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球型旋轉展示櫃的左側和右側,各放置了一個巨大的王蓮葉片浸製標本。
直徑均超過3.3米,密封於高約1米的圓形玻璃展台中,栩栩如生,引發眾人驚歎。
尤其現在是3月份,氣溫較低,人工湖的王蓮還未種下,有些從未見過的遊客內心充滿了驚訝,急忙湊上前拍照。
兩個王蓮葉片實在太大,單個葉片表麵積約9平方米,相當於一間書房或衛生間的大小,儼然一座圓形綠色小船,一正一反的漂浮在溶液中,帶來震撼的視覺效果。
很快,周圍便圍了一大圈遊客。
“這就是打破吉尼斯記錄的王蓮葉片!”
“兩片都是嗎?”
“都是,一個直徑3.38米,另一個直徑3.42。”
“保存得好完整啊,一點都不見損壞。”
“這邊展示的是正麵,另一個展台是反麵。”
“原來王蓮葉片的背麵是這樣的,放射狀的粗壯葉脈如蛛網一般密集,怪不得能托起整個葉片。”
“看莖稈上漂浮的絨毛,簡直太鮮活了,和活著的時候一模一樣!”
“真好,能以這樣的方式保存。”
“瞬間明白了標本存在的意義。”
即使在人工湖還未到達觀賞時間的情況下,來花間集的遊客也能通過王蓮葉片標本,觀賞到獨一無二的風景。
同時讓具有象征性的王蓮葉片永久地保存下來,作為記錄的見證。
或許這就是標本存在的意義。
周圍的拍照聲連綿不絕,相機伸長的鏡頭不斷拉進,從各個角度拍攝漂浮在密封展台的葉片。
能在這裏看到全國、不,應該說全世界唯一兩個直徑超過3.3米的王蓮標本,絕對不虛此行。
……
姚冰兩人從眾人的包圍圈中走出,來到展廳的外圍。
這裏是組合標本區,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標本組合,既是科普也是一門藝術。
她看到了放置於同一個標本框的‘梅蘭竹菊’四君子,各有千秋。
世界四大高山花卉:高山杜鵑、綠絨蒿、報春花、龍膽的標本同樣放在一起,它們的花瓣浸潤在液體中,整株直立,顏色鮮明。
裏麵除了高山杜鵑,姚冰對另外三種植物都很陌生,但並不妨礙她欣賞這些高山花卉的美。
“綠絨蒿長得真好看。”姚冰低聲讚歎,譚雙雙也湊了過來。
容器中是呈現著夢幻藍色的花朵,花瓣單薄微帶褶皺,微微向下垂落,莖稈纖長帶刺,顯得嬌嫩又迷人。
很難想象它會生長在氣候寒冷的高山環境中。
講解適時響起:“綠絨蒿為罌粟科、綠絨蒿屬植物的統稱,是喜馬拉雅地區眾多高山植物的明星物種,被歐洲人稱為‘喜馬拉雅藍罌粟’。
它的花型碩大、色彩豔麗,分布於海拔3000-5500米的高山灌叢或流石灘,被譽為‘
離天空最近的花朵’。”①
不愧是‘離天空最近的花朵’,顏色純淨得如同天空一般。
再往前,佛教“五樹六花”的植物標本,單獨做成了一個場景。
五樹為菩提榕、大青樹、貝葉棕、檳榔、糖棕;六花為荷花、文殊蘭、黃薑花、黃緬桂、雞蛋花、地湧金蓮。
組合在一起頗有禪意。
還有華國著名的八大活化石樹種:銀杏、水杉、銀杉、水鬆、珙桐、金茶花、金錢鬆和香果樹,所製作的臘葉標本組合。
它們都擁有悠久的曆史,葉形優美,到了秋冬季節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放在一起賞心悅目。
*
“雙雙,你看對麵——懸掛在空中的許願瓶!”
“走,我們去看看。”
姚冰兩人來到組合標本區的對麵,一抬頭,大大小小的瓶子掛在空中,星星點點,好似穿梭在透明的水晶簾幕中。
瓶內盛放的是國家保護植物和S級植物的種子,以及蘭科植物的培養瓶,將珍貴的種質資源展露在遊客的麵前,供大家了解。
姚冰抬手撈起一個小瓶,上麵貼了標簽,是銀杏樹的種子-銀杏果,白白圓圓的一顆,具有藥用價值。
再握住另一個小瓶查看,是金錢鬆的鬆果,塔型、外表有張開的鱗片,幹燥後顯得十分輕盈。
並蒂千瓣蓮的蓮子,看起來和新鮮的一樣,飽滿圓潤。
“這是...鐵皮石斛的蒴果。”姚冰第一次見到這種長梨形的果實,看著標簽上的備注:“蒴果內含有數十萬粉末狀的種子。”
好厲害,一顆果實居然能容納如此多的數量。
“雙雙,你快來看這個,是蟠桃樹的桃核!”
兩人湊近看瓶子裏的兩粒,長得像小一號的核桃,淺色的紋路遍布全身,比普通的桃核大一圈,精致漂亮。
不愧是蟠桃少爺,結出的種子都比一般的大。
姚冰來來回回擺弄著瓶子,內心浮現出無限喜愛,如果可以,真想把它帶走。
再往前,更大的培育瓶內部盛放著培養基,七八株的蘭花種苗正在生長。
它們才剛萌發出來,指甲蓋大小的一株,惹人憐愛。
見到的人無不感到驚訝,他們還是第一次見到剛長出不久的蘭花種苗。
隻有兩公分高,頂部長出一兩片細嫩的葉子,還未完全長開,小小的苗苗分布在培養瓶中,努力汲取著養分。
“這是什麼蘭花品種?想養一棵!”
“我的是杏黃兜蘭。”
“我這邊標注的是硬葉兜蘭,不一樣唉。”
“是不一樣,這瓶是達爾文蘭的幼苗。”
“它們現在太小了,看起來差不多。”
“左邊有更大的種苗,單獨放在瓶子裏。”
“你們看這兒,蘭花旁邊露出了一點小蒜頭。”
“哪兒哪兒?啊,看到了!”
“救命,真的
好可愛,小小的一顆蒜,是天生的嗎?”
“這種蘭花叫做獨蒜蘭,‘蒜’是它的假鱗莖。”
“獨蒜蘭,記住了,回去我就養一棵。”
“花間集有人工栽培,直接從小程序購買,蘭花嬌貴,其他的買來根本養不活。”
“OK,我一會兒就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