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便麵
人類記憶有一個特征,即對凡已融入日常生活的發明,往往認為是極簡單之事,而對這些發明的靈感來源及最初時間不太在意,方便麵的起源即是一例。
今天,人們公認方便麵起源於日本。發明方便麵的是一位名叫安藤百福的日本人,他是生在台灣嘉義縣的一個孤兒。據說是在一九三三年,安藤回到日本,受寒風中人們早起排隊等熱麵的情景觸發,在一九五八年前後,安藤發明了方便麵。辦法是用油炸完的麵,等著泡水。麵炸過後會出現許多細孔,這些孔能吸收熱水,麵很快變軟,物理成因相當簡單。方便麵的雛形是雞湯麵,安藤夫人啟發了丈夫,麵油炸後能貯存;兒子喜歡雞湯麵,這使安藤下決心,讓方便麵從雞湯味開始。
方便麵的發明史大致如此,太平淡了,但這個平淡中體現了所有古老智慧,要將這種古老智慧與現代生活適時結合起來,則需要另一種智慧,而這種智慧可以說就是一種機遇。
人類最古老的智慧通常也是最高智慧。保存食物的動因源於防止意外災害的生存直覺,而保存食物的原初智慧一是脫水,幹;二是加鹽,味。在現代防腐技術出現前,這是人類的共同智慧。方便麵的存在和流行,思路建立在這兩點上,食物不變壞而且還能有味道,辦法是開水衝泡雞湯。
如果就方便麵的發明靈感和雛形判斷,我能找出一個遠早於安藤方便麵的實例,這就是廈門早期的雞蓉麵。
二〇〇七年,我南來教書後,偶然在廈門舊書攤見到一冊一九三一年謝雲聲等人合編的《廈門指南》(廈門新民書社發行,民國二十年)。我在這本書後看到一幅廣告。由這則廣告知道,這種雞蓉麵的牌子是“冠德”。它的廣告詞是“雞蓉麵,旅行第一,滾水泡下,甘芳適口”,這個廣告放在今天推廣方便,也無不可。由同書另一廣告可知,當時廈門有一家陶園商店,在它推銷自製的食品名單中,我看見排在第一的即是“始創雞蓉麵”。其他地方有無類似的食品,我沒有查考,但以中國人的聰明推斷,想來不會是隻有廈門一家吧?
一九三〇年代的廈門生活,想來今天還有健在的人可以憶及,我沒有去訪問那些吃過雞蓉麵的老者,也想象不出那麵的味道,但我感覺與今天的方便麵是一種靈感的結果。廈門離台灣最近,而當時來往頻繁,說不定在台灣嘉義出生長大的安藤,兒時即有食雞蓉麵的經驗,成年後這個記憶誘發了他的靈感。
方便麵的發明權是確定的,這是安藤的幸運。我想說的是古老智慧,一定要與現代生活適時配合起來,才能產生另一種智慧。方便麵的流行建立在社會成員生活節奏普遍加快和工業化技術的普遍應用上,舍此,則古老智慧不能發生作用。從技術發明的靈感來源觀察,我們可以將方便麵發明的靈感和時間推前,甚至可以將這個靈感移到廈門來,但在缺乏快節奏生活和工業技術化的前提下,再超前的智慧,至多也隻能產生一種類似點心那樣的食物,而不可能產生一種廣泛影響人們日常生活的食品。
雞蓉麵的出現,可以說已具備了後來方便麵的所有發明靈感——幹,宜於保存;泡,吃起來是熱的;雞湯,有味道——但方便麵還是沒有在中國誕生,因為當時中國沒有現代節奏的職場生活,自然也就沒有這個巨大需求。沒有相當的技術條件,即令有需求,也不可能大量生產來滿足。在日本,也隻是到了一九六〇年前後,需求和生產技術才適時配合起來。
中國人從來不缺少智慧,但我們總是錯過那個最佳時機,我們今天還在重複這種命運,但願下一次偉大的發明是源於我們的智慧,而上天又給了我們最佳時機。
二、洋裝書
二〇一二年三月間,我寄了一本《常風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給深圳的胡洪俠,書是毛邊的,估計他會有點興趣,我知道他喜歡書。
隔日就在書店看到洪俠兄的新書《微書話》,非常精致,令人愛不釋手。其中有一則提到,陸灝曾問過他,中國第一本洋裝書是何時出現的,是什麼書?他說一時還沒有查清楚。我對這件事稍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