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
本書即將成稿之時,正是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將存款準備金率上調至21.5%之際,這已經是曆史最高水平了。持續高通脹的經濟環境,同質化嚴重、流動性高度緊張的競爭環境,貸款限額、存貸比控製等不斷嚴格的監管要求,讓很多人都不由得開始擔憂中國的銀行到底還有多少發展空間。
對此,金海騰似乎有話要說。
他講出了他的思考,起點是南太平洋的郵輪甲板上。
2011年3月,我與一位著名經濟學家和幾位企業家在南太平洋度假,難得的返璞歸真,我們可以每天晚上在郵輪的甲板上仰望浩瀚的星空,恣意地海闊天空。
深邃的太空總能引人更多的想象。
當時我們正好在讀一本書—《萬物簡史》,書中回溯了科學史上那些偉大與奇妙的時刻,引用了近年來發現的最新科學史料,幾乎每一個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驚人:宇宙起源於一個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得見的奇點(甚至可能還要小);全球氣候變暖可能會使北美洲和歐洲北部地區變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亞鬆巴哇島坦博拉火山噴發及相伴而來的海嘯奪走了10萬人的生命……作為享譽世界的旅行文學作家,作者比爾·布萊森說:“足跡遍及世界各地的我,對於自己長期以來置身其間,而且這輩子也隻能生活其間的地球,竟然是那樣的缺乏了解。比如,我不知道為什麼海水是鹹的,而五大湖的湖水卻是淡的。我不知道隨著時間的流逝,海水會變得越來越鹹,還是越來越淡,不知道海水的鹹度是不是我該關心的問題。而且直到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們也不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他們隻是悄悄地議論這些事。”
這的確是個奇妙的世界,而且沒有窮盡,我們看到的所謂平淡無奇,隻是我們視野不夠寬,思考不夠深。
這本書一下子引發了我們的思考和討論,經濟發展、市場演變、製度變遷等表麵的結果,想必都是有很多可以探究的根源,未來總是充滿了想象的空間。
中國的銀行業到底還有多少發展空間?金海騰引入了問題的主線。講到發展空間,首先還是要弄清楚銀行何以能夠發展。
回看杭州廣發十多年信貸業務的發展,有一條清晰的主線,從找市場到確定市場定位,再到不斷地深化、優化市場定位,我們在浙江市場特別是中小企業市場中,一定程度上贏得了令人側目的地位。確定市場定位,這是經營一家優秀的商業銀行首先需要明確的戰略問題,然後順著這條主線才能去做深做透,否則東放一槍,西打一棒,最終的結果就是挖了很多井,但都出不了水。
與客戶一起完成資本增值,然後共享利益,這是銀行服務的本質。銀行若想發展,就需要具備不斷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能力。杭州廣發的一係列創新也都是圍繞著“如何為客戶增加價值”這個主題,從創新國內首單可置換動產質押授信業務開始,到“廠商銀”、“商商銀”、“廠廠銀”業務模式,到國內首創的品牌質押授信業務、異地法人按揭授信業務,再到國內首推的企業財務顧問業務等一係列的業務創新,之所以能夠成功也都是因為給客戶帶來了巨大的價值提升。
當然,產品的創新隻能帶來一時或某一領域的領先,更重要的是形成有效的發展思維,學習任何一項創新,不是去學習創新出來的產品,而是要去研究其中的思維方式。
金融學上講,銀行是經營貨幣商品的特殊企業,但從實質上講,銀行經營的是信用。銀行以存款的方式籌集貨幣資金,以貸款的方式提供給各類經濟組織資金,這其中發揮紐帶作用的就是銀行信用,貨幣隻是載體,鏈接的是一種信用。
所以,杭州廣發的發展史從根本上講也是不斷破解信用經營難題,創造各種信用鏈接方式的過程。從1999年的“恒生電子”購房項目開始,到“廠商銀”、“商商銀”、“廠廠銀”模式,再到發散式平台模式,我們其實是將信用鏈接創造從“一對一”的信用對延伸到“上中下遊”的信用鏈,再延伸到了“一對多”、“多對多”的信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