶力在質的方麵有了一定發展,但水平較低。寶寶對那些鮮明、生動的事物,能夠滿足他們需要的事物,或成為他們活動對象的事物,他們容易記住,而且效果較好。研究表明,對於同樣興趣的事物,有意識記憶於無意識記憶,同時有意記憶的效果依賴於對記憶任務的意識和活動動機。也就是說,對那些要求他們完成任務的材料記憶效果好,而對那些不感興趣、無任務的材料記憶效果差。

從記憶方法上看,4歲以後的寶寶在記憶過程中能夠對識記材料進行明顯的理解性改造。例如,寶寶在複述自己熟悉的故事時,往往不是逐字逐句地死背,而是經常進行或多或少的邏輯加工,有時用自己熟悉的詞代替較生疏的詞,有時則可能省略或加入某些情節,或對細節程序作更加生動的表達。許多研究表明,到了4歲,寶寶識記理解的材料要比識記無意義的或不理解的材料效果好。

社交能力發展

4歲的寶寶非常喜歡結交夥伴,他會在與夥伴的交往中得到完全不同的交際體驗。在和小朋友一起遊戲的過程中,寶寶的知識、想象力和各種社會能力都能得到較充分的發展。幼兒園是寶寶們結識新夥伴的好場所。爸爸媽媽為寶寶多創造一些與小夥伴接觸的機會,對寶寶的心理成長十分重要。

在寶寶4歲時,有很多行為讓爸爸媽媽感到反感,但爸爸媽媽需要耐心、寬容地對待寶寶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讓寶寶成長的每一天都是快快樂樂的。

6歲左右的寶寶非常喜歡與小朋友一起玩。他們都能互相指定角色,一起設計遊戲情節,共同協商,並在想象的世界中一起來解決問題,喜歡競爭渴望勝利。當然,小朋友之間也可能發生矛盾,但寶寶已經知道選擇解決矛盾的方法,一般不會輕易采用“武力”方式。

4~6歲的寶寶可以這樣教

正確對待群體生活

寶寶和同伴們在一起時,常會出現爭吵、打鬥、搶玩具等行為,爸爸媽媽應該正確對待,盡量讓寶寶們通過自己的方式解決。有的爸爸媽媽怕別人欺侮自己的寶寶,不讓他合群,結果會使寶寶形成孤獨、自私的心理,寶寶想不到別人,更不懂得關心別人,這對寶寶個性的健康發展是不利的。

從現在開始,朋友和夥伴對寶寶的影響將越來越強,到上學後會更加明顯。他更喜歡與小朋友們一起玩耍,也漸漸形成了自己的朋友圈子。爸爸媽媽對此要適應,放手讓他/她去與人交往。他/她的內心世界也越來越豐富,許多細膩的情感在逐漸發展。成人要照顧到寶寶的各種心理需要,對越來越像個小成人的寶寶,抱著尊重、平等的態度去對待。

寶寶的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愛因斯坦說:“優秀的性格和鋼鐵的意誌,比智慧和博學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這點往往超出人們通常的認識。”性格的影響可以滲透到個性的其他部分,改變氣質的消極部分,鞏固發展積極成分。俗話說“勤能補拙”,就是說勤奮能彌補智力的不足。性格標誌著一個人的思想品質。良好的性格對寶寶日後的成長有積極的意義。

性格是人對現實的穩定態度

性格是人對現實的穩定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是一個人區別於其他人的集中體現。從寶寶心理和教育的理論看,0~6歲是一個人一生中大腦發育最迅速的年齡段,是一生中最富有可塑性的階段,也是人的智能和性格奠基最堅實的階段。性格能夠鮮明地顯示人對現實的態度和與之相適應的行為方式,比如,對社會的責任心、誠實、正直等等。性格一旦形成便有著相對的穩定性。

每個媽媽都以自己特有的育兒方式,使寶寶產生固定性反應,即形成了習慣,每個個別習慣統一起來作為一種素質存在,便構成了個體的性格特征,嬰兒正是在家庭中,由生活習慣和固定的行為方式養成了最初的習性,以此構成了其性格組合中的最基本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