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全家人的寶貝,家長們總是希望把最好的一切給孩子,卻從來沒有想過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孩子是否喜歡和接受這些給予。結果,越是付出,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越是疏遠,甚至有些家長感覺自己與孩子的矛盾越來越大。其實,孩子的心,就像上了鎖的大門,他們有自己獨立的思維,喜歡用自己的內心去感受和體驗,要想了解孩子真正需要什麼,必須先打開孩子的心鎖,了解孩子的一切,針對孩子的心理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1對付裝病寶寶有高招
英才幼兒園的學生都在上課,唯獨丁楠。
丁楠媽媽把生病的丁楠從幼兒園接回來。此刻,她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她把丁楠放在沙發上,就一手忙著打開藥櫃找藥,一手用手機給丁楠爸爸打電話,“怎麼辦呀?丁楠這孩子不知道怎麼啦,老說肚子疼!”
丁楠爸爸正在開會,會議一結束,便匆忙趕回家,剛進門就看見丁楠在若無其事地看電視。他蹲下身,對小丁楠說:“小寶貝,告訴爸爸,哪兒疼?”丁楠掀起衣服,露出雪白的肚皮,用胖乎乎的小手指著說:“這兒,這兒,還有這兒。”丁楠爸都被他搞糊塗了,“到底是哪兒疼呀?”小丁楠仰起臉,小嘴粉嘟嘟的,說:“剛才哪兒都疼!現在好多了。”
吃飯前,幼兒園的張老師打來電話,告訴丁楠媽媽,丁楠有可能是在裝病,因為丁楠的肚子疼很有規律,最近三個星期以來,每到星期五丁楠的肚子就疼。老師還說,如果生病,就不用完成周末的作業,有些孩子為了逃避作業,經常裝病。媽媽聽完,不動聲響地放下電話,丁楠跑過來問:“媽媽,老師說我什麼啦?”“老師問你病好些了沒有呀!”媽媽一本正經地回答。吃過午飯,爸爸媽媽都照舊上班去了,讓丁楠一個人在家裏休息。
下午的時間似乎變得非常漫長,盡管身邊還有寵物狗拉拉陪伴,但丁楠還是覺得越來越孤獨,電視遙控器也被媽媽藏起來了,怎麼也找不到。他隻好鬱悶地望著窗外發呆。小丁楠感到很奇怪,自己病了,媽媽與爸爸怎麼不請假陪他呢?以前隻要他生病,他們都會留在家裏照顧他,給他做好吃的東西。
接下來的怪事更讓小丁楠鬱悶到家。
下午5點左右,丁楠一聽到腳步聲,知道媽媽下班回來了,他高興地迎上去,媽媽把包包拿進房間裏,他也跟進去,拉起媽媽的手撒嬌,“媽媽!給丁楠買輛電動汽車!”“考試第一名才給你買。”丁楠小聲嘀咕道:“以前生病的時候,我想要什麼,你就給我買什麼呀!”“聽著!從今天開始,一切都跟原來一樣!生病也不例外!懂嗎?”丁楠灰溜溜地走開了,他比任何時候都覺得沒趣。
吃晚飯的時候,媽媽破例不給丁楠夾好吃的東西,而把丁楠喜歡吃的東西夾到丁楠爸碗裏,還不住地說:“親愛的,上班辛苦了,多吃點!”丁楠裝作聽不見,低下頭隻顧著扒飯。
睡覺的時候,丁楠纏著媽媽,“媽媽,我生病了,今晚你要陪我睡覺。”媽媽嚴肅地說:“自己睡覺吧,媽媽還有事忙呢!”然後轉身進了書房,丁楠眼睜睜地看著媽媽決然而去的背影,他隻好鑽進被子裏數起綿羊:一,二,三??
第二天是周末,丁楠感到無聊極了,他說:“媽媽,帶我出去玩好嗎?”媽媽說:“本來我們想今天帶你去兒童遊樂園玩,然後中午到麥當勞吃飯,但因為你肚子疼,現在不去了。”丁楠聽了,拍拍自己的肚子,理直氣壯地說:“媽媽,你瞧!我肚子早就好了,可以去啊!”媽媽將臉一沉,“誰說肚子好了就可以去呀,需要觀察一段時間,等會兒肚子又疼怎麼辦?”丁楠小聲嘀咕道:“不會啦!再也不會疼啦!”丁楠媽沒理他,拿起包包準備出門,臨走前對丁楠說:“今天你哪兒也不能去!等肚子真正好了,我們再重新計劃。”
這一天,在丁楠眼中仿佛一個世紀般漫長!晚上他來到媽媽身邊,低著頭說:“媽媽,其實我肚子一點也不疼。肚子疼是騙你的!”丁楠媽蹲下身子,撫摸著丁楠的腦袋問:“為什麼要騙媽媽呀?”丁楠吞吞吐吐地說:“生病就不用做老師布置的周末作業了。我不喜歡做作業,老師總說我字寫得不漂亮,得重寫。”“還有嗎?說出來,媽媽不怪你的!”麵對媽媽鼓勵的目光,丁楠的聲音漸漸大起來,“生病了,媽媽會給我做好吃的東西,我要什麼,媽媽都聽我的,還可以讓媽媽陪我睡覺??”
第二天是星期天,為了獎勵丁楠的誠實,爸爸媽媽決定帶他去東方遊樂園玩。小丁楠神氣極了,他穿上新買的吊帶褲,一路上蹦蹦跳跳,像剛出籠的鳥兒,興奮極啦!隨後,爸爸媽媽又帶他去少年宮參觀書法展,看到作品上麵那漂亮的字,丁楠流露出羨慕的眼神,他悄悄地附在爸爸的耳邊說:“爸爸,你也教我寫漂亮的字好嗎?”爸爸伸出手指與丁楠拉拉鉤,媽媽在一旁打趣說:“說什麼悄悄話呀?都不讓我知道!”父子倆哈哈地大笑起來。
教育小貼士:
發現孩子裝病後,不要打罵孩子,而要善於在自己身上尋找原因。
不滿足孩子裝病提出的一些平時難以實現的願望,讓他意識到即使裝病也得不到任何好處。
讓裝病的孩子哪兒也不許去,是對他最好的懲罰。
用另一個更吸引人的條件去試探孩子,讓孩子原形畢露,主動道出裝病真相。
傾聽孩子最真實的心聲,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壞孩子”也有正當意願
前幾天,鄰居小張夫婦過來拜訪我。見到我,小張立刻嘮叨起來:“謝老師!快幫幫我!我家孩子到底怎麼啦,怎麼越大越不懂事呀?”她神情焦急,跟我講起昨晚發生在她家的一件事。
小張正在廚房裏忙著做晚飯,侄子哭哭啼啼地跑過來,邊抹眼淚邊扯著小張的衣角訴苦:“姑姑,瑞瑞表哥打我!”瑞瑞是小張的孩子。小張的老公是個急性子,聽後立即火冒三丈,大步走到兒子身邊,揪起他的胳膊,氣洶洶地訓道:“你打弟弟幹嗎呀?弟弟才3歲,還小呢,你怎麼這麼不懂事!”一向急躁的瑞瑞爸爸邊說邊揚起手掌狠狠地抽了兒子幾下屁股。
這下可好啦!瑞瑞眼冒怒火,表情倔強,一副寧死不屈的模樣。最後,小張把丈夫拉開,才平息了這場風波,結果兒子賭氣跑進房門不肯出來吃飯。看著他們父子倆的關係一下子陷入僵局,小張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侄子見狀,沮喪地低下頭。小張把他拉到跟前,讓他講述鬧矛盾的前因後果。原來,侄子迷上疊紙飛機,總是趁瑞瑞不注意時,去偷撕他的日記本。瑞瑞看見自己的日記本傷痕累累,就動手打了表弟。
有一位外國教育專家曾說過: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正當意願。孩子一旦犯錯誤,大人要幫助孩子找到其正當的意願,而不是采用簡單而粗暴的行為去製止、去訓斥,那樣會適得其反,最終導致家長成為孩子的敵人。
所謂“幫助孩子找到正當的意願”就是努力追溯孩子犯錯誤的根源。即多問自己:孩子的錯誤行為是否因保護自己而為?
當發現孩子有不當的行為時,家長第一時間要進行幹預,但不可武斷地站在孩子的對立麵,與孩子針鋒相對,用暴力生硬抑製,否則孩子就會產生沮喪或憎恨心理,並視父母為敵人。瑞瑞的爸爸媽媽如果能換一種方式和孩子溝通,耐心傾聽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結果可能就會完全不一樣。用正確柔和的方法幹預完後,緊接著是通過詢問談話,找出孩子心底深藏的正當的意願,加以肯定,再與孩子結成聯盟,幫他尋找實現自己正當意願的方法或途徑。
小張的老公就是過於輕率,用生硬的手法武斷地幹預,才會導致兒子心生怨恨,用賭氣不吃飯來懲罰父親的粗暴行為。
當碰到這種情景要怎麼辦呢?作為孩子媽媽的小張其實可以這麼做——
房間裏,孩子躺在床上,正委屈流著淚,顯然還在為剛才父親的衝動而耿耿於懷。
媽媽遞上一張紙巾,溫和地問:“瑞瑞,告訴媽媽,你剛才為何要打表弟?”她在嚐試著打開孩子的心結,幫孩子找出正當的意願。兒子接過紙巾,拭去眼淚,向媽媽講述剛才自己打弟弟的原因。孩子一直向媽媽強調:被撕的那本寒假日記開學前要交給老師檢查的。
媽媽笑笑,撫摸著兒子的頭說:“那是表弟不對啦!他不該沒征求你的意見就翻你的書包,撕你的日記本。”當兒子見媽媽認同他的想法後,心情逐漸恢複平靜,神情也慢慢平緩下來。
下一步就是與孩子結成聯盟,幫他想出實現正當意願的辦法。媽媽告訴孩子:“要是將書包藏起來或者放在弟弟夠不著的地方,他是不是就翻不出你的書包,也撕不了你的日記本啦?那你的東西是不是就安然無恙啦?”媽媽說完,伸出雙手搖晃兒子稚嫩的肩膀,衝著他眨眨眼睛。
“對啊。媽媽,我剛才怎麼沒想到呢!”兒子茅塞頓開,他拍拍腦門,嘻嘻笑起來,顯然很滿意媽媽給他出的主意。
“弟弟還小,不懂事,才會亂翻書包、亂撕書本。”媽媽頓了頓,繼續引導,讓孩子認識自己做法的不當,“你是哥哥,更要多教教他,跟他講道理才是啊!”
在媽媽的點撥下,孩子逐漸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他慚愧地低下頭,似乎為剛才的行為後悔不已。“我去跟他道歉吧!”兒子邊說邊往外走,媽媽一把將兒子拉回來,拍著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你爸爸剛才雖然衝動些,但他跟媽媽一樣,都是為你好,才會急成那樣!你是不是也應該跟爸爸和好呢?”瑞瑞的爸爸正在看報紙,媽媽努了努嘴,示意兒子過去??
嗬護孩子的正當意願,如同播下善良與智慧的種子。長期下去,有助於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意識,學會感同身受,用同樣的方式理解他人的不正當行為。孩子的正當意願長期得到嗬護,即便麵臨問題時,他們也懂得去尋求不同的途徑,運用自己的創造力去化腐朽為神奇。
教育小貼士:
每個“壞孩子”都有自己的正當意願,父母一定要善於尋找,孩子才會對你言聽計從,心服口服。
正當意願長期受嗬護的孩子,心胸開闊,懂得為他人著想;自尊心強,有一定的獨立能力,且心靈強大;即便碰到困難,也能獨當一麵,堅不可摧。
3兒子是個“破壞狂”
韓韓是我的第一個谘客,汕頭某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初見這孩子時,覺得他性格內向,不善表達。我怎麼也想象不出,他居然是個不折不扣的破壞狂。凡是他觸手可及的東西,都難逃他的毒手,他的父母為此苦惱不已,於是找到我,讓我替他們排憂解難。
一見麵,韓韓媽就迫不及待地講述兒子最近的反常表現——
就拿這個星期一來說吧!那天剛好是六一兒童節,學校放假,早上韓韓纏著我們帶他到遊樂場玩,可我和老公都得上班,我說:“爸爸媽媽今天得加班,你在家裏看電視吧!”臨走前,我怕萬一他偷跑出去玩,就把門反鎖上。中午下班回家後,發現家裏仿佛剛剛經受了一場浩劫:新買的足球四分五裂,分明是用刀子割開的;有線電視的插頭被拔出來了;遙控器更是被“五馬分屍”,蓋子被扔進花瓶裏,電池則神秘失蹤;童話書被撕成了碎片,散落一地;老虎公仔的衣服被掉包到了小豬公仔的身上;玩具機器人的胳膊被折斷了,徹底殘廢;玩具汽車成了一堆廢銅爛鐵;裝光盤的盒子被拆開了,光盤被刀子劃得傷痕累累,慘不忍睹。
星期三,我發現我新買的手機不見蹤影,便四處尋找。客廳裏兒子正盤腿優哉遊哉地坐在沙發上打電話!我衝他喊:“韓韓,快幫媽媽找手機!”誰知道他卻慢條斯理地應著:“我正給你手機打電話呢!”我剛想探個究竟,卻聽見我手機響了,聲音來自廚房,我跑到廚房四處尋找,眼前的景象沒把我氣暈過去:我的手機竟然被兒子放在水盆裏洗澡!我將手機從盆裏撈出來,甩掉水珠,心疼不已,這是我剛買的最新款的手機,3000多塊,就這麼報銷啦!老公知道這件事後,操起雞毛撣子就打兒子,兒子見他老爸火山爆發,便三十六計,走為上策!立刻躲進廁所裏,並把門反鎖,再也不肯出來。
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可以說兒子是個名副其實的“破壞狂”,為此我感到很苦惱,我總不能眼睜睜地任憑孩子肆無忌憚地為所欲為,可我又找不到方法讓他改掉這些壞毛病。
韓韓小小年紀性格就這麼極端,就把破壞物品當成了自己的樂趣,這會不會與父母或家庭教育本身有一定的關係呢?我與韓韓媽進行了一番長達兩個小時的談話。
從談話中,我了解到,最近兩個月,韓韓媽經常加班,韓韓爸正逢業務高峰期,應酬幾乎填滿日程。韓韓本身個性就急躁,但性格比較內向,一生氣,不像其他孩子那樣倒在地上大吵大鬧,而是選擇搞破壞來發泄自己心中強烈的不滿。
了解了這些,我終於明白,韓韓也是一個可憐的孩子!原來,他缺少的是愛!唯一能做的隻是想通過破壞來引起大人的注意,讓大人給他更多的關注。
解鈴還需係鈴人。韓韓媽在我的指點下,決定嚐試用愛去打開孩子的心靈之門。兩個星期後,我再次見到韓韓媽,她仿佛變了一個人,眼睛裏掩飾不住喜悅。她向我講述了最近這段時間發生的一些小故事。
周末,韓韓媽跟老公商量,兩人都抽出時間,在家裏陪孩子,與兒子一起看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虹貓藍兔七俠傳》,邊看邊討論動畫片裏的人物,感受喜羊羊與藍貓的英雄仗義,好打抱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