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為什麼而活?生活的意義是什麼?”人們隻有在遭受到挫折的時候,才會發出這樣的疑問,假使每件事都平淡無奇,在他們麵前沒有困難的阻礙,那麼這個問題便不會被訴之於神明。
——阿德勒《阿德勒的智慧》
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推卸責任,因為這樣做並不能把責任推得一幹二淨。
約翰是一家公司銷售分公司的經理,他公司的產品在與他負責的區域接壤的地方發生了一起嚴重的質量事故。按規定,這種情況不應該由他處理,但負責那家分公司的經理陪同老總出國考察去了。約翰明白,按照慣例,這種情況必須由他出馬,在第一時間內趕到現場處理。但是,基於對出事區域風土人情的了解和對處理同樣事故的經驗,約翰知道他麵臨的將是一項非常棘手的工作,一不小心就會引火上身。於是,在總公司給他下指示之前,約翰以身體不舒服為由,向公司告假。
總公司下達指示時,助理接完電話向約翰彙報,約翰以身體不適為由,讓助理趕去處理。助理欠缺經驗,使麻煩升級,陷入僵局,總公司不得不另外派人去處理。最後,風波雖然得到了平息,但公司卻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事後,總公司追究責任。經過調查發現,如果約翰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處理的話,就不會造成這麼大的損失。但是約翰卻以自己告假為由,稱自己並不知道這事件的具體情況,一切都是助理自作主張,帶領一幫人去處理的。雖然約翰把責任推到了助理身上,但總公司還是對約翰的工作態度和人品產生了懷疑,害怕他今後繼續耍弄這種伎倆,影響分公司的團結和業務的開展,過了一段時間,總公司找了一個合適的機會就將他解聘了。
尋找借口雖然可以推卸一時責任,但卻因影響了執行而給他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在工作中,員工與其為自己的失職找理由,倒不如大大方方承認自己的失職。上司會因為你能勇於承擔責任而不責難你;相反,敷衍塞責,推諉責任,找借口為自己開脫,不但不會得到別人理解,反而會適得其反,讓別人覺得你不但缺乏責任感,而且還缺乏誠意。
泰勒是一家大型汽車製造公司的車間經理,手下有100多名安裝技工。有一次,他帶著幾名員工安裝一輛高級小轎車。安裝完畢,恰逢總裁和他的幾個朋友到車間巡視,其中有一位發現了這輛小轎車安裝上的失誤,因為總裁在場,泰勒擔心自己挨訓,就把責任推給了下屬。總裁一看他這種做法,勃然大怒,當著全車間的人,把他訓斥了一頓。
因為這件事,下屬為他的行為感到恥辱,在內心深處開始鄙視他的為人,並對他失去了信任感。在工作過程中,下屬有意識地排斥他,而公司高級管理層也對他有成見。他的工作再也不能順利展開,車間安裝成績直線下滑,他也因此被公司降職。
每個人都應該勇敢地去承擔那些屬於自己的責任,遇到問題要敢於麵對,勇於解決,不要給自己找任何借口。無論當前的問題會產生多麼嚴重的後果,我們都應該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心平氣和地去接受所有的結果。
裏根是連任美國第49、50屆的總統,2004年,裏根當選《時代周刊》評選的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5位總統之一。
有記者問裏根:“你為什麼能當總統,而且當得還挺好?”
裏根沒有正麵回答,而是講了自己11歲時發生的一件事:1920年的一天,他在踢足球時不小心踢碎了鄰居家的玻璃窗,鄰居向他索賠12.5美元。在當時這是筆不小的數目,足足可以買125隻生蛋的母雞!闖了大禍的裏根向父親承認了錯誤,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
可裏根沒錢,他為難地說:“我哪有那麼多錢賠人家?”
父親拿出12.5美元說:“這錢可以借給你,但一年後要還我。”從此,裏根開始了艱難的打工生活。經過半年的努力,終於掙夠了12.5美元這一“天文數字”,還給了父親。
裏根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麼叫責任。人要對自己的過失負責;總統要敢於對這個國家的過失負責。”
權力與責任是成正比的,能夠擔多大責任就能夠擁有多大的權力。無論你所從事的是什麼樣的工作,隻要你認真勇敢地擔負起責任,你所做的就是有價值的,你就會獲得尊重和崇敬。
有一家大型跨國公司,對采購部門的資金控製非常嚴格,並製定了一條硬性的采購製度,不可透支賬戶上的存款餘額。也就是說,如果賬戶上沒有資金,總公司就不會再撥款給分公司采購產品,直到分公司的財務重新把賬戶補滿。這種情況往往要到下一個采購季節才能得以緩解。
納什是這家公司的亞洲部采購主管,有一次,他聽信部門經理助理的建議,大量采購了新加坡的一種產品,花掉了賬戶上的采購資金。就在采購完成後沒多久,納什接到了部門經理的電話,要求他采購一批韓國企業生產的新式提包,這種款式的提包在歐洲市場上很受歡迎,公司建議分公司也采購一部分。
這讓納什措手不及,經理的指令必須執行,但是采購資金已經被透支了。沒有資金,他用什麼采購?於是他想向經理說明情況。這時,一位同事向納什建議:“不如你把責任推到經理助理身上,反正是他的建議。”
納什拒絕了這個建議。納什知道,采購物品的選擇是自己的事,雖然是經理助理的建議讓他透支了采購資金,但畢竟是他最終做的決定。於是,納什如實彙報了采購新加坡產品的事情,並坦率地承認是自己的失誤,並申請追加撥款,采購韓國提包。
聽到這個消息,部門經理盡管很生氣,但他很敬佩納什及時彌補錯誤的做法,所以設法給納什撥了一筆款項。那種新加坡產品和韓國提包推向市場後,產生了很好的反響,銷售異常火暴。很快,納什收到了總公司的表揚信。
事實上,隻有那些能夠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賦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資格獲得更大的榮譽。在任何一個公司,責任是員工生存的根基。因此,是否勇於承擔責任正是優秀員工與一般員工的區別所在。
“機會”總是藏在“責任”的深處,擁抱責任的人,實際是在抓住機會;逃避責任的人,看似世事通達,實際是在放棄機會。隻有聰明的人,才能夠看到機會究竟藏在哪裏。
責任和機會是成正比的。沒有責任就沒有機會,責任越大機會越多,責任越小機會越少。因為機會從來不是獨來獨往,它要麼牽著責任的手,要麼和責任合二為一。所以,擁抱責任就是擁抱機會。
現實中,很多人都胸懷夢想,這是件好事情。但我們還需要明白,夢想隻有在腳踏實地的工作中才能得以實現。許多浮躁的人曾經也都有過夢想,但始終無法實現,最後隻剩下牢騷和抱怨,他們把這歸因於缺少機會。
當你覺得自己缺少機會或職業道路不順暢時,不要抱怨他人,而應該問問自已是否承擔了責任。
在一次與朋友的聚會中,湯姆情緒激憤地對朋友抱怨老板長期以來不肯給他機會。他說:“我已經在公司的底層掙紮了15年了,仍時刻麵臨著失業的危險。15年,我從一個朝氣蓬勃的青年人熬成了中年人,難道我對公司還不夠忠誠嗎?為什麼他就是不肯給我機會呢?”
“那你自己為什麼不去爭取呢?”朋友疑惑不解地問。
“我當然爭取過,但是爭取來的卻不是我想要的機會,而這隻會使我的生活和工作變得更加糟糕。”他依舊憤憤不平。
“能跟我說說到底是怎麼回事嗎?”
“當然可以!前些日子,公司派我去海外營業部,但是像我這樣的年紀,這種體質,怎能經受如此的折騰呢?”
“這難道不是你夢寐以求的機會嗎?你怎麼會認為這是一種折騰呢?”
“難道你沒看出來?”湯姆大叫起來,“公司本部有那麼多的職位,為什麼要派我去那麼遙遠的地方,遠離故鄉、親人、朋友?這可是我生活的重心呀!再說我的身體也不允許呀!我有心髒病,這一點公司裏所有人都知道。怎麼可以派一個有心髒病的人去做那種‘開荒牛’的工作呢?又髒又累,任務繁重而沒有前途……”他仍舊絮絮叨叨地羅列著他根本不能去海外營業部的種種理由!
他的朋友沉默了,他終於明白為什麼15年來湯姆仍沒有獲得他想要的機會,他還由此斷定,在以後的工作中,湯姆仍然無法獲得他想要的機會,也許終其一生,他也隻能等待和抱怨。
成功者不善於也不需要編織任何借口,因為他們能為自己的行為和目標負責,也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缺少機會,則往往是不願意付出努力的人用來原諒自己的借口。
在極其平凡的職業中,在極其低微的崗位上,也時常蘊藏著巨大的機會。隻要調動自己全部的智力,全力以赴;隻要勤勤懇懇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別人更完美,就能發現機遇,推開通往成功的大門。
承擔責任需要有寬闊的胸懷,在很多時候,承擔責任無異於承擔風險,有時甚至要蒙受委屈。承擔責任需要有顧全大局的“棄我”精神做支撐,隻要是為了整個團隊的利益,勇敢地承擔責任,解決了難題,化解了危機,你自然就為自己創造出了晉升的機會。
一家生物製藥公司的總經理曾抱怨說:“我們公司有些員工在工作時隻想著如何做才會不讓自己吃虧,凡事對自已有利就去做,稍微有些風險就害怕承擔責任。”
這位總經理為何這麼說呢?原來他確實是有感而發。不久前,公司研發部根據計劃準備開發一種新藥,可是後來做了幾次初步的試驗後發現存在一定的風險,眼看年底快到了,為了避免可能的研發失敗而影響年終績效考核和獎金,以及可能要承擔的風險責任,研發部就打了份報告上來,說了一大堆理由硬是取消了這個計劃,其實這個計劃是很值得做下去的。
我們必須深刻地認識到,責任並非許多人認為的麻煩事,更不是強加在我們身上的包袱,而是通向成功的階梯。逃避責任的人,看似省得一時之事,卻拒絕了發展,更遠離了成功。