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麗官運亨通,當甬城成立開發區需要一批德才兼備的年輕幹部時,她有幸被抽調去那裏任職。
這次上調,蕭麗打心眼兒裏感到高興,丈夫杭東輝這幾年在丹象縣政績斐然,去市委任職已是時間問題,自己能早他先調甬城,這對以後夫妻結束兩地分居將十分有利。
那時,蕭麗躊躇滿誌,春風得意,看什麼,聽什麼,都覺得十分美好。
也許正應了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那句話,她絕沒想到,由於她的調離,致使後院起火,丹象縣圍繞著杭東輝將發生一件轟動整個甬城乃至省委的桃色事件。
這幾年改革開放,丹象縣發展很快,外來人員務工經商,海外僑胞投資建廠,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工業的蓬勃發展,同時也帶動了城鎮建設,一座新穎的充滿朝氣的濱海城市正在昔日的鹽堿地上拔地而起。由於對外交往日漸增多,需要設立專門機構進行接待協調,因此丹象縣外事辦應運而生。在蕭麗的賞識與推薦下,張嵐從海港鄉政府被調至外事辦任職。
自從魯成君辭職投身去上海搞建築後,海港鄉的工業鄉長一職自然由張嵐接替。這些年來,張嵐幹得十分出色,僅外資企業已在當地落戶近十家。原來海港鄉工業十分單一,在她的辛勤奔波下,因地製宜地辦起了機械、船塢、養殖、水產品加工等企業,工業生產總值一直名列其他鄉鎮之首。已當選為縣長的老書記鄭天佑一次來鄉裏考察工作,曾透露過一件令海港人民歡欣鼓舞的好消息,縣委縣府正在計劃將海港撤鄉建鎮。所有這一切,不能說沒有張嵐的一份貢獻。如果沒有她和戎建華的特殊關係,一家集紡織、漂染、成衣為一體的大型外資企業就要與海港鄉無緣,而落戶在其他鄉鎮。
戎建華已今非昔比,再也不是過去的戎建華了,由於受到茵枝的幫助,許桂馨對他充滿信任與器重,許氏集團在內地的一切商務活動都已交給了他。
現在,他領導的公司不僅已在上海、甬城等沿海開放城市設立了分公司或辦事處,而且在北京等大中城市裏也設立了分支機構。他的事業正處在如日中天之中。昔日的聰明才智終於有了用武之地。張嵐在海港鄉搞工業,戎建華不僅親自投資辦廠,而且千方百計地牽線搭橋為海港鄉引資,他給張嵐的幫助與照顧是巨大的。
張嵐始終熱愛著戎建華,但她已不企望與他結婚。他如今已是聞名海外的許氏集團在大陸的代理人,身邊美女如雲,而她作為一位小縣城上的公職人員,在他眼中也許早已成為醜小鴨。盡管心裏有許多遺憾與痛楚,但每次戎建華回來,隻要他約她,要她,她始終會溫柔無私地給他以滿足。
在默默無望地愛著戎建華的同時,張嵐的心靈深處還一直對魯成君與蕭麗充滿著崇敬與感恩,她常常飲水思源。她知道如果沒有婉君與他倆的幫助,她不可能會有今天這樣的前程。她一直在為他倆的分道揚鑣感到遺憾,但畢竟好人有好報,兩位恩人雖未如她所願結成眷屬,但各自都有自己熱愛的事業,各自都擁有自己幸福美滿的家庭,因此她在替他們惋惜的同時也有些許安慰。
她一直與他們保持著聯係,逢年過節總要去拜訪他們,盡管魯成君遠在上海,但她每次總會去他家看望他的父母,以寄托對他和婉君的感激。
蕭麗家,張嵐是常客,每次進城開會,盡管會務組已替她安排好房間,而她總每每跑到蕭麗家借宿。當杭東輝不在時,她就會與蕭麗擠在一張床上,親昵地說個不停,她完全把蕭麗當成了自己的大姐與親人。
後來蕭麗調往甬城,張嵐雖不像以前那樣去得勤了,但仍時不時地過去照料杭東輝的飲食起居。杭東輝仍住在縣府招待所,原來他換下的衣服總由服務員拿去洗滌,但不久一切都由張嵐代替了。由於工作需要,張嵐在接待外賓的賓館中備有房間,為了照顧杭東輝,她把那裏的房間退掉後,也住到了縣府招待所。
所有這一切都是極其正常的,張嵐完全以替蕭麗照顧杭東輝的良好願望出發的,從沒有過什麼企圖。但不久隨著一件意外事情的發生,一切都起了質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