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評價結果如何,格力的新規則能夠推行下去,就證明了它是成功的。格力的各種新規則之所以執行下去,有一個很大的原因,這就是董明珠提出的“正和博弈”理論。“博弈”通俗說就是下棋,你走一步,我走一步,你想吃掉我,我也想吃掉你,但在營銷中,正和博弈亦稱為合作博弈,是指博弈雙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努力通過相互合作把外部市場做大而取得共同利益的增長,做到廠商同盟,互利互惠,一陣兩頭利。“正和博弈”的反麵就是“零和遊戲”。零和遊戲是指一項遊戲中,遊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遊戲的總成績永遠是零。零和原理之所以廣受關注,是因為勝利者的光榮後麵往往隱藏著失敗者的辛酸和苦澀。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年代裏,全球一體化以及日益嚴重的環境汙染,零和遊戲觀念正逐步被雙贏觀念所取代。人們開始認識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損人的基礎上,通過有效合作皆大歡喜的結局是可以實現的。但從零和遊戲走向雙贏,要求各方麵要有真誠合作的精神和勇氣,在合作中不要耍小聰明,不要總想著占別人的小便宜,要遵守遊戲規則,否則雙贏的局麵就不可能出現,最終吃虧的還是合作者自己。從董明珠的營銷事例中我們發現,她采取的恰恰就是雙贏的策略,這就是為什麼她能夠讓對方接受她的新遊戲規則的原因。“正和博弈”的內涵實際上就是“誠信”“公平”“共贏”,這三者缺少了任一個,都不能實現真正的“正和”。正是因為有了這種誠信、公平的作風,董明珠被人評價為“走過的路不長草”時,也被這些人由衷地佩服著。正和博弈的首要任務是尋找誌同道合者。企業與企業之間,能不能合作最基本的應該是彼此之間能否達成一個共識,而這個共識的存在是需要前提的,比如說彼此間的經營理念和價值觀是否相同,如果經營理念和價值觀都不同,那就很難談得上合作。正因為如此,格力在經銷商的選擇上非常苛刻,也非常強勢。即使是自己一手培養起來的大戶,一旦其理念和價值觀違反了格力的共贏標準,格力也會毫不猶豫地將之開除。“不付款不發貨”,成了董明珠獨創的一條遊戲規則,在此之前,商場上的做法正好相反——先發貨後付款。很多人認為格力的成功首先得益於董明珠敢於推翻原有的規則,製定一種新的規則。即使是在廣告宣傳上,董明珠也堅持她“正和博弈”的理論。有一段時間,董明珠肩負起了公司的廣告部門,在她負責廣告部門之前,公司每年的廣告費用支出不但龐大,而且還出現了財務混亂,廣告效果不好的現象。追究其原因,無非是廣告行業盛行的各種潛規則,導致了某些為了私人利益,而犧牲了公司利益的緣故。鑒於此,董明珠再和廣告商談判的時候,堅決拒絕回扣等現象出現。那些希望通過回扣等手段得到項目的廣告商,無一不被董明珠拒之門外。就像當初董明珠相信自己總能找到規規矩矩的經銷商一樣,她也能夠找到和她一樣按原則做事的廣告商。

1996年,她還真的找到了這樣的一家廣告公司。這是一家北京的廣告公司,老板很年輕,他有個特點,就是有話說在明處,這一點無疑很對董明珠的胃口。每次談判,他都會講清楚,這次我要賺你格力電器幾個百分點,除去各種費用,一共賺你幾萬塊錢,為什麼要賺你的錢?我的職工要吃飯,公司要有利潤。能夠碰到這樣的廣告公司,董明珠無疑是找到了知音的感覺,她向對方保證,在你合理的服務費裏麵,不要考慮什麼額外的回扣,所謂的羊毛出在羊身上這句話,不要在我們格力使用這個方法,我們沒有這個習慣。隻要你處處為我們企業著想,用最少的錢做出最好的廣告效果,我們一定保證你們合理的利潤,格力電器廣告款一定及時到位。因為這種簡單和純粹,雙方合作得非常完美。一旦認清了“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要實現正和,就必須做到“我覺得大家都應該像維護自己的利益一樣來維護對方的利益”。如果不能維護對方的利益,彼此之間的合作也就無從談起。廠家有廠家的自尊,商家有商家的自尊,都要互相尊重。因此,格力的贏利模式被定義為“隻有經銷格力賺錢,才能長治久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和博弈”的原則間接衍生為後來格力股份製區域銷售公司的“三個代表”——代表經銷商的利益,代表消費者的利益,代表廠家的利益。隻要誰敢逾越雷池半步,董明珠就翻臉不認人。對於不遵守遊戲規則的經銷商,董明珠絕不手軟,甚至不惜動用法律武器。

1999年,山西一位經銷商給格力的一張100萬的彙票少了一個字,格力派人拿著彙票找到這位經銷商時,這位經銷商卻把彙票給搶走了。董明珠想都沒想,把這位經銷商告上法庭。懾於法律的威嚴,這位經銷商向格力賠禮道歉,補齊了貨款。不光是對外堅持誠心公平的原則,就是對內,董明珠也同樣堅持她所製定的原則,正是在好的帶領下,格力電器的員工產生了一股凝聚力,如果沒有這股凝聚力,格力能否爆發出其潛在的力量,也不好說。很多企業也有優秀的企業製度營銷模式,甚至在技術上也處於行業領先的地位,可由於企業領導者不能以身作則,帶頭遵守企業的規章製度,以致上行下效,最後導致企業的崩潰,這種狀況在企業中並不少見。一個企業的領導者,通常敢於打破原有的遊戲規則,進行企業的自我創新和自我跨越。當然,破壞行業的遊戲規則,並不意味著一定能夠建立起新的規則。但要想建立新的遊戲規則,自己掌握主動權,就必須對原有的遊戲進行顛覆性的破壞,這個先後秩序也必須是要遵守的。在此以神舟筆記本電腦為例,表明敢於顛覆遊戲規則的企業,是能夠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市場的。綜觀2003年以來的筆記本電腦市場,從神舟筆記本電腦2003年上市以來,原有的市場競爭秩序就被打破了,一嘲本本”的平價革命掀起了。“5980,筆記本電腦提回家”的口號,使消費者第一次認識到了筆記本電腦的價值。神舟筆記本電腦每一款產品的價格,相比其他的品牌同配置的筆記本要便宜數千元以上。針對神舟電腦的低價策略,國內外很多廠家也不得不相繼跟進降價,價格競爭一舉揭開了筆記本電腦的神秘麵紗,打破了筆記本電腦的暴利空間,使整個筆記本電腦行業邁進了新的發展時期,神舟電腦利用自己的研發、渠道、成本控製等方麵的優勢,一舉確立了自己的市場地位。 筆記本屬於高科技產品,維修技術十分複雜,一般人難以掌握,很多用戶為筆記本電腦的維修問題而等待長達數月的時間,購買筆記本電腦的消費者也會因此更多地考慮售後服務等因素。

2003年10月,神舟筆記本電腦再次打破行業規則,鄭重申明,筆記本服務零等待,承諾任何一款神舟筆記本電腦在購買之日起一年內出現品質問題,可以立即無條件更換,售後服務給廠商構成了巨大的成本,與國外的廠商不保修水貨、提高服務門檻相比,神舟電腦一年包換的高品質服務,吸引了眾多電腦消費者的眼球和注意力。這與董明珠所提出的“整機6年免費保修”的服務戰略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雖然董明珠不能夠完全改變整個空調行業的競爭環境,但是她獨具一格的新競爭規則,仍然對整個行業造成了強烈的衝擊。一個企業要想成為新遊戲規則的製定者,就必須具備創新思維。實際上,董明珠的創新不單表現在“先款後貨”的銷售規則,還表現在新營銷模式的建立上麵。正是由於董明珠身上所具有的質疑一切的勇氣,使得格力敢於打破舊有的渠道規則,從而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渠道銷售模式。應該說,董明珠是商業遊戲規則的一個製定者與遵守著。她是屬於“有建設性的破壞”類型,而不僅僅是簡單的破壞。當然,格力能夠有今天的成就,並非僅僅因為董明珠製定了一套遊戲規則,而是因為她在不斷地製定新的遊戲規則的同時,還堅守誠信經營原則,使得這套規則變得更加穩定和堅實。顛覆舊的不合理的遊戲規則,製定新的科學的遊戲規則,再破壞,再製定,一次又一次地否定自己和挑戰自己,這是董明珠能夠帶領格力走向成功的根本途徑。

三、做企業就是做人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毫無疑問,沒有自身獨特文化的企業是沒有精神支柱的企業,而沒有精神支柱的企業是無法走得更遠,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及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的。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文化,格力的文化就是緊緊圍繞著“實”的核心。格力獨特的經營思想和理念就是不追求概念、表麵的東西,而是追求務實的精神。企業的成長,是涉及到多種因素的。但不乏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做企業,就是做人。一個企業的經營理念、管理風格,往往能夠反映出企業領導的做人風格。一個人要想去創業,要想獲得創業成功,他首先需要的不是技能,而是學會如何做人。當一些成功的商人或者企業家出現在媒體中時,大部分的商人或者企業家,必須具備一些特殊的才能和天賦。不是一般人就能成為成功的商人和企業家的。無論是管理還是被管理,其對象顯然都是人。也就是說,人決定和影響了企業的發展。企業的壯大,與做人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好的人能做出好的企業。

蒙牛的牛根生,海爾的張瑞敏,搜狐的張朝陽,阿裏巴巴的馬雲等等,都是成功的企業家,他們之所以能夠取得那麼大的成功,是因為他們不僅會做事,更會做人。好的領導影響著好的員工,好的員工影響著好的企業,好的企業帶動領導好好發展企業,這就像食物鏈一樣,缺一不可。格力選擇員工,首先就是要忠誠,這就是對做人的要求。而這一要求,恰恰是朱江洪及董明珠從自身出發得到的經驗。董明珠做業務員時,安徽的經濟發展明顯落後於江蘇,消費水平也不高。可就在這種背景下,董明珠僅僅用了一年就把安徽做成了格力最好的市場,而江蘇市場雖然也有業務員在負責,卻是慘淡經營,格力空調在江蘇仍然是默默無聞。朱江洪從大局考慮,決定讓董明珠在負責安徽市場的同時,去開拓江蘇市場,以打開格力空調在當地的困境,董明珠接到這一任命時,頗為猶豫。首先,安徽市場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而且,她打開安徽市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並且已經跟安徽市場的經銷商有了感情。再說,讓她同時負責安徽市場和江蘇市場,她的精力有限,難以兩麵顧全。其次,從同事這方麵來說,她如果接受了江蘇市場,對同事也會造成相當的傷害。不管怎麼說,江蘇的市場再差,當時一年也有300萬的銷售額,按照公司1%的提成製度,她這一接手,就是搶了別人一年3萬元的收入。她雖然性格外向、堅強,但畢竟也有中庸傳統的一麵,沒法麵對因為自己強而令同事丟飯碗的事實,這會使她受到很大的精神壓力。可是,從公司的角度來說,她又必須義不容辭地去承擔這個責任。因為當時格力空調在江蘇的銷售非常的不好,那一年,格力在安徽的銷售額達到了1200多萬,而江蘇卻隻有300多萬。可以說,格力空調根本就沒有打入江蘇市常江蘇可是一塊富饒之地,如此的銷售額,實在可惜。想來想去,為了公司的利益,董明珠接受了領導的安排,不過,她也折中了一下,那就是隻接手南京市場,江蘇其他地區還是留給其他的同事,這樣也能給同事一個機會。經過董明珠的努力,格力在南京市場迅速打出了名氣。

有一句俗話說,一個企業能夠走多遠,關鍵要看企業領頭人的誌向有多高。在銷售界裏,董明珠就是具有戰略眼光和誠信的一個人。她認為,作為一家企業的負責人的所謂戰略眼光,應該對行業發展和市場需求看得更遠,要規劃好公司的技術和公司產品研發方向,抓緊產品換代時機,看到市場爆發潛力,搶占技術和市場的製高點;人才是基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積累,離不開人才的發揮。因此,企業通過整合公司和外部各方麵資源優勢,打造核心競爭力,就能夠使企業保持不斷創新的能力,從而讓企業能夠具有領先他人和行業的技術、品牌、營銷、文化等。如果董明珠像很多人想的那樣,為了自己的利益,牢牢守住安徽市場不放,可能到今天她仍然隻是一個業務員。董明珠常說,“做企業如同做人”,做市場就是做人,仔細想想,我們企業與客戶之間有著共同的目標。因為目標一致,所有的問題都是可以溝通的。也因此,雙方之間可以建立起最誠信的互相信任關係,使雙方都能在合作中得到贏利,以達到雙贏的目的。董明珠反複堅持格力提出的三個利益:消費者的利益,經銷商的利益,以及廠家自身的利益。說到國美,董明珠永遠不讚同惡性的、沒有利潤隻有量的增長,她認為企業的商道就是大家做好一件事,並從中獲得應有的利益。於是,董明珠對工業精神那般的熱忱:“工業精神就是吃虧精神”。一個從美的出來的營銷人對“做事與做人”持著這樣的觀點:產品製造就是老實做事,叫賣炒作就是做人,做概念。他認為,在家電企業,做事的人永遠做不過做人的人,這就是為什麼在一般性的企業,做市場和做營銷的工種驕傲感總是高過車間製造的人。對於這個在家電業普遍流行的“做事與做人”的觀點的把持,董明珠非常地不認同,“如果做事的人做不過做人的人,那這個社會還有希望嗎?”的確,一個人怎樣做人,將影響著怎樣去做企業。

盡管企業是一種法人,而人是自然人,但是,在經商、貿易過程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關係,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反映。善於做人的人,在商場上同樣能夠遊刃有餘得心應手,更重要的是能夠得到各界人士的尊敬和認可。而不善於做人的人,盡管在商場上興許能左右逢源,八麵玲瓏,但到最後往往會付出很大的代價。這真是應了那句話:做好人自然能做好事。做真人難,做有原則的真人更難。企業如同人一樣,遇事遇挑戰都會有動搖,而董明珠卻能堅持自己,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格力和其他家電企業所遭遇的營銷環境無二,而格力卻能堅持自己的原則,堅持不打價格戰,堅持自己的絕不向強勢經銷商妥協,堅持格力的正和博弈。“麵對市場這盤棋,應該如何在一個必須力求走和的棋局裏,以步步高招實現正和博弈——不是相克而是雙贏。”董明珠說,為什麼珠三角的家電企業很多不能基業長青?因為他們想到的隻是賺錢,想到的是名利和眼前的利益。董明珠認為,一時的機會主義或許能獲得暫時的成功,但格力想獲得的是持續長久的成功。要先舍才會有得,董明珠舍掉了自身的利益,可她卻得到了更大的舞台。如果她不是舍棄自身的利益,在格力員工“集體辭職”後依然接受了經營部部長這個爛攤子,她就不會有更大的舞台。當初,任經營部部長之前,挖走格力大批業務骨幹的公司老板點名要董明珠,並開出了優厚的條件。如果董明珠看重了眼前的利益而放棄了格力,那麼也許就沒有今天的格力與今天的董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