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有個男孩和Eva做了很久的同桌,她對他印象僅僅止於很沉默,上課聽講很認真,然而前陣子重新碰到,久別重逢下有了一次深入的交談,Eva才發現,原來他是一個很有想法也很堅持的人,這使Eva想到,也許我們看到的都是一些表麵的東西,平淡的外表下也許是個鮮亮的靈魂。我們看到的都不是事實之全部。
“真正的個性我覺得是對自我的一種肯定和堅持。就是你想成為怎樣的一個人,然後你內心就按照這個準則來做。我覺得能之為個性的東西,是不容易被世俗的、他人的看法所改變的。即使外部變幻萬千,他的內心仍有一個角落是自己堅守的,這種東西才能被稱之為個性。”Eva說道。
之所以Eva覺得自己並非個性鮮明的人,是因為在很多問題上她並不固執、並不絕對。在自己的想法和別人的不一致的時候,Eva樂意做出妥協和讓步,她覺得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中庸並不意味著平庸,而是在自己有主見的基礎上,參考、借鑒別人的意見。這有利於人際關係的和諧,也有利於讓人感覺到被尊重。而張揚個性,則是應該在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問題上(比如麵對某種不合理的現象),而你對此已有很成熟的想法,這個時候就應該堅持。中庸和張揚個性並不矛盾。一個什麼事情都隨波逐流的人讓人輕視,而一個什麼事情都固執己見的人則讓人頭痛,Eva覺得,取中點就好了。不做一個固執己見的人,而做一個有特點的人。
Eva喜歡讀史,她發現,能夠名留青史的人,無不有很鮮明的個性。屈原的愛國主義、浪漫主義,陶淵明的“不為五鬥米折腰”以及“悠然見南山”的隱士情懷、李白的豪放自負、曹操的奸雄風範每每讓人讀來印象深刻。正因為有了這些人,曆史的天空才被點綴得豐富多彩。一個能有自己堅持的人,Eva覺得,他能對周圍產生很大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很有可能擊破原本沉悶的環境。這種影響力,也可能成為影響時代的力量。比如在思想混亂的時代,主張“實事求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鄧小平,在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的情況下大刀闊斧改革、作風雷厲風行的朱鎔基,以及無數在改革的大潮中堅持創業的中國新一代企業家們,他們的個性,彙聚起來,成為了推動時代發展的力量。這種影響力在無風無浪的日子裏,也會自然地形成一種人格魅力,不自覺產生吸引力,讓人追隨。個性是一種力量,能讓思想衝破世俗的藩籬,每一個有所建樹的人,都是敢於推倒舊的老的觀念的人。
古人說:“人無癖不可與交”,Eva喜歡有點怪癖的人,她覺得這樣的人才夠真實,有意思。必得在某一個方麵有所鑽研、有所執著的人,更能讓人感覺到信任和欣賞。一個做人做事麵麵俱到的人,總讓人感覺到不真實。這好比看到一個完美的財務報表一樣,各項指標都堪稱企業範本,Eva在初接觸的時候,覺得這個企業肯定各個方麵都很完善,但是朱琳卻告訴她,這裏麵肯定涉嫌到報表造假,很多企業都是有兩套報表的,一套對內,一套專門用來對外的,看上去很完美的東西反而危機四伏,必須多加小心。
六部中有兩個人,程豐和朱琳,他們的資曆差不多。程豐對任何事都講究在合理的範圍內,很穩妥,對領導決定的事情,一般總是很圓滑地答應下來,很少和別人去爭論什麼。沒有錯,卻也沒有什麼突出的讓人記住的東西。而朱琳,盡管平時看上去也很溫和,在工作上卻非常堅持,認定的事情很少讓步,就算在領導麵前,也很堅持自己的主張。和他們兩個都打過交道的客戶,往往對朱琳印象深刻,既畏懼又佩服,把她視作一個好的對手。“和朱經理合作很爽快。”客戶往往這樣評價說。這也是後麵為什麼是朱琳而不是程豐升了副總的原因。一個具有領導力的人,往往是一個個性鮮明的人。
Eva覺得,盡管職場有眾多的規則,也需要更為圓滑更為技巧地處世,但並不代表著要放棄自己的個性,一切都隨波逐流。真正的武林高手不是死套著武林秘籍不放,而是能夠將其中的規則融會貫通的人。如果在強大的職場壓力下放棄掉自己的個性,那麼,注定會成為職場的失敗者。當今的社會是一個多元的社會,人們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明顯增強,求新求變成為一種風尚,一個與眾不同的人更受大家的歡迎。另外,有個性懂堅持的人也更為自信,這樣的人自然會形成一個磁場,具備強大的吸引力,也往往能得到周圍的人的讚許。除此以外,一個有個性的人通常是更富有創造力,觀察力更為敏銳的人。他能較其他人更快地發現新的事物,提出新的觀點和看法,在受到保守派的譏嘲與阻攔的時候,他們也往往更能堅持住自己的立場,讓時間來證明他們觀點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