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崇禎皇帝中興以來,大開海禁,天津城靠海,又靠近京城,大運河也從天津城經過,占盡了天時地利。故這一兩百年來,天津城從三個衛所變成了天津府,到京城的貨物都要從此周轉,造就了天津府的繁華。與南麵蘇鬆兩府一樣,是天下有數的繁華之鄉。
這是陸駿回到這個時代後,第一次出門,曾經有過多次臨門觀望。從最初的不敢置信到後來的絕望和恐懼,無數次在門口徘徊。今天,他才正是接受自己來到這個陌生年代的事實。
陸家在城南梅江附近,算是外城了。但多年來天下承平,人口滋生,一擴再擴的天津城依舊滿足不了那麼多人口的居住,外城依舊聚集著許多討生活的。
天津城和京城一般,有著“西貴東富,南貧北賤”的說法,尤其是在城南的,許多都是多年來從外地遷徙來討生活的人。當然,不是說城南都是貧困之人,而是相對來說,城南聚集的人比較多罷了。
陸駿所在的街坊,是隨著人口增多,自然而然發展起來的一個商業區。陸駿出得門來,見街上人流湧動,叫賣聲不絕於耳,並不比後世差了。這讓陸駿一恍惚,以為又回到了過去。但身上的漢服提醒他,這裏依舊是古代。
古代也好,最起碼青山綠水的,不用擔心引用到毒水、合成事物、地溝油等這些東西,而且空氣……空氣?
陸駿抬頭望去,發現天空灰蒙蒙的,明明是晴天,但不見藍天。
不是說古代不受汙染嗎?怎麼大晴天的不見藍天?
周圍有街坊見陸駿出來了,有些竊竊私語,有些對他打招呼道:“陸小哥今日出來了……”
陸駿由著記憶,一一和對方回禮打招呼,但沒太多的心思應對,邊走邊看著,腦海中亂七八糟的想著事情。
趙文欣家的鐵匠鋪離陸駿家不遠,陸駿出門就能聽到有規律的打鐵聲了,所以不需要他苦思憫想的去找記憶。這具身體的上個主人,沒留下太多的東西,除了一點記憶外,其他一無所有。
家徒四壁的條件,沒有看家吃飯的本領,之前讀的書對陸駿也毫無用處,貌似因為看病,還借了許多外債,拿的是房子抵押和趙文欣的墊付。沒有什麼親戚朋友,死讀書的結果,隻是和同學點頭之交,連親事也被人給退了。現在的陸駿,可謂是孜然一身。
來自金錢社會的陸駿,知道自己從家出來以後,要做的是什麼了。
循著打鐵聲,陸駿走了差不多盞茶功夫就來到了一個門麵附近。但他沒有直接出麵見趙文欣,而是在附近找個隱蔽的地方坐了下來,看著周圍。
趙文欣家的鐵匠鋪,是很流行的前店後廠的作坊形式。前麵一個門麵買些打好的農具之類的鐵器,後麵則是負責加工這些農具的地方。
一路行來,這條街上基本上聚集了附近百姓們的生活所需,當然物品也就隻是日常家用的。其他地方都是賓客盈門,進進出出的不停歇,但陸駿發現鐵匠鋪沒有人進去過。
也可能是鐵器大家需要的不多吧,陸駿這樣想著,看見有一人進了鐵匠鋪。趙文欣迎了上去,給那人介紹東西。但跟著那人又進來兩個人,凶神惡煞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