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我有全盤計劃(1 / 2)

第十八章我有全盤計劃

此刻阿濟坐在自己八抬大轎上。

隻是這八抬大轎,真的有八人抬。不過也僅僅如此而已,大體是有竹竿拚出來的。四根竹竿固定在一起,中間有一塊大木板。木板上有一個大椅子,阿濟就坐在椅子上。他的腳踏趴在木板上。

比起山寨之中,操練的大有宋軍風範的士卒,呂氏的行軍,就大有他們老祖宗西南夷的風範了。更具體是孟獲的風範了。

那也沒有辦法。

很多東西是刻在骨子裏的。

軍隊本質上是一種組織形式,如何對人員進行管理進行組織,是社會文化的一個切麵。

遊牧部落的生活之中,就蘊含狂飆千裏的騎兵突擊的戰術思想。而宋朝高度複雜的組織方式,也讓宋軍有堅韌,善於守城,乃至於臨陣肉搏也很勇猛,但是機動能力不夠等問題。

放在呂氏這裏,因為地理上的支離破碎,各大部落組織模式,其實是大土司下麵有小土司。我部下的部下不是我的部下。

因為彼此之間的血緣關係,遇敵則守望相助,無外敵,就彼此仇殺。

他們經曆最多的戰鬥,就是各個山寨爭水搶地搶女人等等。最多的戰鬥,是村子對村子,或者幾個村子對幾個村子戰鬥。

宋軍與元軍戰鬥模式,對他們來太過奢侈了。

想讓他們統一訓練,統一編組,用同一個標準來作戰,根本不可能,

所以,阿濟能做到就是控製自己本部人馬,然後指揮各個手下領著他們的人,亂糟糟的走在山路之中,數千人,對,阿濟都不知道自己有幾千人。

他隻是知道自己麾下有每個人報上來的人數,但是他們報上來的人數也是有水分的。一行軍,各種事情層次不窮,有拉屎掉隊的。有摔倒骨折的。有不知道怎麼走散了。有躲起來不想出來的。

好在阿濟也是很有經驗的。

他的指揮作戰的經驗,就是保持自己的本部作為督戰隊。讓下麵人去打。打贏了,是我的功勞。打輸了。是你們的問題,換一個再打。都打輸了。那就撤,隻要我的本部人馬不少,我回去還是老大。但是我的本部人馬削弱了,即便勝利了。我也未必是老大了。

從這一點看,可見蔣公得古人之智慧。

“報,前麵發現了諸葛寨的人。”

靠在椅子上的阿濟頓時來了精神,說道:“不是說距離諸葛寨還有一天的距離嗎?”

“是還要走一天,但是他們現在出現了。”說著報信的人一指。阿濟順著報信人指的方向遠遠地看去。卻見山口之處,一些人影列陣,還有一麵大旗:“虞”。

阿濟眯著眼睛看見,對麵軍前好像挑著一根長長的竹竿,竹竿上掛著一個東西,好像是人頭。

阿濟問道:“他們掛著什麼東西?”

有人回話說道:“是,是東叔的人頭。”

阿濟大怒,他其實不在乎什麼東叔,真正的親信,不會派出去的。但此刻掛在上麵,豈不是羞辱他,說道:“讓前頭的攻上去,將人頭拿來。”

竹竿上掛著呂東的人頭,早就幹癟看不清楚了。唯有雙目似乎死不瞑目地在空中飄啊飄。時不時瞄一眼下麵列陣的人。

下麵列陣的人自然是虞醒所部三百餘人。

這就是虞醒選定的戰場。

他們正在一處山澗處,一側是山巒,一側是河水。不過,這河水千百年的衝刷,衝出了一片河穀地。再因為河道的自然翻滾偏移,就留出一片寬闊的扇形平地。

當然了,這種寬闊是要與這裏比的,與河南一望無際大平原相比,這簡直憋屈死了。但是對於雲貴大山之中,這裏已經相當不錯了。

可以做戰場。

就處於這個河穀的最北端,也是最狹窄的地方。而且從河穀向北,是一個上坡,三百人列陣,足以封鎖住這裏。

從虞醒的角度看過去,隻見整個山穀之中,密密麻麻都是人頭。

人一過萬,無邊無垠,眼前的人雖然沒有過萬,但是擁擠在狹長的空地上,也足夠壯觀了。

此刻他們稍稍整理混亂,有一隊數百人馬黑壓壓的衝過來,更多的,眼前也擺不開了。

虞醒臉色就嚴肅起來,說道:“這顆人頭,還是有一些用處了,諸位,準備接戰。按計劃行事。”

“是。”李鶴,王四哥為首所有將領答應一聲,就各就本位,等待接戰。而在不遠處的一處山峰之上,僧人舍利畏也早早等待在這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